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6):18-19,50,54
根据对节地技术的基本内涵的全新界定,建立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节地标准、节地机制间在用地管理工作中的实施关系。按照未来我国国土开发的重点方向及领域,分别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体系,并从激励机制、土地供应模式、用地管理政策三个角度建立政策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为更好地发挥各地节约集约用地实践经验的典型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加强政策供给,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范围各地在工程项目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节地效果明显,显著提高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措施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完全的市场化配置会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政府利用规划手段进行管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场失灵带来的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调控市场能力的有限性,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也会发生失灵.在分析规划干预政策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从规划指标设置、鼓励指标地区间调剂、允许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制度优化建议,以期提高政府规划干预政策的绩效,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现和总结各地节约集约用地先进技术经验和政策创新,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1]247号,以下简称《通知》),拟征集基础设施建设类、新产业新业态类节地技术以及土地综合开发类、低效用地再开发类、乡村建设用地节约挖潜类节地模式.现同步向社会各界征集案例.  相似文献   

5.
香港"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利用"的模式是一种集地铁投资、建设、运营和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是由港铁统筹开发的。从运作流程上分为项目谋划、项目明确、项目开发和项目运营四个阶段,在营造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土地高度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效益。对我国城镇交通发展有五点启示和借鉴:(1)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同步进行、有机结合;(2)推进经营性土地有偿使用;(3)运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充分发挥土地的复合利用功能;(4)分层出让,实现土地利用的多元化价值;(5)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轨道交通多渠道投融资。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经济深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成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途径。但是,农村土地实现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清晰明确的土地产权结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但是当前农村土地法律法规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农村土地正常健康流转,损害农民利益,需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文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及农村土地市场化为着眼点,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法律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既定政策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既是优化人地配置的要求,也是为具备离农条件农民提供土地权利价值实现通道的要求。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引导有条件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相对滞缓。本文研究在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与市场角色厘定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理,审视了试点地区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过程中,应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通过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保障性补偿责任,消除市场失灵,并防范改革风险,进而通过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厘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的补偿机制、推进机制和退出土地的利用机制,构建符合理论和现实要求并具有可持续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通道。  相似文献   

8.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地票制度对促进重庆市人均收入的政策效果,并从土地利用效率与配置效率两方面入手,探究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配置影响人均收入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票制度通过释放农村大量闲置土地,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进而显著促进了人均收入增长。未来仍需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韩璋 《山西农经》2015,(2):10-11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其要求土地资源能够市场化配置,现阶段国内的农村土地流转不畅,这对土地的产出效率和农业产业化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农户主导型。当然,不同的流转模式也有着不同的流转途径以及经济绩效,引发不同的社会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味着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核心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完善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已刻不容缓。土地乃社会经济发展最基础的要素载体,通过推进其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要素的有序流动,提高土地要素市场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若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土地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目的]探索精细化、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针对性、有效性管理,是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方法]运用理论模型法和文献综述法对差别化土地管理原理和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构建了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体系,并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结果]差别化土地管理是集时间、空间、地类和产业、部门等为一体的差别化国土管理模式;差别化土地管理目标是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差别化土地配置效率较普适性配置模式更高。[结论]可从建设用地差别化、产业供地差别化和用途管制差别化等方面构建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框架体系,从试点、补偿、监管等方面配套政策支撑体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保障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从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出发,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寻求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机制下土地资源高效配置的实现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地依靠市场或政府,不可能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规划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的缺陷,但是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存在失效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该从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政府宏观调控与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两个途径入手,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例,开展开发区企业节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节地制度压力、收益预期对企业节地行为的影响作用大,具体包括节地显性收益,节地制度执行力度,土地退出机制完善度、土地问题认知等;(2)政企互动行为对节地制度压力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正调节作用,而对节地收益预期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1)促进企业节地应以加强节地制度压力为主、提升企业的节地收益预期为辅,进一步完善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加强节地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节地显性收益,开展集约用地理念宣传,深化企业对土地问题的认知;(2)促进企业节地行为,应充分运用政企互动的调节作用,在既有节地制度体系下,加强政企良性沟通,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分析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基础理论,得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缺乏明确的操作层面目标、手段不灵活两方面.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把握重点问题、推进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完善体制机制环境等优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地城市流转需求者行为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营性用地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土地需求者选择城市边缘区农地进行开发的成本、区位与政策因素,讨论了土地开发商获得城市边缘区农地开发权所面临的政府垄断的市场环境,从成本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市场化的农地城市流转模式,并对该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规范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政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批地等行为的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影响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从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市场、界定政府的行政空间和职能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大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等方面入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慧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8):36-38,55,56
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综合体,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房与土地市场化以来,住房价格与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发展不相协调,从而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全国及主要城市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协调状况的评析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与土地市场协调发展中尚存在着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力,招拍挂制度导致地王频繁出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等问题,亟待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性,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制定房地产税的区域推广规划。  相似文献   

18.
用好地价政策杠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价政策作为国民经济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学会科学运用地价政策杠杆,优质高效地服务经济建设。地价政策及其调控功能地价政策,也称地价管理政策,是政府为规范土地市场中的交易行为,保持地价水平相对稳定,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措施和规定。地价政策对土地市场中的地价水平和地价标准有调控和引导的功能,以保证地价的变化符合整个社会利益的需要。其主要作用有:———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产的合理利用,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防止土地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征地补偿制度、土地出让制度引起的社会问题的经济根源以及这种制度设计对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说明了当前土地征收和出让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低价征地高价出让、高价征地低价出让等现象存在的经济根源;建立了"土地征收-出让市场联动模型",对虚拟"土地征收-出让联动市场"的特征、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取向及其对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只要政府有以地套利的动机,这个虚拟市场就不可能存在均衡状态,并指出了维持最佳农地转用规模条件下耕地保护的成本,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对农地规模经营和市场配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和市场配置 ,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因而 ,积极探索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改革 ,稳定承包权 ,搞活经营权 ,实现农地经营权市场化 ,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是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也是我国农业适应WTO需要的必然选择。一、概念的界定农地经营权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