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香港人讲究衣着,西装革履,言必称“名牌”。据香港人称,这种风气是由上海人带过去的。确实,当年10里洋场的上海被誉为“东方巴黎”,上海人“先敬罗衣後敬人”的民风,随着上海人的南迁也逐渐传到香港,渐渐形成了服装大市场。踏上香港的商业区,服装店鳞次栉比,对游客来说,可能是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但是,明眼人还是能够看出,香港的服装市场既繁荣又有序。对不同阶层、不同收入及不  相似文献   

2.
阿丁 《沪港经济》2002,(7):37-39
我曾看到过一份资料,说是在香港的上海人有近80万。如果这个数字属实的话,那就意味着8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上海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在香港的这些日子里,我遇到了好多上海人,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两个很上海的女人,由于某种原因,我隐去了她们真实的姓名,但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向上海及华东地区的买家及消费者展示香港知名品牌及设计师最新系列,香港贸易发展局率领多家时装公司,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高级成衣展”中组织香港展馆,并主办四场精彩的时装汇演。是次活动于2002年9月10日至12日假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品包括男女休闲服、行政人员套装、针织单件服装及配饰等。参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又是活动家王剑伟先生在香港是著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有颇高的社会威望。他不仅在工商界人士中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政界中也有广泛的交往。王剑伟先生现任香港上海总会名誉会长、香港雨港联谊会名誉会长、香港宁波同乡会名誉会长、大伟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伟先生早于抗日战争时期挤身于上海商界,在上海四川路成立大伟行,后又于虹口附近开设大理石厂。大伟行主要做进出口生意,出口羊毛及皮毛,进口化工原料及染料等。解放后,王剑伟先生仍继续在上海经商,不久即经历了"三反"、"五反"运动。1953年他离开上海去香港,大伟行也迁至香港继续营业,主要做玩具、塑料花、丝花、针织品、家庭用品等进出口生意。经营范围和规模都较大,公司业务亦不断发展,除大伟行外,又开设琪挪织品有限公司等。由王剑伟先生连续十年担任理事长的香港上海总会,在香港是个既有特色,亦有声望的社团组织,工作开展得颇有成效。该会成员大多是从上海来的香港著名工商界人士,其中浙籍"宁波帮"几乎占了半数。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两年,香港人给我的印象特别好。现在只要有机会,我还是经常到香港来看看走走。 都说香港人特别喜欢吃,我认为这一点也不错。每天早晨的早茶是一些香港人的“必修课”,要是遇到休息日,那酒楼的生意是出奇的好。香港的酒楼和上海有所区别,上海酒楼一般以大桌子为主,香港则是以小台子为主。这主要是适应小家庭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荣荆 《沪港经济》2004,(2):34-35
美国朋友说:阳光棕榈是加州海滨城市的品牌;香港同事说:动感飞龙是香港的都市品牌。那么,什么是上海的都市品牌呢?从香港的飞龙标志说起 初到香港,印象最深的莫过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了。然而,一旦你融入到当地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随时随地感受到市场那只无形之手带给  相似文献   

7.
"鹰牌"洋参系列是香港健康集团的产品,自1989年至今短短九个年头,"鹰牌"已经在上海飞了起来,销售额以几何级数倍增,成为上海市场西洋参的著名品牌之一。回顾"鹰牌"在上海的成功之路是一条充满竞争的路,也是一条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路,它的上海分公司在进入上海市场初期所确定的"高起点、高质量、高价格"的市场定位方针,为它的成功指出了方向。市场定位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的某一特定地位而设计公司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沪港经济》2015,(4):129
2015年3月18日至20日,香港贸易发展局携手53家香港企业组成"香港时尚馆"(Style Hong Kong Pavilion),参与"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 2015),展示香港潮流的服装服饰品牌,满足不同买家的采购需求。今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首次由北京移师上海举行,香港时尚馆为海外展馆中最大的展团之一。本次香港时尚馆展出的品牌主要包括B.Duck、Pisidia、Amenpapa等,展品类别包括服装、手袋、皮具、手表、饰物及鞋  相似文献   

9.
到香港工作已经快三年了,认识的香港人也不少。我的感觉是香港人的金融投资意识比较强,脑袋里好象比上海人多一根赚钱的筋。但香港人喜欢赚快钱,最好是今天买进,明天就能够赚钱。时间太长不行,香港人没这个耐性。用香港人的话来说,那真正叫做是“时间就是金钱”。  相似文献   

