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智慧     
《品牌》2006,(4):78-78
<正> 1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了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我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  相似文献   

2.
<正> 五月的一天,幼儿园门口,家长们正接孩子回家时,一个小贩用自行车推着一箱梨叫卖:"卖梨啦,又甜又脆的鸭梨。"他的叫卖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小孩子吵着要吃鸭梨。家长们询问价格,一听要1.6元一斤,都摇头说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卖梨人说:"物以稀为贵嘛,好货不便宜呀。"一个家长见他坚持不降价就说了句:"都什么时候了,五月份了,新梨马上上市了,还卖这么贵!"卖梨人接过话茬笑着说:"是呀,都五月份了,我的梨还保存得这样水灵,这可是高新技术呀。你说新梨要上市,可毕竟没上市嘛!再说梨不在于新旧,而是好不好吃,新梨要是没熟透也一样发涩不好吃,而我这梨水分多又甜,包你吃完  相似文献   

3.
小菜场有两家卖干海带的,都是按把卖。左边一家的标签上写着:“海带,每把1元。”右边一家写的是:“整海带,1.2元一把;边块海带,0.8元一把。”从表面看,左边的海带跟右边1.2元的差不多。于是,人们多买左边那家的,便宜两毛钱呢!可没多久,左边的海带生意就渐渐不行了,右边的却好了  相似文献   

4.
<正> 这天,李大平的玻璃钢制品厂来了一位侯姓客户。热情迎进门后,侯先生问:"李老板,你这里的玻琉钢每平方米多少钱?"李说:"一般不低于30元。"侯先生一惊:"呀,这么贵啊,市面上才10多元钱一个平方,你怎么高出这么多?贵,太贵了!"侯先生想看样品的兴致不怎么高了,脸上流露出不甚满意的表情。李大平十分谦和地笑笑,又把侯先生请到办公室沙发上坐下,递烟、端茶,说:"请问,侯先生买玻璃钢是干什么用?"侯先生回答说自己开了一家台球娱乐场所,由于统一规划镇区,原来的旧房拆了,为节省成本,他想建一处玻璃钢屋顶的房子,而且需要200多个平方的玻璃缸。"如果你这里货价格太高,我只好另作打算了。"侯先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李大平不急不躁,边给侯先生倒茶边问:"你这次新建的台球娱乐场所是临时搭建还是作长期打算?"侯说:"长期的呀!。李大平真诚地对侯先生说:"侯先生,既然是这样,别说我这里没有  相似文献   

5.
<正> 一天,我到一家商店买电动剃须刀。"你想要好一点的,还是要差一点的?"店员问我。"当然是要好的,"我没好气地冲他说,"不好的东西谁要?"店员把"飞利浦"剃刀拿给我。"这就是最好的?"我问。店员点了点头,"这是世界名牌,老牌子。"多少钱?"318元"什么?"我把眼一瞪。"怎么这么贵?朋友告诉我,最好的才百十元。"百元的我们也有,但它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9月19日星期六多云出去办了点事 ,回到餐厅 ,收银员小余告诉我说刚才南城区劳动局监察4中队来电话 ,要我们交今年的务工人员管理费 ,我餐厅外地务工人员共14人 ,每人660元 ,共交9240元 ,要我们把钱准备好 ,他们明天来取。天哪 !我两眼发黑,差点儿栽倒。我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这么多钱说要就要 ,还让不让人活了 ?最近餐厅元气尚未恢复 ,拿什么交 ?……不对 !好像最近报上登过市政府关于敢消的收费项目里有一项是务工费。我急忙翻出报纸———那张报纸是我珍藏着的———果然市政府明令取消了这项务工人员管理费。是呀 !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7.
<正> 一日,我跟朋友去学校对门的服装城买衣服,朋友在一个铺位上看上了一件款式新潮的连衣裙。老板娘很善于发现,见我朋友有购买欲望,马上说先试试,合适再买。老板娘如此和蔼可亲,朋友一听很高兴,购买的欲望更强烈,于是穿上试。朋友穿起来很合身,有个性,问老板娘多少钱,老板娘开个价150元,朋友还价50元,但老板娘说这价太低,无法成交,你穿得这么漂亮,多给30元就可以卖。朋友觉得不值这个价,于是恋恋不舍的走开了。我们刚走出铺位没走几步,就听见老板娘愤愤的大声说:"买不起还试什么?究酸鬼!……"我  相似文献   

