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毅 《开放时代》2007,(4):105-115
对“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都确认了义务、工具、情感(即义、利、情)三种关系要素。仅有的两个成熟理论模型,分别沿着“情——利”之一维或“情/义”之二维来进行关系分类,且均倾向于将“情”视作“差序格局”的核心性要素。本文则认为,将“情”包容于其中之“义”在价值层面上是“差序格局”之核心性要素,现实中“义利之辨”既紧张又交融的混合关系构成了“差序格局”的内在张力,且这种“义”“利”混合之“人情”实践决定了关系之“差序”进退。此种差序关系的不可分类性根本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的二元关系分类。  相似文献   

2.
沈毅 《开放时代》2007,(4):88-104
“仁”、“义”、“礼”的儒家思想之“大传统”,与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人情”、“面子”之“小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衔接性与紧张性。就“差序格局”而言,人伦“关系”网络以“仁”作为最高价值理念,其中以工具性资源为主的“人情”实践本质上即为“义”“利”混合的施报过程,以象征性资源为主的“面子”实践则具有比较明显的依“礼”行事之形式主义的“正名”特征,从而形成了工具差序性特殊主义之“人情”实践与象征和合性普遍主义之“面子”实践的糅合。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则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为特殊主义之“情感性关系”与普遍主义之“工具性关系”的不同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3.
沈毅 《开放时代》2022,(4):92-108+7-8
儒家伦理的“义利之辨”构成了“差序格局”的内在核心张力。由此中国人在既有角色关系义利交织下的中庸式人际实践,常常体现为通过“克己复礼”的“和谐法则”化解名利资源矛盾,以维系相对和谐的“普通人缘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伦理化的交往获致关系发展则更多地致力于未来可能有长远利益回报而又不能明确预期之“施报法则”作用下的“恩义负欠关系”建构,以至于彼此相互施报的义利深化可能发展成为适用于“需求法则”的铁哥们式“深度感情关系”。由此,某种超越“社会自我主义”基础而趋于弹性动态化自然外推的“人缘取向”,充分展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之义利长远阴阳转化的拿捏进退之道,亦即某种中庸式“推己及人”而“义利共生”之儒道互补的深层文化传统。这构成了差序式人伦关系维系及拓展之“差序格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是用社会科学方式诠释中国文化最经典的概念之一,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也呈现出一些局限.本文从丧服制度的角度指出,差序格局概念的解释力,主要在于它很好地把握了"亲亲"原则,但却无法解释"尊尊"原则;而费孝通先生所谓的"自我主义"其实是"利己主义",无法展现丧服图中"己身"的意义.通过对丧服体制的研究,我们应该可以进入对中国文化结构更立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差序式领导作为本土企业的领导风格,对团队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团队认知理论和本土领导理论,提出研发团队差序式领导、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差序式领导中照顾沟通、提拔奖励、容忍犯错分别对交互记忆系统和团队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消极作用;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知识转移绩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交互记忆系统在其间存在中介作用,并会减弱差序式领导对团队知识转移绩效的负面影响;未发现知识转移渠道对差序式领导与交互记忆系统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但是,差序式领导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知识转移绩效的间接影响受到知识转移渠道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旅游场域是东道主和游客双方围绕社会、文化和经济三类资本的效用最大化而在“惯习”的引导下进行权力置换行动的社会空间.旅游场域相关研究对旅游地影响之机理剖析和旅游社会关系疏解有直接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从国内场域理论借用于旅游社会现象分析的论文之梳理入手,厘清旅游场域相关研究关注范畴与理论实证范式,得出旅游场域研究关注其概念界定、理论体系构建与旅游发展情境中的场域剖析三个方面的结论.而旅游场域作为实践社会学的基础性理论,亟待引发国内旅游发展趋向成熟后有关空间生产、旅游地影响、社区关系与游客行为方面更广泛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7.
“学习场”结构与空间中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分析战后区域发展思想从"增长极"到"创造场"转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场"的概念,认为"学习场"以"学习"为核心,以"场域"为基石,以"惯习"为中介,并以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个重要方向:尺度地理学、关系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以Storper的"技术-组织-地域"三位一体思想为核心,整合"行动者网络"和"创造场"两种概念工具,旨在调和创新地理研究中地理接近、关系(组织)接近和制度接近之间的争论,从而为分析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的空间化学习创新提供一个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8.
“差序格局”是一个尚未精确界定的触发式概念,留下来很多疑问有待澄清。其中三个疑问特别值得关注:第一,“差序”除了包含入与人之间横向的亲疏差别,是否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纵向的等级差别?第二,“差序格局”和社会网络理论中的“自我中心网络”概念有何异同?第三,中国人的行为是否可用“自我主义”来概括?本文在评述相关研究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费孝通关于“差序格局”的原始文本里存在着“名实分离”的矛盾,从而导致了“是否包含等级制”的种种争论;“差序格局”和“自我中心网络”的一个核心区别是“圈层性”,将中国入行为概括为“自我主义”会面临很多理论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陈晓暾  王钰  罗文春  鹿祎璇 《技术经济》2021,40(12):127-13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更加重视职业生涯体系建设,领导行为这一影响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因素被越来越多地探索.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个体?情境交互理论,本文探讨了差序式领导对员工职业成长的作用机制.采取三波次时跨一年的问卷调查,收集了432个有效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差序式领导正向影响员工职业成长;差序式领导通过组织自尊和工作重塑对员工职业成长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自尊和工作重塑在差序式领导和员工职业成长关系间具有多重中介作用;职业呼唤能够调节组织自尊和职业成长的关系,职业呼唤对工作重塑和职业成长的正相关关系同样发挥调节作用;职业呼唤正向调节组织自尊和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差序式领导是华人企业组织中普遍存在且蕴含独特文化价值的领导风格,对提高员工创造力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基于347份实证调查数据,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发挥;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差序式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庸思维在差序式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部分调节作用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进行中介传递。  相似文献   

