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1997年~2003年沪深两市的A股指数的日收益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相对于其它月份而言,中国股市三月份及一月份存在显著的高收益率,而七月份、九月份则表现出显著的低收益率。文章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以1992-2002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对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金融资产的MPC=0.0486,股市财富效应对总消费的影响较小。一是因为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占总消费变动的平均比例仅为1.33%,1995年、2001年和2002年的股市财富效应甚至对消费起到了减少的反作用;二是因为股票等资产的财富效应相对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来说,显得很微小;三是因为总消费中存在的自主性消费减弱了股市财富效应对总消费的影响。为扩大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作用,应扩大股票市场价值占GDP的比例,提高股票类金融资产占居民家庭的比重,维持股市稳定的预期。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股市小公司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CAPM模型,β成为通常收益率的解释因素,但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β缺乏对收益率的解释能力。1981年班茨和其他学者发现“小公司一月份效应”。即小公司有一系统较高的收益,尤其是在每年的一月从,这一现象与传统的CAPM公式相背。本文以1995-1997年深沪两市286只股票的周均收益率对中国股市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中国不存在小公司效应,但数据支持一月份效应,通过这一研究深化了对股市有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影响日渐增强,研究股市财富效应并创造有利条件让其发挥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先从消费函数角度解释股市财富效应,再对2001年至今的股市财富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分析了制约我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因素,并总结了相应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8.
《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3卷第3期第703—726页发表的洪永淼、成思危、刘艳辉、汪寿阳共同撰写的论文“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存在若干笔误,特作如下更正。 相似文献
9.
股市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股票价格上涨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增加,进而产生消费增加的效应就是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运行过程中的经验证明,财富效应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我国股市规模较小,流通市值较少,投资者结构和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股市波动频率过快、波幅过大以及股市噪声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富效应还不显著。我们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积极稳健的股市政策,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运作机制,做强做大股市,促进股市充分发挥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股市与消费、投资乃至整个经济的关联性日益增强,股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1997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消费需求不旺,经济增长趋缓的现实,国内不少学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借用股市繁荣的财富效应来刺激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主张。笔者认为,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对国企改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而言,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国股市功能的完全发挥尚有待时日。因此,在当前经济未告别通货紧缩的背景下,探讨中国股市是否具有财富效应,中国股市能否以及怎样刺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砖新兴股票市场国际定位及其溢出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砖四国新兴股票市场已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从水平溢出效应看,四国股票市场受发展中国家指数收益率的影响都不够发达,只有中国在考虑汇率后对发达国家或全球指数收益率有显著作用;巴西和中国(考虑汇率后)对本地区有显著影响。从波动溢出效应看,除中国外,其他三国均影响发达国家或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本地区指数收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票市场在争论中产生,也在争论中发展和成长,80年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争论,90年代初期要不要股票市场的争论,90年代中后期规范与发展的争论,最近关于股票市场是成就为主还是一团漆黑的争论,以及以于国有股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争论的题目和内容都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14.
以上证行业板块股指为研究对象,利用ARMA-GARCH-GED模型考察了上证五大行业板块的股指收益率是否存在显著的节日效应,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节日效应在五大行业板块的表现存在差异;除房地产行业板块外,工业、商业、公共事业、综合类板块均存在节前效应,而节后效应仅存在于工业和公用事业板块中。考虑节日效应与风险波动、其他日历效应的关系后,发现房地产板块的节前超额收益主要源自一月效应而非节日效应,工业和商业板块的节前效应还受周五效应的影响,而其节后效应则伴随着收益风险的增大。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股市是否实现了与世界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市场发展程度和制度安排等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为独立的走势.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和世界主要证券市场总体走势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考察我国股票市场与世界主要市场的关联和相互影响情况,以期通过对现有股指的关联分析对我国股市的一些统计特征进行反映并进而分析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股市收益率与波动性长期记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效应问题是近来金融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收益率长期相关性的考察上,较少有对波动率序列的研究.然而,波动率的长期记忆性不仅会导致金融市场上的波动持久性特征,而且将对波动率的预测与衍生证券定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修正的R/S分析与ARFIMA模型对我国股市收益率及其波动性的长期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虽然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性较弱,但波动性序列却表现出显著的长期记忆效应.这一结论将为研究股票价格行为特征与金融经济学理论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一个两区制马尔可夫均值转换模型和贝叶斯吉布斯抽样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深证成份指数月度收益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可以划分成两状态:“高收益状态”和“低收益状态”;市场的“高收益状态”总是发生在股票市场上涨阶段。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与股市走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动来预测股票市场的走势不仅是个人投资者,更是机构投资者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但从预测的实际效果来看,不同时期的预测准确度偏差不同。究竟货币供应量与股市走势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正是本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经过研究认为,这种预测体系仅仅在股市处于牛市和震荡市时有效,而当股市处于熊市时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