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志科  邓文志 《特区经济》2011,(12):190-192
利用湖南省各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湖南省人口的转变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人口红利期。通过引入相关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变动对储蓄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在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形势下,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口红利     
《天津经济》2012,(10):85
一、人口红利内涵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刘克豫 《辽宁经济》2020,(12):24-25
我国的人口结构现已进入老龄化,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力资本的转型和老龄化给我国带来新的优势,论证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崭露头角。由此得出结论,长期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途径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大力投资,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短期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途径是开发新的老龄化产业,从而促进新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的概念做了扩展。指出人口结构转变可能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进一步对第二人口红利问题加以讨论,认为在这一系列问题上还有可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口转变带来人口红利 世界各国的人口,不论是否实行计划生育,都或迟或早会经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次转变:第一次人口转变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第二次人口转变是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人口转变要经历高少年儿童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和高老年抚养比三个阶段,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人口红利和老龄化。人口红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如第一人口红利与第二人口红利、相对人口红利等。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特征。这使中国的老龄化发展既沿袭传统,又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人口经济学认为,处于不同年龄结构阶段的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负担系数、流动人口对合肥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人口红利的研究。同时指出现阶段既存在着制约兑现人口红利的不利因素,又面临人口负债期的严峻挑战。并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文章论述了根据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和特点,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必须把握转型节点,将单纯的人口增长红利转换成人力资本红利、人口流迁红利和老年人口红利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1.
对东亚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人口转变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及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国只有充分利用、优化配置人口转变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这一现实资源,才能抓住战略机遇,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玮 《魅力中国》2013,(32):20-21
人口红利作为衡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讨论和关注。本文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为基础,研究临沂市人口年龄结构的现状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探寻延长人口红利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转折点,这预示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将很快到来。面对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型短缺并存、老龄化和失业并存、高资产价格、国内分配体制失衡、国际分配体系不利等问题的挑战,急需制订战略性政策措施。通过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改善人才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教育投入,减少结构性失业;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以达到减少劳动力需求、多渠道加大劳动力供给.进而消除和降低阻碍人口红利实现和取得的障碍.充分实现未来人口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和各个省份的人口红利变动趋势有所不同,西部地区人口红利期较东、中部滞后,省与省之间呈现出东部老年赡养负担重,西部少儿抚养负担重的差异格局。应该抓住机遇采取促进就业、加强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适时推迟退休年龄等对策措施以获取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5.
杨娟 《南方经济》2012,30(1):71-82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有关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红利效应的相关研究。近而,利用抽样人口数据,本文预测了未来75年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出在未来的大部分年份里,从第一人口红利的角度看,人口结构很可能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而解决未来养老问题并实现第二人口红利的关键是:从当前开始即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的、有效的资本积累。一个重要的、可行的资本积累方式就是建立积累制的养老金计划。  相似文献   

16.
韦宇红 《特区经济》2012,(4):186-189
广西人口红利期与全国比较,具有开启时间晚、潜在人口红利理论值小、持续时间短的特征。虽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确实使经济增长收获了一定的人口红利,但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所面临的供求失衡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效应。广西还剩下不到3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时期",为充分兑现人口红利,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努力将潜在的人口转变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  相似文献   

17.
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采取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堆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启 《中国经贸》2014,(21):118-118
面对中国人口红利消退的现实境况,整理、分析当前研究下的人口红利消退的背景及其带来的制造业困局。重点研究在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背景与人口红利消退的条件下,各受影响主体如何互动共同去打破坚冰,破解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以及制造业怎样从自身出发寻求产业的自救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盼 《新财经》2013,(1):102-103
从清代乾隆皇帝时期中国人口突破3亿人开始,我国人口的增长便一发不可收,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享受了人口红利。如今,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丧失,我国要建立集约型、科技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胡薇 《浙江工商》2010,(3):25-26
随着经济的复苏,2004年首次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春节后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工荒”再现,是否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对未来经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对此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释读者之疑、解投资者之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