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漫画是个包容量很大的画种,它不仅能讽刺,能幽默,还能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我一生受益于漫画多多,所以特别将科学漫画介绍给漫画爱好者。科普漫画它带给我乐趣、知识,也增强了我的创意能力。让我们更多地关心世界的环境变幻和人类的发展。例如打虎英雄在今天也要失业了,污染也会使得鱼儿逃难他乡,但是我们也会筑巢引鸟,也能让猴子和非法猎人换位。  相似文献   

2.
苏朗 《中关村》2010,(9):113-113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资深、高产的漫画家,他从事漫画创作60多年,作品数以万计。他的漫画形式多样,涉及的领域颇广。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除了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的单幅漫画外。还为科普书刊、民间笑话集画了许多精彩的漫画插图。特别是他以博学的知识,勤奋的探索精神,创作了一批科学漫画。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赞赏。  相似文献   

3.
毛志成 《中关村》2011,(11):93-93
正确的、深刻的、美好的思想,本身就是生产力。它既可以直接地生产出精神,也可以有效地生产出物质。因此思想生产的能力高低、大小,尤其是能力的实或虚,都代表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质量。任何时候中国都需要思想、思想家,尤其需要具有真正社会效应的思想家。这就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生产力,而且将思想生产力演变成社会总体生产力的人。  相似文献   

4.
沙磊 《中关村》2009,(3):24-27
如果你听过水滴石穿的故事,就会对水的坚韧不拔、水的以柔克刚有所认识。水的力量,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中关村的硅谷玫瑰们,颇具独立创业精神。本着内外兼修原则,她们有修养,有见识,有品位。她们步步莲花、蕙心兰质、秀外慧中。她们坚信,自我增加内涵,更能增加魅力筹码。她们既有成功的事业,又不失去生活的乐趣,让自己在岁月的年轮里沉淀智慧、累积魅力,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大、更广阔……一个女性从中关村这个点出发,一路走来都会有一些特点,本期《硅谷玫瑰》特别报道将她们在创业、发展、管理和生活中的故事、感悟娓娓道来。尽情讲述中国中关村女性在高科技公司、园区管理、艺术中心、饮食业界,从创业到成功的心路历程,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用智慧的语言,将她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悉数托出。  相似文献   

5.
冯永锋 《中关村》2007,(4):20-23
中关村过去忙于谈创新,现在,应当加上公益,才能引领时代潮流。中国社会需要加大公益能力,尤其是环保,一直颇受冷落。中关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通过企业来有意识地引导和实现,还是近几年的事。随着中关村向海淀北部新区拓展,环保成了中关村引以为傲的新气质。创新精神延展到环保,今后它将变得更加富有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6.
周婷婷 《中关村》2003,(1):109-109
2003年伊始,大家小聚,以确定彼此还活着,顺便交流点信息。别人说我们是一群潜伏着的冷静动物:在校园里虽然敏感,却不张扬;伺机出动,捕捉鲜活的镜头放大到画纸,然后兄弟姐妹们欣喜交流;时常对着一张张经典作品评头论足;这就是我们——一帮画漫画的人。大家都挺乖,没有人另类、颓废,但对漫画却都有非一般的狂热。我们眼里世上只有两类人——看漫画的和不看的;而看漫画的也只有两类人——画漫画的和不画的。假如有一天,你看到食堂里有个只啃馒头就土豆丝,眼睛却盯着手里漫画月刊的家伙,他一定是我们一伙的。至少现在为止,我们的涂抹还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只是单纯的喜欢,因此才研究,从而产生看法。在大部分人眼里,排除国际通行的时政讽刺,漫画始终是个低龄化的东西,60、70年代出生的人就  相似文献   

7.
方成 《中关村》2009,(12):112-113
我曾写过《漫画,是逼出来的》。可漫画家是怎么来的呢?从我自己的经验体会,很可能是晾出来的。所谓晾出来,就是常把画好的漫画发表出来。能在报纸刊物上发表最好,如不能,就在墙上,壁报上,或黑板报上。我原来不会画漫画,因为办壁报,不得不学着画。画了出来,登在壁报上,时间长,就渐渐学会了。  相似文献   

8.
缪印堂 《中关村》2014,(8):123-123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几代人难忘的岁月,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家破国将亡的痛苦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绝不能忘记。自漫画在中国出现,中国漫画家们就将它当作战争武器,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以笔为枪,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的漫画,像颗颗子弹射向日本军阀主义,揭露他们的凶残暴虐,鼓舞中华子孙的斗志。  相似文献   

9.
马文良 《中关村》2005,(12):16-20
采访手记:HiVi惠威集团总裁姚洪波刚下飞机,就被记者“逮”个正着。他很忙,为着惠威大大小小的事务,并自嘲说差不多已经是“空中飞人”,今年8月来京时候错过了首次会面,这次,记者事先“伏击”,没有再留下什么遗憾。采访地点定在了一家美式牛排餐厅,边吃边聊,气氛很融洽。姚洪波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声界都可谓赫赫有名,恰如“HiVi惠威”音响一般声名在外,与想象中不同,温文尔雅的书生气和充满思辨色彩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他说:“我不是总裁,做电声工程师更合适”。话虽如此说,当那个举起酒杯、笑言“享受生活”电声界传奇人物坐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不为他的魅力所折服。  相似文献   

10.
王庸声 《中关村》2011,(12):119-119
我喜欢四格漫画是从很小的时候看王先生、老夫子、三毛开始的,当时年龄很小,看不懂其中的全部含义,吸引我的是那些夸张的人物造型和有趣的故事。就是这些小故事,给我眼前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看到了家里和学校以外的一些事情,也从中领略了漫画的可爱。从那时起,漫画情节就深深印在我的心底,伴随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