11.
自科斯提出以"权威"作为区别企业与市场的标志以来,企业理论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争议,典型的就有所谓的"阿尔钦-德姆塞茨之谜"。通过对合约基本形式的缜密分析,发现等级制合约不同于其他基本形式的合约之处在于其"漏洞"填补权具有时间价值、非均匀分布等特点。企业可界定为"等级制合约及以其为基础的复合合约",权威可界定为"企业的‘漏洞’填补权"。所谓"阿尔钦-德姆塞茨之谜",其症结在于混淆了不同合约形式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微区位模型及杭州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新兴产业区位识别与定量刻画一直是人文地理学微观区位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基于区位论脉络与创意场域假说提出城市创意场及其量化模型,并从建成环境视域出发,刻画与可视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微区位。以杭州为实证研究发现:①基于创意场域采用建成环境要素定量刻画与识别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微区位模型行之有效,但是受POI数据源和流动性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源制约度较高。②杭州创意场场强整体呈现由杭州主城向外逐渐递减的圈层结构,外围点缀有创意场次中心。杭州市最适宜发展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位于以文三区块为核心涵盖文三路、学院路、武林广场、杭州未来城—西溪湿地等区块;以省/市/县/区政府为核心的街区是创意场场强高值区,较适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距离核心高值区越远其创意场场强越小,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性。  相似文献   

13.
"水与文化多样性"的课题,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从不同学科和视角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对于中国这一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水的利用和开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同时也在某一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选择笔者曾经调查的不同地区蒙古族的事例为中心,在"公"与"私"的框架下,考察蒙古族社会对水的利用的传统以及和地域社会的关系,同时也对来自外部的力量对这一社会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作了探讨.并指出特别是在蒙汉等民族共居的社区中,水的利用和治理也反映了民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彦峰 《经济师》2011,(4):88-89
文章以解析"梁丽案"为主线,对盗窃罪与侵占罪进行了辨析,重点从财产性犯罪的体系中思考侵占罪,以不作为犯罪理论为指导来解析侵占罪,尤其对侵占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中"非法占为己有"与"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最后根据理论探讨认为梁丽构成侵占罪。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梦"为表述的中国实践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和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想的文化体现,是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可以说,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呈现的开放性、延展性、整合性及现实性都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文化理路,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超越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社会与个体的统一.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形成大学生自觉的文化实践意识,对中国人实现梦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野调查(Fieldwork)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也为其他学科的实证研究所借鉴和采用。我们从传播学理论出发、结合实际运用,提出"分场域调查法"。其目的是将对社区大规模文化考察从传统的"问题格"指向中解放出来,通过对家户、庭院、社区、社会、观念等场域中民族学事项的观察和访谈,呈现社区的状态和变化,凸显社区文化质和量的规定性和动态。  相似文献   

18.
吴香  郑好 《时代经贸》2012,(12):37-37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了以场域、惯习、资本三个彼此关联的概念为基础的社会实践观来研究社会文化活动,构建了社会学研究的场域理论范武。社交网络场域有其特有的属性,其受众也在特定场域中表现出一定的行为特为,主要表现为获取社会资本和惯习行为。  相似文献   

19.
家长式领导包括以下三个维度:训诫而使人敬畏、自我约束与差序;西方"教父式领导"包括:"继承与开创"、"训诫而使人敬畏"和"引导的责任"三个维度。中西"教化与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既有对传统的遵循,也有创新甚至开创的涵义;二者相通之处是都具有"训诫而使人敬畏"的维度,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化"一词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安德森"犯规"事件,从"界线"与"场域'这两个角度入手,深入考察在‘‘左翼'符号背后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从而在理论上揭示出"左、右翼"界线"不可贯穿'之说的虚妄性及其所造成的相关后果,并在知识分子实践层面上揭示出"左翼"已经在场域斗争中蜕变成‘‘教条'与‘‘幻象".在方法论上,本文主要采取逻辑分析、话语分析和社会学分析,因此文中的批判性分析同作者本人的规范主张无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