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抵御西方和平演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如法治体系存在漏洞,公民权利意识淡薄,法律信仰尚未树立,缺乏有效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提高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我国网络空间文化法治体系,健全我国网络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是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法律革命是一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诸要素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针对我国第三次法律革命浪潮的兴起-建设法治国家,在保留传统法制中的精华的基础之上,用开放的态度进行法律移植势在必行。同时为了保证法律移植的效果,在我们这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有必要进行一定法文化移植。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与行政法治建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着行政法律制度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行政法律制度的运行也改变着社会文化,生成新的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着行政法治建设与社会文化不相适应的现象。社会文化与行政法治建设的对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梳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行政法治建设之中;二是培育与现代行政法治相适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需要政治、经济等条件外,还需要文化条件。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法治文化也成为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缺位,传统文化产权界定不明晰。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益问题,导致社会文化资源的低效甚至是无效配置。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法律保护,有效界定传统文化产权,实现其外部性内部化。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中充满着和谐。关注和研究法律文化中的物质与意识、历史传统与现代化以及多元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以社会实践的理性方式推动法治建设,是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支撑、保障和促进,对法律文化的理论系统和制度系统中的和谐精神进行研究,并予以充实和发扬光大,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法制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就为今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本文从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9.
中小公司法律文化是公司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国许多小公司,法律文化建设相当薄弱,中小公司法律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调适功能和幅射功能。中小公司法律文化模式,是中小公司内在的公司法律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适应中小公司有效治理的要求,公司法律文化的构建,可以划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中小公司有效治理的法律文化模式构建应从以下方面把握:提炼法治精神;实施名牌战略;确保经营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人为本;增强管理的非权力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虽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并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法治意识。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一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呈现出来的特点,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探讨了其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和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阶段。从法律角度看,儒家法文化主要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发挥着主流法文化的作用,先进的法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发挥着主流法文化的作用。两者既然是中华法文化的发展主流,肯定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又囚时代不同而在许多方面大相径庭。在立法思想层面,既比较了他们不同的地方,也比较了他们相通的地方,同与不同皆有其内在缘由,分析儒家法文化有助于建设先进的法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司法文化,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我国现行现代法治建设中始终要面临的困境就是如何在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与西方外来司法文化的碰撞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文化,就必须将兼容性和创新性贯彻司法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村进行问卷调查,进而思考与分析了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状况。揭示出我国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农村法治主体地位的缺失、现代法治理念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司法制度存在缺陷、法律宣传欠缺力度、普法徒具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法治湖南"建设已取得巨大成效,但仍存在民生工作基础薄弱、"唯GDP论"、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滞后、司法队伍公正廉洁建设不足等诸多问题。检察工作在法治建设中具有化解矛盾、保障发展、监督权力等重要制度价值,"法治湖南"建设从强化自身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矛盾化解与社会管理创新等重要领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应围绕"法治湖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围绕"法治湖南"对和谐稳定的需求强化矛盾化解职能,围绕"法治湖南"对司法公信的需求强化执法规范职能,有效服务法治湖南建设大局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我国开始了市场经济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中,财政体制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最初动因、改革的运行机制以及改革的效果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大不一样。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道佛"文化的视角,探究我国财政分权在其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及其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现代财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视角研究社会保障具有从"根子"上说明问题的意义。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文化主体的"孝"文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社会保障新文化,既要吸取中国优秀的传统社会保障文化,又要结合现代社会保障的价值诉求,以此来指导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它的形成离不开特定文化的催化和诱导。而我国传统的法观念与现代法治精神存在诸多悖离:传统的君权至上的人治观与法律至上观念相悖离;传统的权力本位意识与现代权利核心观念相悖离;传统的伦理取向与现代法律价值相悖离;传统的等级特权意识与现代平等观念相悖离;传统的畏法厌讼、惧法耻讼意识与现代法治的诉讼观念相悖离。因而,扬弃传统法观念,弘扬现代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的、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法律文化具有传统性,但只有在法律传统现实的法律制度的本质相一致时,该法律文化传统才会成为这一时代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升西北民族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程度,是一个日益紧迫的任务,它关系到广大西北少数民族群众对我国法律的认识适度、西北地区法律环境的改善和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其基本特点是礼法结合、皇权至上、重刑轻民和无讼息争。这种文化对现代法制有诸多影响:一方面,它弥补了法律调节的不足、节省诉讼资源、完善现代法制、促进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它腐蚀人们的权利观、制约现代法制进程、消解现代法制精神、阻碍现代法制平等观念的确立。因此,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必须现代化,以促进现代法制建设,而这种现代化的条件正在于法律文化的历史延续性、本土性、可塑性。礼法结合、判例成文法化、消除等级观念等则是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