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农户视角的山区耕地撂荒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贵州省毕节市团结乡的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从农户视角探讨了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结果表明,山区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有: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劳动力缺乏。调查范围内39%的农户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而不愿意种地;24%的农户认为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撂荒;22%的农户由于缺少劳动力导致撂荒;15%的农户将资本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导致撂荒。其次,三废污染、农户不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资金欠缺也是加速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动态,以及对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属性、价值体现方式的辨析,分析当前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调查核算、生态保护、平衡供需、市场培育、协同发展等价值实现要点,提出了科学开展产品价值核算、合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提高优质产品供给等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江西省兴国县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山区农村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Logit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地区有46.1%的农户撂荒耕地,且代际差异每提升一级,耕地撂荒意愿会增加9%;(2)耕地经营规模、耕地块数和土地流转是决定新生代农户耕地是否撂荒及撂荒规模的关键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流转、村内撂荒程度和耕地分散程度对中生代农户耕地撂荒意愿作用最大;(3)老一代农户耕地撂荒规模所受影响因素最多,且性别和土地流转对老一代农户耕地撂荒规模的减缓作用最大。研究结论:在推动耕地要素自由流动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不同代际农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自身禀赋差距对耕地撂荒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四川丘区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华成 《农村经济》2003,(10):18-20
一、四川丘区耕地撂荒的现状撂荒一般是指农民因某种原因不愿意耕种或者因旱涝灾害 ,致使耕地荒芜一季或一季以上的现象。农民外出打工把土地转包或委托给他人代为耕种、未导致荒芜的土地 ,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暂时性的空白田都不属于撂荒现象。四川丘陵地区共有 66个县 (市、区 ) ,耕地总面积 2 4 6万公顷 ,占全省的 57 6 % ,四川的大部分耕地分布在丘陵地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 ,外出打工逐渐增多 ,耕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据全省 2 0 0 1年对 1 6个农村固定观察村(其中 ,平坝村 2个、丘陵村 1 1个、山区村 3个 )的统…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6.
我国耕地撂荒机理及盘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抽样调查结合等手段从高分影像获取的2017年全国耕地撂荒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撂荒呈现撂荒面积、撂荒率双增长,撂荒现象趋于普遍和由贫瘠、破碎地块向肥沃、连片耕地蔓延的新特征。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政策与制度都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撂荒趋势加剧的诱因。针对当前农户耕地撂荒的动因,撂荒耕地盘活对策:一是改善农田基础条件与设施,提升耕地综合质量;二是因地制宜调整耕地布局与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推行多元化土地使用权转让,推进规模化经营;四是创新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加速农产品市场价值转换;五是推行社区型、中心村型整合,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六是开展耕地撂荒盘活试验示范,分区分步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7.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根基,研究治理耕地撂荒问题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使用2021年全国16省506个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稳定性与耕地撂荒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确权时间越长的地区农户撂荒的可能性越大。(2)机制检验表明非农就业是农地产权稳定影响农户耕地撂荒的重要途径,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农地产权稳定性还能通过农户非农就业间接促进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发生。(3)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家庭中有老年人时,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其耕地撂荒的影响更小,能有效缓解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对此,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农户土地制度认知;整合细碎土地促进土地流转;完善农村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方便老年人耕种等,以抑制农户耕地撂荒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国家提出了土地休耕计划以确保粮食安全。论文认为土地休耕不同于撂荒,其基本目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农户作为土地休耕的微观主体,其意愿直接影响土地休耕制度的实施,其影响因素有家庭基本特征、耕地资源禀赋、非农业收入、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以及生态补偿比较效益等,其中生态补偿比较效益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当建立包括生态补偿的主体、实施方式、补偿标准等在内的符合我国需求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乔秀萍 《山西农经》2022,(3):157-159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强调稳粮、增收、强基础,保护土地红线,高度重视土地问题。近年来,左权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尽管左权县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但是,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县土地撂荒现象日益明显。文章分析了左权县土地撂荒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播种面积,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全县全面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修复产品作为生态产品的典型代表,其价值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生态修复的积极性。文章阐释了生态修复产品的独特内涵,梳理了我国生态修复产品价值实现中形成的多种模式,分析产权制度、供给关系及交易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障碍,提出生态修复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建议:一是推动立法,设立生态权,为生态修复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健全产权制度,完善确权登记规范,保障合法收益;三是强化考核,鼓励市场化方式探索;四是建立生态修复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激活市场,畅通交易渠道;五是拓宽思路,探索多种价值实现模式;六是压实监管,保障生态修复产品质量;七是明确核算标准,推动完善交易体系;八是完善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区域信息共享;九是构建省级大数据智慧平台,实现交易数据监管。  相似文献   

11.
