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信息化建设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通信运营商如何发挥优势,推进"智慧陕西"建设?带着这一问题,《当代陕西》最近采访了省政协委员、陕西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谢国庆. 谢总说,2012年,陕西联通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快"智慧陕西"建设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坚持"共建、汇聚、开放"战略,先后与全省9个地市政府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各地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政务信息化及城市管理、数字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监控、公共服务、生态旅游、物流商贸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全力助建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陕西联通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基础产业优化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两大基本任务,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发展,加快实施行业应用规模推广,积极参与到相关产业与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去,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领域与其他产业开展合作,不断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各行各业提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助力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建设“智慧山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群,推动山东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服务和应用发展示范型省份。  相似文献   

4.
2012年7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建设“智慧山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群,推动山东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服务和应用发展示范型省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牟平区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在全市率先迈出“智慧办公”的第一步,并不断向“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拓展升级,着力打造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国家工信部有关专家多次到牟专题调研并给予高度认可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上旬在中亚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顺势而动,积极作为 中央新构想提出以后,陕西的动作尤为突出.先是9月27日,借欧亚经济论坛的机会,联合欧亚9国十几个城市共同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抢先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智慧深圳”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11月17日,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移动(微博)在深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加快TD—LTE发展,共同推动“智慧深圳”建设。这标志着深圳的信息化带动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通过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这个概念。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风靡一时,智慧城市已经成了很多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愿景,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纷纷启动了自己的“智慧城市”战略。然而,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陕西人防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三个陕西”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人防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城市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总体发展思路,强素质、转作风、抓落实、促和谐、立形象,狠抓工作落实,全省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人防信息化建设、人防北斗通信建设、人防平战结合工程建设都取得了可喜成效,上亿元社会资金落户陕西,多个大型人防平战结合工程在陕西抢滩开建,全省人防工程建设面积以每年2位数的速度增长,使全省人防工程、指挥通信和法规宣传建设等多方面都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新的历史坐标. 2013年,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刚一提出,省委就提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目标;2014年9月,随着中央战略的不断明晰,省委正式确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0月8日,杨凌示范区继年初获住建部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后又传喜讯:科技部、国家标准委员会9月27日正式批准杨凌示范区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将率先开展由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共同推动的试点示范工作,这对杨凌"智慧城市"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智慧杨凌"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立足于杨凌的科技优势,围绕着创新型推动、绿色化发展、集群式布局、产业链延伸、国际化提升的原则,通过信息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以杨凌示范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宽带网络的广泛覆盖为支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以后,“智慧城市”的建设风起云涌,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社会管理、公共设施、公共安全、水资源、生态建设、教育和政府服务的职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凸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纷纷加大智慧城市的建设力度,以“智能化”建设为标志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优势的制高点,为城市的发展开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富有竞争力的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个数字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我国悄然兴起。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等相继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规划并开始进行试点建设。“数字海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陕西”等也在规划中。各地都把建设数字省市作为推进本地区信息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但也不能不看到,目前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缺乏总体框架,没有统一标准可依。各地、各部门分别建设,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许多地方对建设数字城市存在盲目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谈起陕西文化资源如数家珍,强调“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 两年来,我省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遵循,肩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陕西”使命,秉承“‘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发展理念,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追赶超越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编读互动     
打造智慧城市先行者
  “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席卷全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呈风起云涌之势。  相似文献   

16.
◎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的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陕西正处于追赶超越阶段,希望陕西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创新,拓展发展思路,把陕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要把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日,《当代陕西》记者随“美丽陕西行”采访团,先后赴铜川、咸阳、宝鸡三市和杨凌示范区,围绕“美丽陕西”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亮点进行深入采访.6天的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各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城乡统筹深入推进,一幅山青水秀、城乡繁荣、民生幸福的“美丽陕西”精彩画卷正在关中大地铺开. 生态立市: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这顶“帽子”铜川戴了多年.但一路看到的景象却明白地告诉记者,昔日的“黑色煤城”显然已华丽转身,有了焕然一新的形象——绿色生态、碧水绕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加快城市功能、形态和模式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大手笔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智慧发展,在兄弟城市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十二五"时期,宁波坚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大战略来抓,以智慧型发展为重点,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产业高端、环境绿色生态、百姓生活便捷、政府服务透明高效、城市发展可持续的智慧型城市。  相似文献   

19.
赖旻 《西部大开发》2010,(1):195-195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文章在分析陕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陕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几年的减贫工作,陕西稳定推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常态化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健康推进。但是,脱贫攻坚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给陕西农村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陕西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紧抓国家政策利好,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变”改革,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和发展。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