8.
十轮 《市场论坛》2005,(3):54-55
王仁涛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母亲让他到镇里打回两斤酒招待客人,由于水壶的盖拧得不紧.回到家里.壶里的酒“跑掉了半个手指深,母亲心痛地说”要注意节约一些,你以为钱像地上的草.说长就长呀!“王仁涛看着屋外疯长的野草,当时心想:“如果钱就像草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割.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9.
童孟侯 《国际市场》2011,(12):20-21
得了200元稿费,我立刻走进银行,把两张100元钞票递进柜台。我鼓励自己:不要嫌数目少,日积月累,就可以换一个笔记本电脑了。银行小姐笑眯眯地问,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我说哪里来的?爬格子爬来的呀。小姐说,假的。我说,真的是稿费,我发表了一篇1500字的随笔,编辑部给我200元稿费。小姐收敛了笑容,说,这两张钞票都是假的,按规定我们行要收掉了。  相似文献   

10.
詹船海 《大经贸》2010,(3):95-95
初读《论语》,那时候我20多岁,我一读就有所发现。弟子子游治理武城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也小题大做,推行乐教,使处处"闻弦歌之声",如临大同之世。孔子跑去一看,就"莞尔而笑"了,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却是认真的,脸红了,说:"我可都是按照老师您的教导来做的!"孔子只好说:"你做得很好!同学们,子游做得很好!刚才是给你开玩笑,开玩笑!——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相似文献   

11.
在菜市场有两家卖干海带的,都是按把卖。左边李老板家的海带上插着的标签写着:海带,每把3.5元。右边米老板家的海带上插着的标签写着:整海带,4元一把;边块海带,3元一把。人们一看,左边李老板家3.5元的海带跟右边米老板家4元的海带差不多,但便宜5毛钱。于是,人们大多跟左边李老板买海带。  相似文献   

12.
<正>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嫌货才是买货人》中写到,一次到市场买水果,在一个熟识的水果小摊贩前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这位客人拿起水果左看右看,说:"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50元吗?"小贩说:"我这水果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一斤40元,不然我不买,"客人回答道。小贩还是微笑着说:"先生,我一斤卖你40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不会的,如果是很完美的,一斤可能要卖100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而且保持得和第一次的微笑一样亲切。  相似文献   

13.
<正> 学校刚开学,大学生们兜儿里揣着父母给的钱,都琢磨着买点啥,这正是搞推销的好时机。今年放过寒假,我按50几元的价格,从市场批回来几十双运动鞋。第一次,我带了4双鞋,敲开了男寝室的门。他们挺喜欢,边试鞋边问:"这鞋样子不错,多少钱一双呀?"我看出他们都想买,就想把价格抬高点,即使对方砍价,我也能多赚,便顺口回答:"120元一双。"啊!这么贵,想害死谁呀!"几个人瞪大眼睛,异口同声。我忙解释:"虽说价格高了一点儿,但鞋的质量好,而且又是市面上新流行的款式,穿起来特舒服,好货不便宜呀。"其实,这时候他们心里都埋怨报价太高,连价都不想还,不愿买了,至于我  相似文献   

14.
<正> 去年春天,家住农村的老父亲让人捎话给我,要我给他买一辆自行车。父亲点名要那种老式小窄把、大横梁的脚闸车,说是在家乡不平坦的老土道上,还是那种老牌自行车结实,骑起来顺当,驮东西也扛劲儿。没办法,抽时间我来到了一家自行车经销店为父亲选老式车。走进店里,那些不同歉式的自行车让我眼花缭乱。好半天,我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父亲要的那种老牌自行车。我指着那几辆摆放在角落里,满是尘土的"大金鹿"自行车问老板:"那种过时的老牌自行车,卖多少钱一辆?"店主一报价,我吃了一惊,不解地问:"一个过时货,咋还这么贵呢?除了三角架,就是两个车圈,哪里值这么多钱啊?既然过时货还这么贵,我不买了。"店主听后笑着对我说:"老哥,物以稀为贵嘛,老东西当然要值钱呀!"我直截了当地  相似文献   

