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两山"理论的新时代内涵,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分析"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路径及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可持续实现的路径。结果表明:"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精准调查,在明晰生态资源产权的前提下,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其价值进行核算,以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权属交易、生态服务交易、产业化等方式将生态产品货币化。因此,应该建立市场化生态要素产权制度,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公私合营"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以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得以可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产权紧密相连。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实质上是有偿转让其产出的生态产品所有权的行为,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产品市场价值最大化,因此生态资产产权交易机制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文章以浙江省丽水市“河权到户”改革为例,梳理总结了生态资产产权交易过程中资产确权、资产定价、市场交易、生态经营、金融赋能、多维监管等“河权到户”改革运行逻辑的六个重要环节,并对生态资产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定价缺乏标准、交易缺少市场、经营欠缺路径、金融监管难以闭环等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在理论层面提出完善生态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制度、拓宽可持续经营路径、强化生态资产金融创新等完善生态资产产权交易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矿山生态修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对生态产品有关概念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梳理,基于地方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健全矿山生态修复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政策建议:(1)加大政策供给,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2)明晰产权归属,促进形成多元化价值实现机制;(3)加强市场建设,构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振  郭杰  欧名豪 《农村经济》2024,(2):135-144
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议题。为此,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从宏观目标、具体目标、政策产出和政策投入四个层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闭环,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构成和基本框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宏观目标是存量生态产品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增量生态产品得到系统修复,能够保障持续供给;(2)具体目标是生态产品易度量、可抵押、可交易、易变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政策产出导向为摸清基础底数、健全核算体系,支撑生态产品易度量;明晰产权边界、创新金融支撑,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统一交易平台、明确交易规则,推动生态产品可交易;凝聚价值共识、完善生态补偿,促进生态产品易变现;(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投入措施为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基础底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规范,健全核算体系;推动生态资源确权登记,明晰产权边界;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支撑;整合现有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统一交易平台;规范生态产品交易行为,明确交易规则;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宣传,凝聚价值共识;健全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对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选择。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有其逻辑机理与现实需求,其实践模式可划分为"政企合作"与"企企合作"两种样态。囿于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规范不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失范、配套措施缺位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建立市场过滤机制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的监督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的配套措施等手段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6.
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是解决修复资金短缺、促进矿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提升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地积极推动政策落实与细化,实施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了可推广的“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模式。“十四五”以来,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吸引的社会资金总体规模小、比例低、地区差异大。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社会资本参与动力不足、规划引领作用有待提升、指标激励新机制效果尚未显现、废弃土石料利用存在违法违规风险等问题。因此,应加强规划引领与管理,打通指标激励实施路径,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土石料利用政策边界和监督管理,优化项目管理周期和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并持续跟踪政策实施进展,进一步完善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两山”的价值统一性、“两山”转化的人民性意蕴、“两山”转化的理论要素3个维度阐释“两山”转化的理论逻辑。然后,以森林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总结出4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并对比分析了4种模式的特点、适用范围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森林生态产业化发展机制、完善森林生态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社会资本有序介入机制、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提示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密切相关。自然资源是生产生态产品的物质基础和要素保障,而自然资源部门则从要素端、供给侧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本文研究分析了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梳理总结了自然资源领域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做法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揭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自然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与实施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管理创新通过自然资源“要素化、空间化、市场化、品质化”,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发现—捕获—提升—实现—发挥—再提升”。(2)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调查确权、规划引领、核算评估、资源配置和供给能力提升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5个关键环节。