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筹资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关键环节,直接关乎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基本确立了以个人和单位作为缴费主体的筹资机制,按照比例筹资成为主要城市的做法,同时也明确了退休职工缴费的原则和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但是筹资标准差异大、居民筹资渠道单一、退休职工人群缴费是否应该由财政补助等问题仍然有待探索。本文提出要建立鼓励年轻人缴费的激励机制、明确各级财政在筹资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等建议,以期确保制度能够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家庭照料能力的降低,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已成为一项新的社会风险。为化解这一风险,我国政府开始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科学合理界定财政责任是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15个试点城市的财政补贴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试点地市存在财政补贴法制建设滞后、财政补贴政策目标定位偏差、财政补贴责任异化以及财政补贴方式僵化等问题。研究认为合理高效的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补贴制度建设应健全财政补贴的法律法规,明确“补缺型”作为政策的目标定位,采取差异化的补贴方法,坚持“支持性”责任为主、“兜底性”责任为辅的补贴原则。 相似文献
3.
赵明玉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23,(1):75-80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已进入扩大试点阶段,在应然状态上,长期护理保险应当实现独立筹资,但是我国制度试点地区基本采取依附筹资模式,应然与实然的矛盾说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尚不完善。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明确依附模式有助于在起步阶段快速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是为了保证长期护理保险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依附模式应逐渐转变为独立模式,独立筹资是建设独立险种的内在要求。我国在建立独立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要注重完善筹资法律规范、明确筹资责任主体、分类建立筹资机制,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4.
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贯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的全过程,关系到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责任主体、资金筹集、失能等级评定、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待遇给付和费用结算等方面的具体经办业务,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平稳高效运行的强有力保障。本文对中国五个试点地区(选取青岛、上海、长春、南通、广州五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实践进行详尽深入的对比分析,并总结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两类典型的经办管理模式:社会统筹经办模式与多元协作经办模式。在深入分析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若干建议,以期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其由点到面进程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护理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原理为基础,搭建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框架模型,简要总结49个试点城市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从中发现该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更明确的统一政策标准、执行主体的权责划分有待进一步完善、目标群体的覆盖范围仍较窄、服务及设施供给仍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基于政策执行困境从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与多主体工作机制、逐步扩大目标范围群体、设计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与服务、搭建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迅速发展,患慢性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数量显著增加,社会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急剧增加,长期护理保险成为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一项明智选择.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得到迅猛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却步履蹒跚,其中有诸多原因.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进而对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迅速发展,患慢性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数量显著增加,社会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急剧增加,长期护理保险成为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一项明智选择。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得到迅猛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却步履蹒跚,其中有诸多原因。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进而对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外护理保险经验证明,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能在满足老年人与失能人群护理需求的同时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保障制度。文章从发展型福利视角出发,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构建符合发展型福利要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养老服务的诸多难题,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15个城市试点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对试点城市政策的效果评估,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在覆盖面、筹资来源、护理服务、基金管理以及业务经办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碎片化”特征.这就意味着政策要进行顶层设计,在服务理念、受益对象、筹资机制、服务传递等方面开展重点整合,进而,从完善失能评估标准、城乡居民全覆盖、多渠道筹资、待遇支付水平、居家照护服务、重点关注康复服务以及孕育PPP市场服务等方面实行方向性和功能性整合,为下一步扩大覆盖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当前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又是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将生育率内生化的世代交替模型,运用PSM-DID考察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会淡化生育动机,对人口出生率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且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抑制效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基于此,为防止社会陷入“人口老龄化、失能化→长护险制度实施→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照料供需失衡”的困境,本文提出为子女照护提供相应补贴以鼓励子女参与家庭照护,加大护理供给方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小敏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7,(1):11-16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呈现出老年人自理能力整体下降与失能老年人剧增、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等特征,导致我国目前对于长期护理保险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但是在保险市场上对于该险种的有效需求却比较有限.本文运用AHP法对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和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政府护理制度的建立、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增加LTCI的有效需求;能使老年人享受到体面、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备受关注。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2005—2023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32篇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年度发文量、研究力量分布和热点主题等绘制相应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经过19年的长足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累计发文量总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经历了萌芽阶段(2005—2010年)、发展阶段(2011—2015年)和深化阶段(2016—2023年)三个阶段的演进变化;热点主题主要涉及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机制、试点经验和商业性三大主题。今后,应加强研究力量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技术与理论的结合;加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嵌套研究,引入仿真研究方法,实现研究方法多样化;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与医养融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衔接研究,以期早日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范围内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发展,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问题开始凸显。为应对老年长期护理费用的筹资问题,部分国家率先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对日本和韩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背景、筹资责任、给付方式、政策效果、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围绕学界存在的主要争论,对比目前中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条件,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应该是首选,而需要率先在中国建立起以"失能老人补贴+护理服务"制度为主的长期护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医疗负担。本文以首批6个试点为研究样本,利用DID模型系统探讨了长护险对医疗负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护险减轻了居民医疗费用负担,使得人均医疗费用年均减少了890元;但延长了人均住院时间,平均增加了0.66天。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产生了健康效应,减少了民众诊疗人次,降低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但由于长护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医疗保险和长护险在保障范围的重合度较高,居民对两大险种混淆使得部分失能人群仍留在医院,进而带来住院时间的短暂延长。为此,本文提出扩大长护险保障对象,加大护理服务供给方建设,以及厘清长护险与医疗保险的界限,明确两大险种的保障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时代的到来,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既具有必要性,也有着一定的紧迫性.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国家层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开展的地区也遇到诸多瓶颈.因此,深入探究其风险与困境,提出改进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永莉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21(5):30-33
长期护理保险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应对措施。随着老龄化浪潮的到来,一些国家已相继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在国外一些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发展比较成熟了,而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则刚刚起步,处于供求脱节状态。本文从需求方面分析了影响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因素,并预测,随着需求和供给很多因素的变化,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将会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保险产品,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会逐步发展并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