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农业区,且集大城市与大农村于一体。无论是成渝经济走廊、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年来成渝地区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不断持续深化。以城带乡、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既是成渝地区改革的重要主题,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要内容,构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基底。协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还可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化规划和方案落实机制,激发多主体积极参与,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示范为引领,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对于农业现代化推进及农业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产业以粮油产业为主,近年来蔬果产量不断上升,农业经济不断增强,居民收入连续增长,涉农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三产融合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向好;但在农业协同发展方面存在行政体制阻隔,政策落地受限,农业产业同构化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遭破坏,区域品牌一体化建设滞后,农业类专业人才紧缺,农业高质量发展受限制,农业科技协同发展受限,要素、资源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的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坚持落实农业政策共同协商制定与实施、农业产业规划协同制定、农业绿色协同发展、农业品牌协同创建、农业人才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协同发展的突破思路。  相似文献   

3.
产业兴旺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是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特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助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区域农业现代化。研究以川渝地区柑橘产业为例,提出构建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着重围绕绿色发展、供给侧升级、产业国际竞争力三条路径实施柑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后从协同主体多元化、生产要素协同、产业链协同、市场协同等方面提出了川渝两地柑橘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姗姗 《大众商务》2022,(4):193-195
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中小民营企业是核心成员之一。而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重庆中小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进行营商环境治理与优化。因此,文章基于重庆中小民营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利用OLS模型分析营商环境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有...  相似文献   

5.
2021年12月,乐山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成渝‘后花园’。结合乐山的旅游、康养资源,可以具体地诠释为要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宜居地。乐山康养产业刚刚起步,与省内其他市、州康养产业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康养产业链和产业体系还未形成,与旅游产业、城市建设未有效整合。因此,现阶段要重新认识布局康养宜居,探索康养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康养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支撑保障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6.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助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8年各个区(县)和2009—2018年各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GDP等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人口与产业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增长比较协调,经济增长的同时人口规模也跟着缓慢的增长。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的角度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并且人口、经济的集中区域和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力机制、破解现实困局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引力模型、经济联系隶属度与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成渝地区城市与邻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发现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支撑作用强于西三角经济区,贵州对于成渝地区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结论,从政策机制、产业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就成渝地区发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使得成渝地区呈现特有的发展历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探索新时代双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重要引领,以及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当前,成渝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进行政策设计,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落实“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对于农业现代化推进及农业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产业以粮油产业为主,近年来蔬果产量不断上升,农业经济不断增强,居民收入连续增长,涉农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三产融合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向好;但在农业协同发展方面存在行政体制阻隔,政策落地受限,农业产业同构化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遭破坏,区域品牌一体化建设滞后,农业类专业人才紧缺,农业高质量发展受限制,农业科技协同发展受限,要素、资源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的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坚持落实农业政策共同协商制定与实施、农业产业规划协同制定、农业绿色协同发展、农业品牌协同创建、农业人才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协同发展的突破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并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中国西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2020年6月20日,为更好地发挥川渝两地社科界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由四川省社科联、重庆市社科联及成都市社科联等联合主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智库以及社科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战略要点及推进策略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1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细化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培育带动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将宜宾市三江新区确定为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为推进宜宾三江新区产业园区城市化进程,推动三江新区成为成渝地区南部和川滇黔结合部的核心引擎,本研究以宜宾三江新区为研究对象,以产城融合发展为主题搜集原始资料,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宜宾市政府发展政策文本、深度访谈记录等文献资料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并对宜宾三江新区产城融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宜宾三江新区产城融合发展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国家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力建设绿色经济圈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开展对策性研究。首先,从政策制定、平台搭建、创新试点、市场发展等四个维度,系统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成效。然后,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访谈调查法,分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存在规模不大、影响力不强、协同性不足、金融机构发展积极性不高等四个问题。最后,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从扩大供给、深化区域协同、提升话语权、激发机构积极性等四个方面,提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成渝两地不但要发挥各自工业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更要通过区域间的产业协同推动成渝经济区的集约发展:要利用成渝经济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相关性强的特点,重点发展“2+9+5”的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发展时要注意新产品的研发和区域内的互补;将产业布局和发展与城乡统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又要加强两省市各级政府的规划、引导、激励和协调,还要尽可能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兄弟省市政府和企业的进入、媒体的造势和全民的自觉投入与参与。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4个区(县、市)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和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演变,并使用PVAR模型进一步探讨数字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数字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数字金融和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增长,耦合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转变为基本协调;在动态互动关系方面,数字金融和科技创新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关系。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打破地域壁垒,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成都市与重庆市两大极核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乌鲁木齐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三次产业子系统,利用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乌鲁木齐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可以发现:(1)乌鲁木齐都市圈三次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合理化发展;(2)第三产业子系统有序度水平最高,第一产业子系统有序度略高于第二产业有序度,自2015年起差距明显扩大;(3)三次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低协同水平,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第一、第三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最高,第二、第三产业排名第二,其后为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最后为第一、第二产业。由此,应抓住关键环节,促进各产业子系统有序度的提升;找准重点区域,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西部地区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能源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地方合作网络,而且科技水平较低、能源开发浪费较大。西部地区应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科学规划,“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能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20.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三地之间的产业分工及产业转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冀之间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存在产业趋同现象,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协作倾向性较强,产业转移需要逐渐向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并行发展。未来,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作与转移应积极构建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