15.
<正> 17岁那年,我下学后,当了一名弹簧厂的工人。由于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高潮期,我按捺不住自己时常跳动的一颗心,决定下海经商。机会终于来了,表哥要到石家庄串亲戚去,正好一路结伴同行。因听叔叔们说那里有一个"三角"批发市场,东西特便宜,所以便带着平时攒下来的200多元钱奔上了北去的列车。第二天,天刚亮我便吵着让表哥的亲戚带着我们来到了石家庄"三角"批发市场。呀!好大!我还是头一次见这样的批发市场。因我是  相似文献   

16.
<正>小区门口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样的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然而两边的生意却不同。(一)走进了右边的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相迎。盛好一碗粥,问:“加不加蛋?”“加!”于是她给顾客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她都要问一句:“加不加蛋?”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走进左边的小店。服务小姐同样笑脸相迎,盛好一碗粥问:“鸡蛋加一个,还是两个?”顾客笑了,说:“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她又问:“鸡蛋加一个还是两个?”有加两个的,有加一个的,也有不加的。一天下来,左边的小店就要比右边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春节刚过,下岗在家的张刚闲着无事,正在看电视,突然,他家来了一位多年没有来往的表弟李某。刚落座,李某就说:"表哥,你咋一脸的不高兴啊!"只见张刚一声叹气地说:"下岗了,一直没找到工作,现在连生活都成问题,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听完这话,李某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思索片刻说:"表哥,你咋这么糊涂,现在谁还找工作呀,干什么都比上班挣的多,不如带上千把块钱跟我干吧,我这两年和别人  相似文献   

18.
笑一笑     
《光彩》2006,(1)
下冰雹的时候老爸望着窗外感慨道:“庄稼呀,这冰雹得砸坏多少庄稼呀!”老妈望着窗外感慨道:“菜呀,明天的菜价因为冰雹又要上去了!”小弟望着窗外感慨道:“女友呀,我顶着冰雹去接你,你必须得感动呀!”我望着窗外感慨道:“我的爱车呀,你受了冰雹的伤害,保险公司可一定得赔呀!”老婆望着窗外感慨道:“浪漫呀,牵着爱人的手在冰雹里漫步多美呀!”儿子望着窗外感慨道:“我的天呀,这冰雹里要是加了糖该有多好吃呀!”晚餐邀请一个病人将在第二天做一个小手术,他问一位漂亮的女护士:下星期六他身体恢复后,能否邀她共进晚餐。护士小姐甜甜地一笑,答道…  相似文献   

19.
<正> 初次推销化妆品,我大街小巷到处跑,看到商店就是不敢进,紧张得就像上考场一样。丑媳妇终要见公婆,总不能一辈子不进店门呀!我鼓起勇气进入第一家专卖店。一进门,我慌慌张张、面红耳赤地说:"老板,你要生态美化妆品吗?"听完我的  相似文献   

20.
你在变坏     
财和香想结婚,可财家里拿不出钱,就一时难结婚。香跟财说,我不怪你,你家拿不出钱我们就迟一点结婚,我们出去打工,挣到钱再回来结婚。财很感动。于是财和香就出去打工。两人到了东莞。财在货场做装卸工。香去了一个服装厂。两个人拼命地挣钱。就这么做了快一年,财正满怀欣喜,准备结账回家跟香结婚,财的小包工头却卷款而去,跑得无影无踪,财白干了。面对如此结果,财欲哭无泪。香在服装厂,收入微薄,难以承担婚事的各项经济支出,这样他们就没法回家。财绝望了,跟香说,我们分手吧,我不怪你,你去找个有钱的。香说,财,拿不到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