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大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过四年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之后,经济仍未能恢复自主性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出现长期化的趋势。然而积极财政政策是不能被当作长期政策来使用的,理由如下:1、国债投资效益逐渐降低。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大量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并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自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发行5100亿元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从过去的扩大支出为主转变到启动民间投资、实施结构性减税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进而放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国债政策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连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债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最佳结合点 ,其能使两大政策工具共同发挥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 ,最重要的是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在国债发行和流通中要相互协调 ,产生连接效应 ,扩大国债增发空间。加强国债市场建设 ,加大央行对国债市场的参与程度 ,保持央行再贴现率和超额准备存款利率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一、扩大财政资金总量是财政政策的核心问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没有资金是寸步难行的.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扩大资金总量,为此发行了2000多亿元的国债.地方不搞层层扩张,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但要支持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扩大资金总量.作为地方而言,扩大财政资金总量,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理由:一是受大气候影响,地方经济仍没有走出困境.二是由于银行“惜贷”、企业“惜借”,影响厂社会资金周转.三是目前地方财力有限,如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只有4.92%,与全国10%、发达国家30%以上的比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经济启动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树海 《财贸经济》1999,(11):18-21,61
中国经济在历经1992 至1995 年超过两位数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从1996 年开始放慢速度,并逐年下滑。为此,中央政府进行了新一轮的启动经济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放出“双松”筹码。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缓解国有企业困境、释放就业压力和尽快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加支出、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选择适度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特点不同,应配之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非过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扩大就业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加大财政对公共项目投入,既能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又能刺激需求,带动社会投资,间接促进就业。我国自亚洲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已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国债投资6年拉动GDP增长约10个百分点,至少创造了近10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税收政策对促进就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青 《北方经贸》2005,(4):36-37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我国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逐步缩小财政赤字。但面对不断攀升的国债和财政赤字,中共中央决定2 0 0 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2009年第三季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增长进一步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3%。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总体看,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货币总量持续快速扩张,货币流动性增强。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  相似文献   

9.
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1998年以来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实施却存在着实际上的机制紧缩,突出地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持续下降,贷款增幅趋缓,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不多.这种货币政策的机制紧缩效应既与银行体系关系重大,与股票市场的关联也在增强.中央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调整改革思路,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关注股票市场发展,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的覆盖面,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下滑背景下我国三大需求政策走向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下滑的不利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年的政策基调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2年4月30日至2018年12月17日的银行间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本文首次使用波动率回归拟合的方法,从政策利率的角度改进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程度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收集和构建10项宏观经济新闻后,本文发现当市场参与者普遍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政策变化的情形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显著减弱。当货币政策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时,市场对未来政策判断的分歧加剧,进而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不足。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央行的汇率沟通,可以发挥其对宏观经济新闻的补充作用,同时增强市场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的反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以及宏观经济新闻的人民币汇率效应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为货币当局进行有效外汇市场干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资本管制能否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存在争论,本文通过构造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研究投资限制和逆周期金融交易税等资本管制工具对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改善社会福利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政策安排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性和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发现,采用逆周期金融交易税作为资本管制工具在抵御外部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设置投资限制的资本管制促进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可以使货币政策专注管理国内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问题。通过不同政策安排下的福利分析可知,增加投资国外资产的限制对社会福利的增进起到负面作用,增加逆周期金融交易税的资本管制却可以减轻由投资限制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从而放松投资国外资产的限制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福利。所以,在资本管制工具的选择上,采取逆周期金融交易税可能比采用投资限制更优。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的基本条件不断成熟,用金融交易税取代投资限制更符合浮动汇率制和自由兑换的资本账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私募股权投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本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周期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本文从不同期限结构和类型的政策模式角度探索货币政策对私募股权投资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短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对私募股权投资的调控效果更佳,而长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经济平稳时期对私募股权投资的调控效果更佳,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影响在时间维度呈现递减趋势;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对私募股权投资的调控效果更佳,而长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在经济平稳时期对私募股权投资的调控效果更佳,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影响在时间维度呈现递增趋势。因此,长期价格型货币政策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后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不同模式的宏观政策协调不但会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差异性影响,也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政策协调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型财政政策比支出型财政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价格型货币政策和收入型财政政策的政策协调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消费、就业和产出的促进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和支出型财政政策的政策协调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通货膨胀的稳定作用;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目标与稳定经济波动这一目标存在着Trade Off现象,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目标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存在着Trade Off现象。因此,建议采取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体操作体现在减息为主结合降低税率水平为辅的政策协调组合来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本币升值背景下,日本与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德国首先着眼于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放开汇率的波动,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而日本试图阻止和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其结果却是日元持续急剧升值,并造成了日本高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综观日本、德国汇率波动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必然趋势;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十分重要;在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同时,实现缓慢渐进式汇率改革;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强国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少汇率升值对贸易品部门的负面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促使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interest rate as the main tool by which central banks implement inflation targets points to a strong link between private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With the objective of contributing to the literature surrounding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investment under inflation target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rough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models for the Brazilian case is made. In a general way,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relevance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vestment. In particular, we find that success inflation targeting creates a stabl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private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在股票市场开放条件下,股票市场的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在东道国投资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果股票投资比债券投资更重要,那么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相对有效的观点难以成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国内利率下降,但利率下降会增加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这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导致本币升值,因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浮动汇率体制有利于减缓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由冷趋热的变化,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中性"势在必行.不过,在经历了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实践之后,加上一系列体制性缺陷的约束,财政政策的转向操作异常艰难.但在现实的条件下,它的作为空间相当狭小.实行中性的财政政策须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当前,可实施的中性财政政策的若干举措有:在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出台中追求"中性"、在结构优化中控制或压缩支出规模、迅速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立足于做好货币政策的"配角"和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9.
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引发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广泛讨论。本文构建包含名义利率零下限约束的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据以系统比较存在和不存在零利率下限约束两种情形下宏观经济波动异质性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差异。研究发现,总需求下降时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下产出下降和通缩程度更为严重;总供给下降不会引致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以致宏观经济波动演变无明显差异;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下央行数量型调控的有效性显著降低,价格型调控则完全失效。本文认为考虑零利率下限约束的建模更宜刻画现实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效力,忽视零利率下限约束会对宏观经济预判和政策调控有效性的认识产生偏误;需求低迷环境下“数量型调控为主、价格型调控为辅”的政策组合仍为央行合意的货币调控范式,央行须更加关注降低实际资金利率;政府应注重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与货币政策发挥有效政策合力,促使实体经济趋稳高质发展以摆脱利率下限约束困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外需、资本流动、资产负债表、金融市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汇率及货币政策等渠道传递到中国。中国应借鉴美国次贷危机产生诱因的教训,从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贸易调整、稳定投资增长和支持消费等几方面着手应对危机影响。同时,应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和全世界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弱化、遏止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