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默权是公民对于内心意思予以保留不被外界知晓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和自由,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不作为表现形式。此制度之构建,学界争议颇多,本文旨在充分考虑在我国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应当实行一套有限的"沉默权制度",努力在被追诉人的人权保护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保护人权,保障被追诉人的人权,尊重被追诉人的人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拦的历史进程.沉默权作为保障公民人权、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法则,既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沉默权含义的阐述和沉默权渊源的追溯,从行政执法者的视角对如何适应沉默权制度下的依法行政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是指被追诉者(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追诉者 (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享有缄口不语的权利。沉默权作为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符合人类共同的保障人权的需要,符合人性的内在要求。它体现了对个人人格和每个人有权从事自己的生活的尊重,它也提供给人们在面对刑事指控时的一种自由选择你可以选择是否协助政府以确定自己有罪。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也称沉默的自由或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它是指"公民可以自已的思想和良心不予表露而保持沉默"①引伸出的被刑事追诉之人对刑事指探保持沉默的权利.这项权利在有关的国际文件和一些国家的法律中,通常被表述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对沉默权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却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它并未被我国立法者所采纳,引入刑事诉讼法律,成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防御侦讯控审机关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杨怀民 《开放潮》2005,(11):78-79
沉默权是指被追诉者(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追诉者(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享有缄口不语的权利。沉默权作为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符合人类共同的保障人权的需要,符合人性的内在要求。它体现了对个人人格和每个人有权从事自己的生活的尊重,它也提供给人们在面对刑事指控时的一种自由选择你可以选择是否协助政府以确定自己有罪。  相似文献   

6.
徐凌君 《魅力中国》2010,(6):146-146
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一直是许多学者讨论的热点,但大部分建立依据不外乎是人权和国际立法,与我国的法律现状不能很好的契合,这也是沉默权迟迟不能被我国立法所认可的重要根源之一。基于我国现有的权利体系,从公民基本权利角度解释沉默权在我国建立的合宪性,从而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寻找到宪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玮玮 《魅力中国》2014,(6):298-298
沉默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也是司法制度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能在一定基础上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宪法所规定的基本的人权,是我们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我们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沉默权制度势在必行,沉默权制度也将标志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有设置沉默权的必要性,本文对我国设置沉默权也提出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8.
张白云 《魅力中国》2010,(4X):84-84
选举权是公民参与选举的资格和前提,即公民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在公民权利体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核心地位,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公民的选举权具有双重属性,即权利加机会。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对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它关涉公民自然人格的完美和政治人格的完整。我国目前对公民的选举权的理解过于偏狭,简单的认为选举权就是投票权。其实则不然,选举权是一个权利群,它包括投票权、提出候选人、自我宣传权、知情权、罢免权等一系列的权利。因此,现阶段我国公民选举权的保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尤其是对选举权这个权利群的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经济公益诉讼是维护经济法权利的有力的司法途径.然而我国现行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人"的界定影响了经济公益诉讼的发展,建议应扩大原告资格的范围,赋予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原告资格,使经济公益诉讼适用范围更广,公共利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刑事被追诉人享有和行使辩护权的权利,这是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核心任务。但是直至今天,被追诉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依然没有完善,对于被追诉人和法律援助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极容易被忽视。本文将就我国被追诉人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被追诉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籍是指自然人属于某个国家公民或国民的法律资格。正常情况下,每个自然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国籍。然而,由于国籍法从属于国内法,各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关于国籍的立法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国籍冲突现象在所难免,进而使当事人的某些法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这些冲突问题直接涉及到主权国家与其公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各国公民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国籍冲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琛辰 《魅力中国》2010,(35):146-147
沉默权,对中国人来说,仍属于一种观念上的权利,他还未属于制度上的权利。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文明的潮流告诉我们,凡是符合人类社会现实生活需要的各种观念权利,他总会不停地、越来越猛烈地摇撼着旧权利体系的围墙,站在这个角度去看沉默权,沉默权在中国的前途命运,真的是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13.
姚为 《魅力中国》2014,(8):330-330
想必大家都知道。刑法存在的意义重点在于保护公民的权益,完善有关制度。它具有广泛的民主原则,平等原则。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保护公民的法典.也是构成宪法内容的基础。加之其对违法乱纪行为的严厉制裁。担当着保护社会。人权的责任。从某些角度来看。最有效的保护人权的工具也非他莫属,因此,刑法在人权保护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国的宪法目前还在不断完善当中,不免在某些方面我国宪法在保护人权的立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了解我国宪法对每个公民来说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分析人权刑法的概念、权利、缺陷、完善以及人权刑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俊 《魅力中国》2014,(2):342-342
环境公益诉讼在维护环境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一定的限定,不利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应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和环保公益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建议立法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起诉资格。  相似文献   

15.
保护罪犯权利的道德基础,从伦理学的视角来考察即是平等。平等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和具有公民资格的人,罪犯的权利应该受到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既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对称,也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对称。基于经济主体“理性经济人”本性,信息优势者很容易利用其有利的地位,致使信息劣势者的权利被剥夺而利益受损。以致遭受外部性。经济法对此外部性的克服主要是通过配置信息优势者与信息劣势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实现实质上的平衡。具体途径:一是赋予信息劣势者获取信息的权利并保证其实现。二是赋予信息优势者向劣势者强制说明义务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17.
平等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和具有公民资格的人,罪犯的权利应该受到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公民劳动权利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劳动权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19.
唐荣双 《黑河学刊》2012,(6):182-184
民族地区公民意识建设,是要少数民族群众丢弃"百姓"意识,树立"公民"意识,把对国家的诚信、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建立在理性基础上,每个人比已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追求人性的自我完善和独立自主的人格,更能理解并履行自己对祖国、人民、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