10.
《沪港经济》2010,(7):50-51
上海与香港,在历史上、在文化上相互影响,而香港企业家在上海耕耘贡献,推动上海经济成长,更是功不可没。本期刊载香港商会(上海)举办的"首届商汇年度人物"评选结果,集中展现了在沪港人的香港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外国人说很中国化,中国人说很西方化以前,我总认为,只有亲身住过上海石库门房子的人,才会对石库门弄堂有深刻的感情。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对此毫无生活体验的香港人,却会对上海石库门倾注极大的热情,居然投资10多个亿,在上海的市中心成功地开辟了一个石库门的“上海新天地”,成为上海城市改造的一个亮点,引起了海内外的惊诧和轰动! 他,就是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瑞安集团的香港总部访问了罗康瑞先生,我和罗先生已经是“第二次握手”了。这次我们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请他谈谈“上海新天地”。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2.
香港是上海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上海是香港公司投资创业的热土。上海将根据CEPA提供的制度性框架协议,加快沪港投资和商贸合作。 上海将在服务领域加强对香港的开放。支持香港企业并购上海服务类企业;鼓励香港公司在商贸领域进入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香港今日的金融商业成就,大半源自上海亦不为过。在五十年代初期,大批上海金融及企业家带着不少资金来到香港,协助香港发展其金融业。香港成为今日的国际金融中心实有赖此群倡道者的积极贡献。上海同胞早已在香港金融及商业界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以去年底在香港首次举行的特区首长选举来说,最终的三位候选人——董建华先生、吴光正先生及杨铁梁先生都是与上海有深厚渊源的人士。除此之外,上海人在香港各行各业中居领袖地位者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初,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会,就一直比香港先进繁荣,直至五十年代,上海仍然胜过香港。当时南下的上海人,充满优越感,他们对此后香港的工商、文化的进步,贡献巨大。只是后来上海退,香港进,差距就开始拉开了。  相似文献   

15.
两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大火灾,竟是如此相似.胶州路惨剧发生后,上海陷入一片悲痛.本文作者马上联想到14年前,同样发生在香港的一场大火和由这场大火引发的教训及其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上海楼市"香港化" 上海楼市存在"香港化"趋势吗? L:我认为,上海楼市确实存在"香港化"趋势一香港开发商在上海扮演的是启蒙者、先行者角色.众所周知,内地的土地批租制度源于香港,搞到"面粉比面包贵",土地价格一步步淹到脖颈,上海最新采用的勾地模式也学自香港.到目前为止,两地开发商捂盘、惜售,囤地居奇,如出一辙……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上海楼市除了"香港化",也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相似文献   

17.
在香港回归一周年庆典活动的特邀嘉宾中,有一位在香港成长并发达起来的巴基斯坦商人,他就是驰骋在香港及东南亚工商界,号称服装、酒店、地产三界“伏魔大帝”的夏利里拉·梅珍旦尼,他还被巴基斯坦工商界人士尊称为“外向型商人第一高手”。巧发战争财妙成“服装王”夏...  相似文献   

18.
李湛 《沪港经济》2000,(2):42-43
毫无疑问,香港现在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是远远超过上海的。随着上海的迅速发展。香港已有人担心上海的竞争力会赶上香港,并取代香港的国际地位。但也有人认为上海不可能赶上和超过香港,原因不在上海硬件建设而在于软件,如法律,行政政策,商业背景等人文环境。到底上海在  相似文献   

19.
上海,这个曾有"东方的巴黎"之誉的城市,俨然就是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正如7月16日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上发表的题为《充满梦想的大地》的署名文章指出的那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90年代以来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明年夏天将竣工的上海证券交易大厦也许意味着,上海要重新成为中国的金融之都。中国要想恢复上海1949年以前作为这个国家的金融之都的地位并最终把它变为可与香港匹敌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还要走很长的路。香港的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的总裁 J.沃兹  相似文献   

20.
港商十分着急"大地",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服装品牌,曾有亚洲服装之父的美称。在香港市场上,"大地"品牌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几十年来,香港的小学生"一茬接一茬"、是穿着"大地"牌学生服长大的。"大地"逐渐成为国内出口到香港数量最大,时间最久远的一个服装品牌。但是,最近经销大地牌服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