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恩山 《会计师》2011,(1):109-111
<正>最近,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案成为最热门的财经事件之一,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美电器虽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但却引发我们对内地A股市场上市公司相关问题的思考。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公司控制权大多掌握在单一大股东手中。大股东的控制权是否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代理权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理权争夺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上有别于企业并购的另一种控制权转移方式。从代理权争夺的原因、过程和特点来看,它的财富效应与其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代理权争夺在中国证券市场已完成了数例实践,对这种金融创新进行法律规范有助于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回归,保险公司成为A股市场炙手可热的金融题材,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也一举成为目前A股市场最贵的两只高价金融股。面对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A股与H股之间高达30%以上的差价,市场对保险公司的估值产生了疑问,甚至引发了关于争夺保险公司定价权的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4.
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熊鹏 《海南金融》2004,(11):12-14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内容、方式及其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探讨了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最后指出,为充分发挥控制权市场的积极作用,我国必须做好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控制权转移前业绩、收购方性质对控制权转移绩效的影响。以1994—2007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从长期绩效来看,亏损公司控制权转移后,业绩明显上升;盈利公司被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明显下降,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没有明显变化。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的市场反应明显优于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频发,由于制度供给不足和监管、司法乏力,导致双头董事会接连出现,使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资者权益保护频频陷入困境。本文以新潮能源控制权争夺为例,揭示了双头董事会暴露的诸多问题:原管理层对外部股东行权资格的恣意限制、对外部股东提案的实质性审核,以及我国公司决议行为保全制度的不成熟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为此,监管部门应及时确认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法院对公司决议的行为保全应更审慎;同时,更高效的司法程序、更广泛的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和更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有助于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陆芃霏 《新理财》2014,(8):37-40
近年来,对股权结构的研究一直占据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分散的股权结构在中国上市公司普遍为国有股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中比较少见。但随着市场化的步伐,更多资本和各色投资人进入市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经历过或正处于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之中。因而,对控制权争夺行为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性资源,为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创造基础的理论阐述,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中资本投向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投向的资本投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攫取水平正相关。(2)就固定资产、股权并购、无形资产三种资本投向而言,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也较低。(3)不同投向下的资本投资,在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共有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25日,中国家电第一并购案正式落下帷幕,国美以52亿港元成功收购永乐。该案例再一次让世人见识了资本市场的魅力。我们有理由预期,未来A股市场同样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并购案,一个全新的A股市场并购时代已经来临,对于那些希望保持公司控制权的股东(或者公司管理层),制订适当的反收购策略,防止“敌意”收购,已经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彭文华 《会计师》2019,(7):27-29
中国A股市场上已有22家上市公司将股权或控制权转让给了国有企业。在A股市场上,过去一年以国资委为背景的国有企业经常出现扫货事件,国有资产通过"买壳"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背景、原因和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编辑手记     
《新理财》2004,(12)
年度CFO评选正在进行中,我们收到了王化成教授领衔撰写的"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一文。正如一个好公司离不开一个好的CFO,CFO的成长也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治理结构完善、生产正常有序的公司必定是CFO成长的沃土,反之则可能成为其夭折的襁褓。如本期"封面专题"所例举的"四砂股份"在5年多时间里四易其主,生产陷于停顿,则简直就是CFO的恶梦。当然,公司控制权易主,在国内外都是经常发生的事,公司控制权的转移也并不意味着公司恶梦的开始,关键在于争夺控制权的目的。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公司控制权的转移主要是作为战略并购或公司外部治理的手段,目的是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而在我国,争夺控制权的目的大多是看中了目标公司的  相似文献   

12.
以2009年沪市发行A股且采用金字塔控股的137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最终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托宾Q正相关,表现出利益汇聚和激励效应;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托宾Q负相关,存在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攫取控制权私利现象,并且两权分离度与托宾Q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继万科股权争夺大战爆发后,控制权转移再次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我国控制权市场特有的股权分置现象,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控制权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二级市场上通过举牌的手段来实现控制权转移也越来越频繁,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发现控制权发生转移会使目标公司股价发生变化,给股东带来超额收益,同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现象,使得投资机构或内部人员可以通过内幕消息提前操纵股价的变动。  相似文献   

14.
A股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当前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只有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A股市场国际化才能顺利实现。本文对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作为“新兴加转轨”的A股市场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充分考虑中国A股市场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加快A股市场国际化必须达到的条件及完成的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借壳上市方式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划分,根据壳公司控制权取得方式的不同将借壳方式分为资产性的借壳方式和股权性的借壳方式;选取了2007~2012年我国A股市场上借壳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差的壳公司更容易使得借壳上市成功,采用资产性的借壳上市方式更容易使得借壳上市成功。  相似文献   

16.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先是对中概股加大监管审查力度,随后中美监管机构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虽然短期内使中概股面临退市的风险降低,但从中长期考虑,中概股面临退市的风险以及回归上市的压力依然存在。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中美经贸摩擦以及中概股回归对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的影响,从资产证券化率、供需关系和市盈率三个视角考察A股市场迎接中概股回归具备的条件,并对比分析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吸引力。结果表明:中美经贸摩擦对市场有短期负面影响,中概股回归会提高港股和A股的市场收益率,A股市场也具备承接中概股回归上市的条件,港股市场对中概股的吸引力大于A股。最后,针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7,(15)
本文对宝万控制权争夺事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基于股权结构视角,从股份的自由流通性和股份分散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万科成为外来投资者宝能的猎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建立投票表决制度和增加企业并购成本的建议,从制度和实践方面防范控制权争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梦玄 《济南金融》2008,(12):52-54
本文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采用高频数据建立SVAR模型对我国A、B股市场之间的量价信息传递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主要结论为:A、B市场之间的信息流是双向传递的,但是信息传递的方向主要是从A股市场到B股市场,信息主要是在A股市场发现,而且成交量是股价趋势的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19.
范泰奇 《时代金融》2011,(36):101-102
本文采用CAPM模型利用金融危机后的A股市场数据对上市银行股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A股银行股适用采取防御性的投资策略,目前还不适合利用CAPM模型进行投资策略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危机后A股市场仍然不成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剩余控制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大股东控制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剩余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会计剩余控制权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会计剩余控制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会计剩余控制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越大。本文实证研究了大股东控制、会计剩余控制权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会计剩余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会计剩余控制权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