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5月12日,对促进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滨江大道正式建成通车,依托滨江大道,规划面积138.4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区建设同时启动.再过20年左右,这里将成为具有现代气息、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滨水园林新城区,成为江门承接广佛辐射、融入珠三角核心经济圈的前沿和重要载体.借助滨江新区建设,江门将开启发展新格局,加快跨越式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刊》2015,(3):6
2015年2月,在全国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系统阐述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2014年底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习近平指出,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徐榕梹 《发展研究》2013,(10):121-123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召开了城镇化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提高发展质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黑龙江垦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3年底镇化率已达85.7%。本文概述了黑龙江垦区城镇化现状,研究分析了目前垦区新型城镇化存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对滞后,城镇规模较小,后续资金缺乏跟进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海南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既是海南当前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海南建省办特区20多年以来,城镇化水平由1988年的16.99%上升到2011年的50.5%。尽管海南城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化对城镇化支撑较弱等问题。文章主要对海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首先,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城镇化也会给工业化提供支撑.其次,城镇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和引领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业现代化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再次,基于信息化构成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因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可以使工业化的提升更好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目前,铜仁市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深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以期为铜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与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结构、技术结构、人口结构、空间结构发生深层次的调整、变革的过程。以往的城镇化建设更多实现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集聚,但是土地利用的低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新城的造就也没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口新增的多数也并不是有市民身  相似文献   

10.
人口迁移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山西为例,从城镇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从而对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     
《经济月刊》2013,(4):55-55
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这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镇化进程提上日程,而公共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为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本文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出发。阐述了图书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展中社会职能和地位,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长期做基层工作,对中央提出的城镇化道路感受特别深.我认为,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城镇化,需要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搞城镇化建设的时候,基础设施要先行.城市地下管道不行,污染治理不行等问题都必须克服,不能再重复过去的老路.城镇化又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使城镇化具有地方特色.城镇不同于大城市,不能像烙大饼那样一圈一圈地建设,如果那样的话,城镇压力就大了,既不科学,也没法生活.有些国外小城镇非常漂亮,环境优美,生活质量也很高,这才是发展方向.大城市发展得好,但污染也严重,就业压力也大,竞争激烈.在山清水秀的城镇生活,环境好,压力也不大.但是,城镇管理也要像大城市那样严格,过去的乡镇变成了城镇,乡镇老百姓向城镇聚集,产业也在聚集,再像管理乡镇那样就不行了,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冰箱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革.传统格局出现裂痕,个别强势品牌显现式微迹象,新生品牌则如雨后春笋成长势头良好.这种状况与彩电、空调,洗衣机市场形成极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和谐发展的理想模式,是高级形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引领的,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在经济上实现集约发展,在社会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环境上实现友好发展,在文化上实现文明的多样性共存,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一体化,强调推动城镇化由注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实现城镇在质和量上的全面提升,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将进入黄金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农民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将使农业保险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促使保险组织创新保险产品;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要求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创新,并且将优化农业保险供给。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分析未来农业保险发展可能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目标,也是过程,既要看到其本质要求,也要看清中国当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大现实问题,即钱从哪儿来、人往哪儿流、村往哪儿变,分别体现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龙头问题、龙身问题和龙尾问题,更要找到解决三大现实问题的有效抓手。当下新型城镇化道路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为解决龙头、龙身和龙尾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重点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在高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机统一,在系统思维中寻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9.
张士栋 《当代经济》2016,(21):22-2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助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梦想的实现,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财税政策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既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筹集资金,又能发挥资源配置职能。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瓶颈中,财税体制是关键,且“农民变市民”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1.现行税收管理体制下财力事权不对等。为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总体财政收入的比重,我国自1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