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反映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交叠世代模型,并引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产不实、国有资产收益划拨等因素,研究测算了养老保险缴费率和综合税率的最优调整路径:1.企业缴费率降低会使最优个人缴费率以1.51的替代弹性上升,调整后的总和缴费率依然会低于现行水平,可以真正降低缴费率水平,而当就业人口增长率降低时,最优替代弹性将会上升为1.66;2.个人缴费率的上升将会使最优税率以0.69的替代弹性下降,可以真正降低个人的税收负担,而当就业人口增长率降低时,替代弹性会下降为0.56;3.个人账户“名义化”改革后的最优总和缴费率会比改革前下降约1.5个百分点,最优税率会下降约2个百分点,说明个人账户的“名义化”改革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  相似文献   

2.
基于精算方法,针对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年龄、 职别建立养老金替代率模型,从绝对、相对水平对参保人员退休后待遇水平进行分析.基于相关假设,测算了2016年各年龄、 职别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水平,并对主要政策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个人账户对男性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对女干部的保障水平高于女职工.养老保险实际低费基是造成个人账户相对保障水平过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养老权而不是财产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财户权益的根本意义在于保障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权。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行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这不仅未能化解养老金支付风险,而且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基金贬值程度也随着做实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另外,做实个人账户抬高了储蓄率并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名义账户制从根本上体现企业职工的财产权和社会养老权,解决做实账户制所出现的效用损耗问题,化解养老金贬值风险和支付危机,从而使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内容。而科学合理地确定养老金发放的待遇标准及养老保险基金各阶段缴费率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为计算计划期内总费用和总损失最小的最优养老基金缴费率而建立了动态规划模型。通过对四川省养老基金数据的实证分析测算出未来30年中,四川养老保险基金的最优缴费率,并根据实证结果得到以下结论:人口老龄化使得现收现付制难以为继,需要向基金积累制方向改革;养老金的替代率需要降低以便减轻财政负担;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比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目前我国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为139。以此政策规定为出发点,通过精算模型对个人账户计发系数进行测算评价,发现其计发系数偏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改革对策。结论表明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额目前不适宜建立待遇增长机制,计发系数调整为186比较符合现实要求,同时应建立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待遇增长机制,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应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养老保险在模式上、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以及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上存在差异.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注重政府保障与雇主保障、个人保障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注重养老金投资管理;英国养老金个人账户体系更加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经常变化的社会需求;日本农民在许多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韩国采取的是双轨并行的养老金制...  相似文献   

7.
李黎 《西部金融》2006,(8):57-58
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银行系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从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调整个人账户规模、完善现有养老金增长机制、规范基本养老金的支付范围、积极发展"第二养老金"计划等方面稳步推行人民银行系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最优的缴费率.最优缴费率与资本产出弹性a、未来效用的贴现因子p、人口增长率n、有效劳动增长率g、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λ等参数有关.结合中国现实,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依据贴现因子和劳动增长率的变动能够形成四组组合模式.模拟结论表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统筹缴费率是符合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缴费率;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缴费率与实现福利最大化的最优个人账户缴费率相比是偏低的;缴费期的长短与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的高低成正比而与最优个人账户缴费率的高低成反比;有效劳动增长率的高低与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成正比而与最优个人账户缴费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改革中,转制成本承担主体模糊,进而导致出现各级政府逃避承担转制成本、企业缴费积极性不高、个人账户亏空等相关利益主体"趋利避害"的策略性行为。促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需要科学应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企业与企业的博弈、政府与个人的博弈,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政府承担转制成本、对企业缴纳社会统筹养老基金实行优惠政策、促进个人账户实账化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做实做小"养老金个人账户是我国养老保险改革进程中重要的一步.文章在介绍东三省养老金个人账户试点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等八省市试点推广改革的内容以及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农村地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政策变化来研究养老保险获取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制度对农民的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参加新农保制度会使农民的基础性消费和高层次消费分别降低4.5%和0.6%;进一步分析显示,新农保制度对不同年龄段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对60岁以下参保农民的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会同时降低年轻农民的基础性和高层次消费,但对60岁及以上参保农民的消费支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要实现新农保制度的消费刺激功能,还需在制度投入、制度设计、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13.
DB与DC计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我国已经明确采纳世界银行所推崇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计划是对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有效补充。企业年金计划在国外从积累与支付的角度可划分为待遇确定型计划(DB计划)和缴费确定型计划(DC计划)两种模式。从英美国家企业年金理论和实践来看,二各有利弊,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充分把握利弊,不作盲目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一直盛行着“养老金计划就是资本市场“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比较绝对,但它却体现着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休戚相关.在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的时候,深化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运作,是扭转这一逆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为实现会计目标,对会计环境所作的合乎情理的一种判断。假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抽象性,是会计运行的基本前提。企业年金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同样要遵循一定的假设。如企业年金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否持续经营、如何进行分期及货币计量等。主要对企业年金的会计假设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老龄化和少子化正在为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带来严峻的挑战,而日益降低的参保率将会继续恶化日本的养老金体系。近年来尽管日本对养老金体系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然不能满足未来养老金正常运转的要求。对日本未来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做出一些分析,认为养老金制度与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它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原因、利弊等方面考察了当前许多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他国家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从而提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项目的合理选择和竞争性基金管理环境的引入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大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年金具有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功能,从人力资源管理出发建立企业年金具有必要性。企业年金设计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注意解决企业缴费资金来源、缴费方式和支付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生育率降低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尤其严重,而且老龄人口增长态势明显。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人数急剧增加,老年人口赡养比率上升,从而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构成严峻挑战。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政府养老保险预算和社会经济的冲击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年金是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它作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对企业、职工、政府财政和资本市场均产生着多重性的激励作用。本文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企业年金制度理论入手,探讨了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了企业年金制度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并就构建我国企业年金激励机制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