别欠下耕地的生态债——浅论我国耕地的生态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耕地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运用生态补偿的方式保护耕地不失为一种良策,这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但是我国在对耕地进行数量补偿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理,利用浙江大学中国家庭大数据,定量估计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效果,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结果:(1)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减少农户耕地撂荒,但这种作用主要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中部地区较为明显;(2)农业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户转入土地,但没有证据表明其对小农户转出土地有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论:中国应大力推动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降低服务作业成本,健全服务标准和强化合同监管,更好发挥其对减少耕地撂荒的促进作用。鼓励小农户连片作业外包,增强集体行动对提升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的作用,以此减少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13.
耕地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自然资源,耕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作为调节区域间耕地生态保护责任主体经济生态效益的制度安排,是新时代我国实现耕地三位一体管护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梳理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耕地横向生态补偿领域存在的理论研究有待加强、生态价值核算方法不统一、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从补偿主客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核算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耕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设想,指出进一步健全理论框架、统一生态价值核算方法、丰富补偿资金来源和分配方式将是未来耕地横向生态补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目标下,探索耕地生态保护的内涵、举措及实施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生态保护要注重生态系统结构保护、过程调控以及对区域生态的影响;(2)生态保护以构建高产稳产可持续耕作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产出能力、减少生态负面效应和统筹发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综合效应为目标;(3)耕地生态保护存在保护动力不足、理论技术体系不完善、保护举措不成体系等问题;(4)耕地生态保护要从景观结构、土壤结构和营养结构等方面开展,并调控好生境、物质输入与输出、作物种植等过程。研究结论:构建以结构保护和过程调控为主线的耕地生态保护路径,能有效促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抚州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中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抚州在推进此项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基础不牢固”“规模不理想”和“保障不充分”等三方面问题。因此,从这三方面问题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视角下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耕地生态价值评估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合理测算北京市耕地生态价值,分析区域内部生态价值差异和变化规律,为区域耕地保护和多功能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北京市耕地利用数据,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确定了包括气体调节功能、净化环境功能、涵养水源功能、固土保肥功能和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在内的耕地生态价值的类型,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构建了不同功能的评估模型,并以北京市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对4期耕地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980~2013年,耕地生态价值从远郊区到中心城区逐渐降低,1980~2013年,耕地生态总价值由1980年的122.54亿元减少到1995年的94.27亿元,后增加到2000年的102.72亿元,到2013年又减少到76.90亿元;各区耕地生态价值都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区耕地生态价值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区域耕地保护和多功能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耕地撂荒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由于受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偏远山区耕地撂荒现象比较突出,已成为当地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难题。笔者通过多年调查走访,对四川省大竹县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耕地撂荒的现状据统计,2013年大竹县耕地撂荒面积达16448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厘清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并明确实现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支 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推理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存在空间适宜性差、作土垂直关系紊乱、生产 生态功能失衡等问题。(2)聚焦耕地保护新要求,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核心内涵包括“耕地空间适宜性、作土垂直关 系匹配性、耕地生产生态功能协调性”等三个方面。(3)实现路径包括科学技术领域突破、部门形成合力、政策对接融 合转型、区域之间协同共进等。(4)保护与治理工具包括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提升耕地空间适宜 性;调整粮食生产布局、确定合理复种指数等强化作土垂直关系的匹配性;对耕地生产空间进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减 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和灌溉投入强度,优化耕地功能的协调性;建立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实现三性协同。研究 结论:中国耕地保护从单独侧重数量、质量保护进入到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阶段,要建立起源头控制、过程监管 和末端治理的全流程治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宁宁 《山西农经》2023,(23):167-169
梳理了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内涵以及金融支持作用于生态产品实现的机理,分析了泗水县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实践及不足,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开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实践,探索适合泗水县实际生态产品转化路径的金融支持方式,以防止脱贫县域返贫,实现生态立县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沙漠化耕地调查评价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耦合造成并加速了耕地沙漠化,沙漠化已经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耕地沙漠化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沙漠化耕地调查评价与生态恢复已成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