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首先梳理了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MPF)的分析框架及其贡献。但本文的重点在于系统地批判MPF理论框架的缺陷根源于其借助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理论和经典代理理论,且简单地将政府组织类比为企业。这就导致MPF缺乏地方政府关于制度供给的政治微观基础;难以全面地理解中央政府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忽视了分权有效的必要条件;难以分析分权的负效应,进而无法分析最优的政府间分权、政府层级和分权路径等重大问题。结果,至今为止MPF还远没有解决何种制度安排下政治官员们才有积极性执行保护市场的承诺。我们提出可以改进现有研究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1.夯实中国梦的微观经济基础。实现中国经济的伟大复兴,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在微观。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氛围,并提供相关激励与约束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使企业对中国经济新的发展理念、秩序及规则等有充分的认知,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各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越来越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矛盾和冲突之处颇多。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一个基于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两阶层(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经济模型,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发现更加平等的政治制度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但未必能够有效地改变经济政策。只有在平民阶层参与政治的能力足够高时,政治制度才能够对经济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实证分析显示,改变政治制度并不能轻易地实现有利于平民的经济政策。只有提高平民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才更可能获得有利于平民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4.
吴超林 《新经济》2005,(2):14-17
本文节选自《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该文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场基础与制度条件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宏观调控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观点出发,通过比较内生安排与外生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绩效,给出了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政策边界的明晰界定,从理论上揭示了短期的总量稳定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强调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针对短期的总量稳定,而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结构问题则有赖市场基础和制度条件的完善才能解决。本文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考察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进而,文章指出农民经济自由权利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利用效率,而乡村集体行动制度供给力量则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时滞和经济效率。这也正是"徐闻实践"蕴涵的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为杰 《经济前沿》2012,3(3):94-101
政府分权是实现我国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框架,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研究认为,在分权激励下,地方会展开“中国式的政府竞争”,并过多的保护资本,而忽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产权。非均衡的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前期能够实现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随外在约束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的激励模式下,“包容性增长”被“排斥性增长”所替代。在缺乏公众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带来激励偏差会加大。因此,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文献不胜枚举,但很多学者在新古典分析框架下,将制度当作给定的外生变量,忽略其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企图仅从纯经济分析来理解市场经济的真面目,这种分析框架决定了对宏观调控理论基础的研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放弃无制度背景的纯粹经济分析,应引入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变量分析,本文正是在这一思路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分别考察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的需求与效应,从而形成宏观调控完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村民自治民主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实践进行了回顾,运用拓展了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其发展的前景与困难。最终的结论是: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是从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社会的特点决定了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应是乡村社会;农村村民自治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提供了可行的初始制度条件;实现均衡的中国民主政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认为转型期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是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是克服有限理性的一种制度安排.文章对理性、有限理性等理念进行了梳理.说明转型期中国民间组织在建立与政府的合作互动关系、促进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确保政府公共权力有序、健康运行等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反腐倡廉制度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和三个层次的理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即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腐败犯罪动机、机会和成本三个成因,对应制度结构中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三个层次的理论结构,即微观上分析和设计制度——人类行为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相结合,中观上安排和推行制度实施——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宏观上整体规划和建构制度——自发演化与理性建构相结合,探索和建立与中国国情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机制设计理论:基于社会互动的一种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理性选择范式、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等范式预设和分析工具,通过深入比较分析市场及各类非市场机制和制度对个人理性选择和社会互动的影响,机制设计理论探讨知识分散、选择权利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有助于促进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和谐共振的最优机制.作为一个理解制度的一般性理论框架,机制设计理论在拍卖、税收、政府管制、公共物品供给、投票过程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思考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文献综述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选择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汇率的选择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上,霸权货币、政治强国、国际组织、国际协调以及国际合作都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在国内,利益集团、政治制度以及政党制度会影响到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总结,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CEO报酬:来自心理契约的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EO报酬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支持代理理论的学者主张CEO报酬应该与公司业绩紧密相联系,但是实证研究并未为此提供证据。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了基于绩效的CEO报酬安排对CEO激励的消极影响,提供了一个理解CEO报酬激励制度设计的崭新视角。这有利于我们形成报酬激励制度的科学态度,也为我国企业正在逐渐深入的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汇率制度选择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汇率的选择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上,霸权货币、政治强国、国际组织、国际协调以及国际合作都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在国内,利益集团、政治制度以及政党制度会影响到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总结,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三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原初安排时的理由、推进过程以及在村庄实际运行的机制。村民自治被理解为国家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重新组织农民的一部分,目前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已经面临着基层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展现的制度推进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特征,但是,由于制度的规范和一致,自治的色彩和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不突出。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目前遭遇无财政支持、精英外流和村庄共同体解体的挑战。村民自治的未来应脱离政治社会管理的框架,而从农村发展和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全局上来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层级组织中,控制权可以成为激励企业经营者努力工作的一个工具,即控制权安排的激励作用。本文从描述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控制权行政配置”,致使原本应产生激励作用的控制权机制发生扭曲的现象入手,分析了产生激励扭曲背后深层次的制度原因,论证了赋予企业经营者权责不匹配的控制权,并不一定能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必须为控制权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宏观和微观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一个微观模型,动态仿真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过程。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民生需求,就必须放松对企业的规制,进行体制转型,因此,体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政府退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产权转型期、政府促进外部要素市场自由化、完善企业所处产业规制的市场转型期以及政府协调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转型期。立足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概括为改革逻辑和发展逻辑,并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指出了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最终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演进提出分析,以此对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金融制度现况为基础,通过构建中央银行-政府-金融机构-居民四部门的博弈模型,将中央银行宏观独立性、微观独立性、货币稳定政策及金融稳定政策纳入统一框架之下。信息约束使中央银行与虚增流动风险、极力游说的金融机构博弈时微观独立性受挫,货币稳定屈服于金融体系稳定;与偏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强势政府博弈时货币与金融双稳定政策屈服于增长政策,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风险;居民则被动地为通货膨胀、流动性风险买单。十多年来的货币金融政策操作实践为此提供了佐证,因此,重新设计保证中央银行宏微观独立性的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建立了政府审计机构,实行政府审计制度。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不同,政府审计形成了备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在该国宪法及法律上的地位,政府审计一般可分为独立型、立法型、行政型和司法型政府审计。不论在哪种政府审计模式下,其共『生特征在于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为一定的政治制度服务的,是其政治制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信访制度的存在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着现实的宪法依据,是将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予以落实的一种制度安排。信访权利属于救济权的范畴,信访制度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制度,具有政治参与、权力监督以及权利救济的功能。正确的功能定位,是信访制度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好重要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