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装备制造业大国,却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阶段时,人类对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产物.企业社会责任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把具有人文色彩的企业社会责任上升为市场准入标准后,企业社会责任也从道德维护转变为市场竞争手段,加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能力.我国应积极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加速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富国强的国家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中国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必先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专用人力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一个关键因素。造成人才短缺的原因累积深厚,非一日可除之。必须从大局着眼,全社会重视,继续深化改革,方可消除积弊。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根本途径。"中国制造2025"面临着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基础与差距并存、潜在需求与供给约束并存等客观形势,需要在科学的指标体系与战略目标的引领下,走创新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重点的发展领域之一,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服务型制造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举措,本文从未来一阶段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提出了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对于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地区经济深入发展意义重大.从理论机制和政策机制两个角度分析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机制.而后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从创新成果、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层次构建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从创新成果、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供给体系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在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更好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有力举措。我国高质量供给包括培育高质量一流企业、培育高质量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三层要义,其理论是源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从实践来看,我国供给体系仍未跳出传统要素的路径依赖,仍未摆脱粗放数量型的增长方式。为此新时期我国高质量供给体系的建构,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的、以实体经济振兴为主攻方向、以市场体系健全为重要环节、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根本保障,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的常州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与对策为研究内容,结合常州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对常州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现状进行状态数据实证分析。依据互联网新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和平台经济等理论,从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评价标准与政策体系、垂直平台建设、支撑服务体系等多个维度,探讨常州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6年~ 2025年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午,也是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的十年,因而预测制造业的碳排放并做好阶段性控制工作,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Kaya恒等式,引入能源结构、高碳产业比例、人民币汇率、加入WTO等变量,构建制造业碳排放协整方程,发现我国制造业的碳排放增长与人均增加值、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高碳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预测出2025年制造业在积极情景、消极情景、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及2020年~ 2025年制造业碳排放的平均增速;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2025年碳排放可能的取值范围进行模拟,得出我国制造业2025年的碳排放水平值;最后依据产业结构失衡度倒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得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构成比例,为制造业、进而为中国经济2020年~2025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勾勒出碳排放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2025”与京津冀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2025》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三地协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京津冀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着眼于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京津冀制造业发展关键在于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需要将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与制造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实现制造产业效率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最终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赋予我国制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工艺创新对制造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必要性提出的,通过从国家宏观、地方中观、制造业企业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旨在提高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和改善工艺创新环境的政策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中期,我国对外经贸的主要对象开始转向日本、韩国。近年来,日、韩制造业又出现向中国加速转移趋势。江苏是中国制造业大省,也是中阖距日、韩最近的省份之一。日、韩是世界制造业强国,日、韩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为江苏经济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构建江苏国际性制造业基地,能够加速推进江苏经济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德国制造”以其卓越的性能、可靠的质量、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附加服务饮誉全球,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了世界品牌,赢得了丰厚收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德国制造业能够创造经济神话、保持传统产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以德国企业职业培训为研究对象,全面展示德国职业培训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全貌,并最终总结相关经验,为我国企业职业培训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交通建设的不断加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比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为了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世界汽车制造业对物流管理方面非常的重视,物流管理的发展也将推动汽车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汽车制造业目前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主要是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下面就汽车物流的概念与我国汽车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供应链管理下我国汽车行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创新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项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的出现为中国解决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通过阐释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二者的关系,探析基于绿色持续创新的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对我国促进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但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仍较落后。知识产权服务碎片化、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率低下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支柱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认识先进材料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先进材料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世界级先进材料强国,提升我国在全球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主导部门的制造业与国外同业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如何由制造大国进一步“深化”为制造强国,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笔者提出了“深化”我国制造业的3个战略:信息化战略、产业集约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专精特新”企业可以从增强产业基础能力、促进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制造质量品牌、重塑产业组织形态等方面驱动制造强国建设。当前,“专精特新”企业驱动制造强国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阻滞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数量和结构、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产业链分工协作机制、数字化转型以及资源要素支持等方面的制约。为有效发挥“专精特新”企业驱动制造强国建设的潜力,我国应注重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培育体系,强化共性和高端技术服务供给,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以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9.
刘淼  钟灵 《全国商情》2009,(9):13-15
文化竞争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一个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对推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韩制造业转移:江苏经济国际化的重大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中期,我国对外经贸的主要对象开始转向日本、韩国。近年来,日、韩制造业又出现向中国加速转移趋势。江苏是中国制造业大省;也是中国距日、韩最近的省份之一。日、韩是世界制造业强国.日、韩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为江苏经济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构建江苏国际性制造业基地,能够加速推进江苏经济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