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度创造是音乐表演者在进行成功的音乐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表演者,我们应如何着手培养?本文从心理学,文化修养,艺术想象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第二度创造是音乐表演者在进行成功的音乐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表演者,我们应如何着手培养?本文从心理学,文化修养,艺术想象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表演者的表演,最终的目标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创作或演奏的作品.在任何年龄,作曲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观众.尽管一些先锋派作曲家声称他们的音乐不是为别人演奏的,但这些作曲家至少有一个听众,他自己.作曲家或表演者的自我欣赏也是一种欣赏,但它与创造者和欣赏者是同一个人.所以,音乐欣赏一直是音乐实践的唯一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学者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表演者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4.
如何选择舞蹈钢琴伴奏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歌 《价值工程》2014,33(33):306-307
乐为舞之声,舞为乐之容,可见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形象。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不仅是简单的将舞蹈动作展现给观众,更应该将舞蹈的思想与情感传达给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若想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就必须选择合适的音乐伴奏,充分激发观众的神经,为其带去一场场视听盛宴。目前在舞蹈表演中,常常会选择钢琴伴奏的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的钢琴伴奏,都隶属听觉艺术中的音响效果合作范围。那么对于不同的舞蹈作品及表演形式,如何选择恰当的钢琴音乐伴奏成为了舞蹈作品创作者与表演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是表演者与创作者的完美结合。表演者应从几方面去感受作品:1.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及人与社会的关系。2.表演者对作品的体验、理解、想象、领悟。3.音乐的美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并充满激情的表演。  相似文献   

6.
雷冠锋 《活力》2010,(4):71-71
以唱歌为主的音乐教学.是在劳动人民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体制,它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许多年。的确.它对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它本身的片面性、局限性、狭隘性和非科学性因素而阻碍了普通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离开听觉,音乐艺术便不复存在。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所以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合唱中,合唱指挥是指导合唱队员进行歌唱的组织者、领导者,指挥对技术与艺术手段的驾驭是实现合唱艺术表现的重要保证。一支好的合唱队伍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合唱指挥,指挥是音乐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合唱队伍的主导。本文把合唱指挥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前期专业水平的培养,从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感觉、熟练的音乐技巧、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组织能力等能力培养的要点进行论述。第二个阶段:后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案头工作、排练、演出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陆萍 《价值工程》2011,30(10):211-21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给予人以教益,或者说是将教育寓于情感之中、趣味之中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得到陶冶、道德上得到修炼、心灵上得到震撼。因此,音乐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审美的感受、表达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听觉对声乐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注重必须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姝荣 《活力》2006,(3):195-196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的,任何音乐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之中。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之一。在钢琴教学中,音乐感觉和音乐表现应当是弹奏技能培养的结果。感受音乐是指每个人内心的音乐感受,而表达音乐是指音乐感与音乐理解在演奏中的体现。教学实践发现,许多钢琴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善于领会音乐语言,弹出来的作品平淡机械,了无生趣,音乐感觉严重滞后于音乐技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钢琴教学多数只注重了纯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感觉的综合培养。学生缺乏深厚的音乐感,就无法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灵魂,更无从触类旁通地进行钢琴独奏之外的即兴伴奏、乐曲配编、简谱伴奏等话动。  相似文献   

11.
刘艳军 《活力》2009,(25):74-7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听觉对声乐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注重必须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推广音乐欣赏课,普及音乐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强正确认识高校音乐欣赏课,使其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舞台表演是表演艺术的精髓。舞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成败与否,不仅与表演者的专业表演技能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在舞台上的情感表达、形体动作、艺术表现力等诸多方面。只有拥有了高超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才能更好地传达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本文主要从多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表演者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提高表演效果。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一种使情感充分体现的艺术,演唱者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现就情感在音乐表现力中的培养问题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音乐艺术教育和其他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面。它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而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类文明的艺术,音乐教育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促使人的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被誉为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灵魂的净化剂”。1音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价值音乐具有认识、美育、教化和娱乐功能。音乐艺术教育在学生的智能发展、审美素养、人格精神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上,具有不可替…  相似文献   

16.
艺术人才的培养较之其它领域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它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这里,仅以舞蹈人才的培养与音乐伴奏的关系为例,来论述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最好印证。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可以包括校园艺术活动和社会艺术表演,积极参与音乐会、艺术表演、社会演出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将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对音乐专业学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对艺术实践在音乐专业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促进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怯场是声乐表演者、尤其是初登台不久的表演者普遍要面对而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怯场心理的出现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因,它的存在对表演者舞台表演的成败乃至今后艺术道路的发展都有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怯场现象看似简单,大多人以为多练习练习就能纠正,但要真正地克服紧张心理,放松歌唱,良好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却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文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分析了怯场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怯场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来看,声音、动作和感情是舞台歌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歌手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通过充沛的感情流露和娴熟技术的运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歌唱的再次创作。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音乐专业舞台歌唱能力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本文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