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竞争环境下我国企业运作模式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所面对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适应这种多变竞争环境的企业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模块和企业经营模块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shows that firms engage in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pre-empt competition in technology markets. Making use of the patent application procedure a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we introduce a measure for potential entry barriers in technology markets.  相似文献   

3.
沈剑飞  张文泉 《技术经济》2008,27(1):106-110
阐述了技术、经济与管理的内涵实质与共性基础,论述了三者间相互交叉集成的途径与模式,探讨了三者相互交叉集成学科的发展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关系出发,阐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建立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管理机制,以期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实施知识管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两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国外研究主要从概念界定、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四个方面整理,国内研究主要从内容与措施、具体模式与体系、资源基础观的应用、演进、职能等方面整理。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益、高效经营为基本取向的邮政产业改革已成为国际邮政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以竞争为出发点的各国邮政产业改革的共同点,并且针对我国邮政产业的特殊性,提出了研究邮政产业改革的战略思路,并分析了邮政产业自然垄断、竞争和管理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内部达尔文主义的本质就是外部技术创新竞争与选择的企业内部化。基于高技术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竞争实例,从生物学、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技术创新竞争内部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出口补贴转变为技改补贴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云辉 《财经研究》2006,32(1):36-43
文章探讨了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以产量竞争的方式争夺出口市场的情况下,本国政府对本国企业技改投资进行补贴的理论依据。通过两次运用两阶段博弈,文章对由补贴政策、企业技改投资、产量和利润水平决定构成的三阶段博弈进行了因果关系的比较静态分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对本国企业技改投资补贴有利于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产量、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增加,也有利于本国社会总福利水平的增加,对外国企业产量、利润和社会福利则形成负面影响。这一政策可接替在未来实施中具有不确定性的出口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9.
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栩  张可 《经济与管理》2010,24(6):85-88
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破坏性、风险性和不可逆替代性特点。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要遇到资源缺乏、模式固定、思维局限和精力不足等障碍,对此应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新空间,建立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侯羽  朱桂龙 《技术经济》2012,31(2):10-14
基于古诺模型,研究了产品的可替代程度和技术的有效性对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时机的影响。结果表明:率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时机与产品的可替代程度呈倒U型关系;当产品的可替代性足够大且技术有效性充分小时,较晚采用新技术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时机会随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提前;两类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时机与技术的有效性均成负相关关系;面对技术有效性的同水平提高,较晚采用新技术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时机将提早得更多。  相似文献   

11.
跨国技术授权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已经受到理论界的关注。与以往的内部技术授权研究不同,文章构建了一个外国拥有技术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空间数量歧视竞争模型,考察多期技术授权存在技术泄露、关税内生及空间竞争对外国拥有技术的企业的最优授权策略选择以及东道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外国拥有技术的企业偏好双重收费方式,且固定收费方式优于特许权收费方式;(2)双重收费方式不能同时实现拥有技术的企业和社会福利的最优,但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次优;(3)外国企业应该通过双重收费方式或固定收费方式进行技术授权,而东道国政府不应一味地提高关税水平,适当地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跨国技术授权的实现。文章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以及技术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倩 《经济与管理》2007,21(5):74-77
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随着企业管理由职能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推动企业盈利和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对战略管理会计所涉及的企业经营战略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有利于企业正确制定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一直众说纷纭,从垄断和竞争两个方面,探究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类型、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外溢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管理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锦 《经济问题》2007,(12):60-62
供应链管理的导入,将竞争的视角从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只有供应链的上下游间形成信息交换,系统的优化才可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影响供应链中企业合作关系的因素,通过分析相邻供应商和生产商两者的博弈关系,发现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对策,从而使各节点企业能够从供应链整体最优中受益,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成本、价格与时间均衡的供应链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协调供应链企业采取各种方法与策略,使整个供应链取得最大的利润。分析了时间压缩与供应链成本的关系,构建了最优时间压缩点模型;分析了当企业考虑利润要素时最优时间压缩点应扩展为一个区间,并构建了成本、价格与时间的均衡模型,从而使供应链实现降低成本、压缩时间和利润最大化三者的结合并达到均衡,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趋势分析与技术战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战略是关系到组织能否把握机遇,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重点分析了技术进步趋势在技术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只有在深入了解技术进步趋势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出发,运用机遇管理理论分析了企业辨识、评价、利用和营造机遇的运行机制,阐释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机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经济租金,经济租金可以分为基于低成本和差异化的张伯伦租金、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李嘉图租金、基于知识和创新的熊彼特租金。本文分析了企业机遇管理在企业获取经济租金、建立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分析了机遇管理与低成本和差异化、资源和能力、知识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机遇管理有利于获得与维持企业租金:企业通过机遇管理有助于实现低成本和差异化,获取张伯伦租金;有助于企业获得稀缺资源,提高能力,获取李嘉图租金;有助于企业积累知识,促进创新,获取熊彼特租金。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论证了企业租金的来源正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探索了企业通过机遇管理建立竞争优势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企业也开始研究自己的供应链,以期使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供应链是在整个供应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优化,从而最终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对国内外的可持续供应链研究有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文章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跟踪研究。首先,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概念入手,就可持续供应链的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模型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其次,探讨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从四个方面详实阐述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最后,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在可持续供应链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和概括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周密  许长新 《经济经纬》2007,13(1):151-153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集中度和竞争效率成反比,但这一观点并不适合解释城市商业银行单一城市制经营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低效经营.本文通过建立静态均衡以及动态重复博弈模型来说明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在地域竞争效率上的损失,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金融全面开放日益临近的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对漯河市技术创新工作的特点与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据此得出了作为新兴中等工业城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之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