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占远 《中关村》2008,(7):114-117
为什么要保护老城,人们通常可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阐述理由,或日,怀旧心理,事实上老城的保护是在潜移默化中向我们现代人诉说一种理念,一种关于存在的理念,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并非我们驻进了高楼大厦使我们真正地获得了存在提升。事情没那么简单:有一种感受是在不断地回顾中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就是老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颖 《中关村》2013,(7):99-99
阅读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世代的传承。它是我们赖以增长见识了解世界的手段——它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外文化遗产所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  相似文献   

3.
时下的神州大地关于创新的呼声空前高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不管是新兴的IT业还是冠名"中国"的制造业,都在"互联网+"的理念下,期望登顶夺冠。我们在为产量和产值自豪的同时,难免有一种纠结,那就是产品的"质量、品种和效益"还不尽如人意。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不对题。每当我看见人们对苹果手机的迷恋,情不自禁地生发一种"妒忌"。我们的"联想"、"华为"、  相似文献   

4.
吴季松 《中关村》2005,(3):33-35
研究中关村,琢磨中关村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解剖一只“麻雀”使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中关村就是这只典型的“麻雀”。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科技园区在知识产权方面,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的宣传,但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者与科技人员知之不多,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如物质产权。很多企业中存在着对专利工作认识的误区,他们把专利制度的作用简单地归结为只是鼓励发明创造,把专利技术单纯地看成一种科技成果,忽略了它的财产性及与市场的联系,因而怕麻烦、怕花钱,不愿意申请专利保护。有些企业甚至宁愿…  相似文献   

5.
走近凤凰岭     
在全球化和快速工业化的当下,我们可以向传统文化中借鉴智慧,尽量避免重蹈西方社会在生态方面的覆辙,保护好凤凰岭这块“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6.
中央领导日前作出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批示,经新华社报道之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批示精神,公交优先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许多市民认为,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建设过程中,对于快速路智能交通设备采集的数据视频信息的使用权是属于公安交警部门还是建设单位,存在一定争议,此外,云存储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存储技术,能够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集合起来协同工作。本文将结合工程实际,探讨第三方存储在城市快速路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可能构架。  相似文献   

8.
刘占远 《中关村》2004,(7):114-116
当游历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证明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人们,在文化和精神生活上获得的相当程度的提升。当我们搭乘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后现代的效率实现久已愫念的移动向往,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这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现实已经远远地离开了人们当初的美好期待。城市——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标志的过程,正在文化中消失。城市的文化特征还能保持多久?每个城市的独特价值是什么?人与城市到底如何互容?这些问题不容回避。当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时候,留给后人可以领略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也许是一段文化的真空。这一点,比较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所认识的城市就更加明显。要议论这个主题看来很大,我们计划驾着这趟用一种文化挑剔的车轮构成的旅行车开始我们的颠簸旅程,“城市批判”从能够代表繁荣历史的沿海城市开始。  相似文献   

9.
关邨 《中关村》2008,(7):100-105
近几年来,我读过关于中关村的著作不下10部,每次读完,掩卷沉思,都生发出无限的感慨。柳传志先生在推荐凌志军《中国的新革命》一书时,有一段深情的感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关村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与发源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中关村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经历了无数沟沟坎坎、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0.
俞敏洪 《中关村》2012,(1):101-101
理想是应该存在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完美状态。我们都知道孩子应该怎样发展最好,但在现实中我们所做的恰恰是相反的,理想和现实不能融为一体。比如说我们谁都知道教育不是分数,但在现实中,从国家的体制到教育系统的目标,分数就是一切,包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成为了一种“人格分离症”,我们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也就说我们整个体系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老马 《中关村》2005,(3):76-77
在各种概念充斥的今天,一个世纪有多久?立志生存102年的阿里巴巴正在努力向人们传达一种观念,作为牵引着电子商务的火车头,它的前景无可估计。世界正在向更高理念迈动脚步,新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基于此的移动信息服务逐渐显示着强大的市场导向和潜在商机。作为国内、甚至国际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一些家庭防盗措施:如防护栏、防盗门,作为一种被动式防范手段,已很难有效地遏制犯罪的发生。有鉴于此,一种由联通提供通信网络,解决并发报警信号的实时接收;由托普集团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保障网络运行,降低用户使用费用;由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劫后保险,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缓解人民内部矛盾;依托当地公安机关的,全国第一个覆盖全城区的城市综合安全防范网络已在成都市全面开通。网络时代的城市安防有了更加坚固的盾牌保护。  相似文献   