(3)实施路径包括:基于调查确权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生态产品专项规划研究探索;引入“标准生态产品”理念,建立生态产品基准价格体系和公示价格体系;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丰富配置规则;以整治修复为抓手提升供给能力和质量,提升溢价水平。研究结论:基于“1 + 5 + N + 1”的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深化管理方式、政策和机制研究创新,是加快促进生态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和保值增值的关键和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耕地边际收益减少、年轻劳动力流出、机械替代方式不足、自然灾害扰动等方面原因,山区耕地撂荒问题突出,由此引致粮食安全、土壤侵蚀、诱发自然灾害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实困境。文章在分析相关问题成因基础上,研究提出山区撂荒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升耕地农产品生态附加值,完善优等耕地土地流转市场;推动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加大山区耕地生态补偿资金倾斜;探索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培育多元生态产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有偿退出机制,统筹培育耕地生态价值;健全撂荒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跨部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颖  徐祯彩 《水利经济》2023,41(1):89-93
在剖析生态产品内涵的基础上,对于政府主导、市场交易和社会参与的价值实现机制进行分析,通过黄河流域3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探索项目逐层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提出了提高供给能力、深化市场交易、强化资金支持和提升合作水平等创新路径,为降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阻碍和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索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复合体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交易主体、支付标准测度和价值实现方式选择为核心要件,并面临生物物理界限、制度界限、伦理界限和权利界限的权衡;(2)科层化实现、市场化实现和NGO实现三个基本机制各有其适用空间和局限性,且逐渐显现机制嵌构趋向,但组织网络仍呈碎片化样态;(3)机制复合体理论以制度性嵌入、规范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为关键性功能要素,将其引入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分析形成的机制复合体,基本框架表征为价值实现主体的多元化、支付责任分担的公平性和价值实现方式的网络化。研究结论:以政府主导型公—私—社合作伙伴实现机制为核心、多种价值实现机制并存的机制复合体,是中国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目标不止于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而是要在可持续规模下推进全民福祉提升,发挥生态产品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再分配的作用。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认知,为多目标下的地方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在稳态经济愿景下,可持续规模、公平分配、有效配置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个重要目标,且重要性有先后之分。可持续规模的实现主要依靠规制、税收、补贴、许可证交易控制生态空间占用、资源利用、环境容量利用强度等政策工具;公平分配需要完善国有及集体产权制度、创新利益调整机制、建设信托基金等;有效配置要借助政府、市场作用,清晰界定价值形式及适用范围,通过建立交易平台、推进第三方认证等消除造成市场失灵的因素。此外,还要通过培育市场参与主体、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建立“政策—产业”传导机制以促进生态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生态产品的排他性为线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中构建分析框架以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理论演绎。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针对的是严格生态保护前提下具有稀缺性的那些生态产品;(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逻辑是“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消费主体是否明确—制度供给主体—市场或非市场支付机制”,排他性的建立意味着支付机制与制度供给主体分离;(3)从理论逻辑演绎出支付机制、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将实现机制的模式分为5个类型,并据此辨析了8种具体模式,最后对每种模式的交易标的、支付额度基础与普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1)生态产品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消费中的排他性,是其能否采用市场支付机制的前提;(2)从理论逻辑演绎出的支付机制和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为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性质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从统一确权登记、生态空间系统修复、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总结辽宁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创新,指出改革中面临的产权主体权责不明确、资产价值实现不均衡等挑战,进而从明确资产产权主体、优化要素市场配置、完善收益分配管理、保障规划管理储备、配套损害赔偿制度、实施考核评估监督等六个方面提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洋 《山西农经》2022,(6):119-121
为促进江阴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有机互动,更好打造美丽中国“江阴样板”,目前,生态产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为辅,通过制度设计促进全社会参与以实现其价值,但政府主导的价值实现路径在初期存在资金缺口大、市场活跃度不高、外部成本内部化机制不清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推进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增值溢价以及因地制宜开展生态资源指标交易两个点为核心,深入开展滨水空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碳汇市场建设,既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我国生态碳汇交易情况,重点剖析了当前碳汇交易难的原因,提出了积极发展碳汇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贵州茶产业历史变迁进行考察,从生态资源产权视角出发,探索欠发达地区生态资源如何通过生态产业实现经济价值,进而挖掘生态资源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优质的生态资源通过生态产品生产实现其附加值,从而提升生态资源总收益,收入增长使人们逐渐具有识别生态功能的意愿与界定生态资源产权的动力;(2)市场需求结构升级促使经营者对生态资源新功能进行识别和开发,从而推动生态产业升级,增加生态资源总收益;(3)生态产业政策和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的相关法律共同作用于市场,提升生态资源经营权及相关权益的交易效率,为生态资源产权价值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4)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生态资源经济价值可持续转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各地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结合江西的操作实践,就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中有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激励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抚州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中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抚州在推进此项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基础不牢固”“规模不理想”和“保障不充分”等三方面问题。因此,从这三方面问题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视角下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