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是货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分支,该领域的研究突破了以往着重从宏观总量角度分析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体系,强调对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及其政策效应的区城差异性的协调。本文从理论基础、分析方法、数据选择和处理、原因分析、政策建议等角度梳理了国内外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杨晓  杨开忠 《财经研究》2007,33(2):4-15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中部、西部依次减弱。文章认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同区域发展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这必然使国家自上而下的区域总量性货币政策在各区域产生差异化效果.我国市场化改革使货币政策运作的市场化成分越来越高,面对区域经济、金融的巨大差异,货币政策不可能倒退到行政控制的老路上去,因而研究区域结构性货币政策问题在我国当前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玄  王剑 《财经研究》2006,32(5):70-79
文章根据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问题作实证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的计量分析手段,分别对全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省级层面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估计和比较。结论表明,东部地区在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和深度上都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市对货币政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反应则相对迟钝,金融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开放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货币市场的建设不能仅仅依赖一、二个子市场,而应该货币市场建成一个子市场多元化的体系,各个子市场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统一体。只有这样,中央银行才能在货币上配套利用不同的信用工具实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贯彻货币政策的宗旨,体现货币政策的取向。本将在研究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货币政策体系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保费收入、股本融资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重要影响。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间的变量差异在统一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着非对称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效应。改善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效应,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率,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完善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8.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前期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剖析统一货币政策执行与区域性政策扶持的两难选择出发,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在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并提出通过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完善货币传导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What is the optimal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for a federal central bank? The framework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used to analyze under what conditions an individual region will prefer a monetary union to be organized according to regional or common influences and how a combination of both can be rationalized. The implications of an enlargement of a monetary union for changes in its institutional setup are also derived.  相似文献   

11.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maximizes the welfare of a representative agent, given frictions i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Constructing a model with two sets of frictions—costly price adjustment by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firms and costly exchange of wealth for goods—we find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is governed by two familiar principles. First,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should be sufficiently low, as suggested by Milton Friedman, that there should be deflation on average. Yet, the Keynesian frictions imply that the optimal nominal interest rate is positive. Second, as various shocks occur to the real and monetary sectors, the price level should be largely stabilized, as suggested by Irving Fisher, albeit around a deflationary trend path. Since expected inflation is roughly constant through time,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must therefore vary with the Fisherian determinants of the real interest rate. Although the monetary authority has substantial leverage over real activity in our model economy, it chooses real allocations that closely resemble those which would occur if prices were flexible. In our benchmark model, there is some tendency for the monetary authority to smooth nominal and real interest rates.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逐渐扩大,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谢平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Abstract.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shocks on regional output in Germany over the period from 1970 to 2000. We use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model to obtain impulse responses, which reveal differences in the output responses to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cross ten German provinces. Next,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related to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es, such as industry mix, firm size, bank size and openness. An additional analysis of the volatility of real GDP growth for the period 1992–2000 includes the Eastern provinces. We also present evidence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size and industry, and compare our measure of firm size with those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We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tial regional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re related to industrial composition, but not to firm size or bank size.  相似文献   

18.
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宏观调控措施,货币政策历来都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视.但是,从2006年开始的本轮通货膨胀中,中国政府屡次动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结果是消费物价指教的渐进攀升.本文从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渐进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并在分析全国统一货币政策失灵机制的基础上为将来可能的区域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经济学所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即利率渠道基础上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信贷渠道、汇率渠道等,在积极的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方面都是难以奏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也难以证实,而且推动通胀、加剧过剩、浪费资源、加剧分化,损害长远经济发展,在长期中是负效应而不是中性。正确的货币政策原则只能是适应性的。  相似文献   

20.
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本文在泰勒等西方学者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管制利率(存贷款利率)以及两者利差三个层次,通过该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方面,该反应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同业拆借利率、存贷款利率和两者利差的具体走势,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尺度,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另一方面,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利率对预期通胀率和预期产出的反应绝大多数都不足,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一种内在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