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对"新常态"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创新型旗舰企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规模偏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统筹规划、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构筑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优化区域技术创新布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体系,文章通过深入研究3种创新中心的政策内容,找出三者之间政策共同点,总结我国当前创新中心发展的政策异同,并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12,(10):8-14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科技经济新形势,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从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了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新形势下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光明科学城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节点。根据规划和发展定位,光明科学城将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原始创新和未来产业策源地、世界级大型开放创新网络枢纽、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支撑。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其中一个重要布局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快推进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前瞻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孵化器。  相似文献   

5.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作业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渔区,契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方向,在能力和空间、制度框架、国际合作基础等方面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但远洋渔业发展也面临着整体布局缺乏、企业能力不足、管理和协调机制不完善、外部约束增强等挑战。国家应从战略定位、全球布局、战略支点、企业能力、管理和协调、两岸合作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大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和推动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战略联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共有21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的一批团体会员。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有力助推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应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对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社团组织建设提出了加快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孵化器与现代企业加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科技企业辅育体系建设是《国家技术创新环境建设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火炬)"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快科技企业辅育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有三项:一是要以创业服务中心为主体,加快形成科技企业孵化的专业化支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2006年初国家科技大会召开,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式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大会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目前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科技与产业结合、科技与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来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年,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扶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应运而生。十年来,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各级党委、地方政府领导下,得到了很大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成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面旗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701家。其中地方中心631家,行业中心70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65家。从业人员总数近万人,总资产31.2亿元,服务企业总数4.96万个,提…  相似文献   

12.
黄小彪 《港口经济》2011,(12):28-32
一、粤港澳共建珠三角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性 第一,是优化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布局的需要。目前,在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布局中,长三角地区上海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环渤海地区天津正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正在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但华南地区至今国家还没有明确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尽管毗邻广东的香港是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但由于体制和区域分割等原因,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对珠三角内地港航业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区域内还存在着明显的恶性竞争。因此,立足于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龙头作用,创新合作机制,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共建珠三角国际航运中心,对于优化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布局,推动国家实施南海海洋战略,加强与东盟合作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秀坤 《魅力中国》2013,(20):265-265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圆家经济产出最重要的基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松原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1998,(6):17-18
上海工业要加快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关键是要实现技术创新,通过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自1993年以来上海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改革实践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14,(1):88-88
为提升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供试点和示范,进一步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制定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认定与指导办法(试行)》,经过专家评审,认定山东博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16.
<正> 1992年,原国家科委为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结合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倡导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其宗旨和任务就是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多元化、全过程的服务。10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江苏省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各中心的携手努力下,江苏生产力促进事业在总体规模、常规业务建设、网络建设、服务能力、业务联动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2001年,江苏全省共建生产力促进中心47家,其中:省中心1家、省行业中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同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和发展,积极探索联盟运行及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引导支持三地创新主体共建成果孵化与中试基地。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充分发挥教育、  相似文献   

19.
国家科委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了。这个中心是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技术创新工作的指示精神,为配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成立的。中心将以推动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为宗旨,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及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和决策咨询。将广泛吸纳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方面的一流人才,将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开放性的中国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成为支持政府技术创新工作决策的智囊团;成为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的信息中心与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加强宣传…  相似文献   

20.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于5月12—14日在武汉举办了国家高新区科技管理干部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培训班,这是科技部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方法的学习、推广应用工作的一项举措。截止目前,科技部已在全国举办多次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培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