13.
当主编向我下达摄像机专题任务时,我略有些茫然,因为关于摄像机的话题太丰富了,而探究摄像机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又缺乏实际经验。然而,当关注下面一组数字时,我立刻多了一种责任,做好专题,研究、探讨摄像机之于高速公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等。【安全】交通安全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据悉,我国去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万起,造成98738人死亡、4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11,(9):12-12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1+6”政策和规划纲要,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几代人艰苦奋斗,薪火相传,打造“十万亿级创新航母”,乘风破浪,向既定目标前进——到2020年,中关村的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我们不仅要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更要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5.
明星 《中关村》2010,(7):90-91
与海洋有关的任何元素,如同身体里流动的血液,成了查尔斯创作的一部分。通过作品,他向人们诠释出亲近和善待海洋,是我们保护当下生存环境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部苹果手机,改变了智能手机的格局,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技术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成就着我们生活的诸多自由。在交通领域,收费方式的变革同样也需要技术的支持。自由流收费技术,令传统的收费方式挣脱了行车速度、人为辅助的束缚,成就了交通收费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足以令每个交通人为之向往。  相似文献   

17.
微博精选     
俞敏洪 《中关村》2009,(11):104-105
三言两语,即时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微型博客的兴起让我们认识到“语录体”的表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本期选取了俞敏洪新浪微博的精彩言论——谈人生、论古今、评时政,是名人名言,也是凡人睿语。  相似文献   

18.
盖玉云 《中关村》2007,(2):18-19
一个民族和国家,必定有一种精神和信念。这种理念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们走下去。在重走长征路的时候,我一直探寻着,探寻着长征的精神,探寻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之路,路越走越宽,思绪越走越开阔,理想越走越坚定。  相似文献   

19.
区域形象——以海淀区为解读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宇闳  刘力  张勇 《中关村》2005,(6):74-76
区域形象是“人们对一个地区的信念、看法和印象的总和”,是一个地区向她所希望吸引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和投资者、旅游者、居民等)所展示的具有吸引力的形象。区域形象的本质不是关于地区特色的空洞宣传,也不是一种简单地向公众展示的一个地区的表观特征或印象,而是一个地区所  相似文献   

20.
王畅 《中关村》2004,(8):25-34
当今中国的发展,为全世界所瞩目。城市的建设可以说是国家发展最直观的标志。几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规划并实施着各自迈向现代化的宏伟部署,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日新月异”,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总体上看,成绩是突出的,但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街道、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城市设施,这些文化的表征,精神的趣味,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城市便只是建筑的堆砌,与垃圾的堆砌几乎无异。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几乎可以看作是城市一切美的内在原因,是生活其中的市民们全部幸福的内在倚靠。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有着极为复杂的形成因素,各种建设中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灵魂的失却。城市文化标识的确立,目的在于将成功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杰作中蕴含的灵魂,以独特的具象形式展示给大众,成为城市的“点睛”之笔,从而创造现代城市的新的“神话”。中国需要自己的大卫、美人鱼雕塑,自己的自由女神像,自己的凯旋门,自己各种全新的能代表自己所生活城市的文化标识。城市的建设者们已经创造了的,我们需要专家的认定评价,没有创造出来的,我们需要专家的呼吁与指引。这种情况下,专家学者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和看法,便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7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协、海淀区文联和《中关村》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城市文化标识系列研讨会首次会议”,请来了各界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艺术家,这次高水准的研讨内容将通过一定渠道上达政府决策部门,必将有利于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