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月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增长:储蓄存款同比多增,企业存款同比少降;金融机构贷款稳步增加,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货币市场成交活跃,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一、货币供应量增幅回升,货币流动性增强 流通中现金(MO)月末余额1.70万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366亿元,同比增长5.8%。春节前现金净投放3608亿元,创历年春节前净投放最高记录,春节后回笼形势良好,从1月24日到2月6日全国共回笼现金1802亿元,占节前现金投放量的50%。 狭义货币(M1)月末余额5.44万亿  相似文献   

2.
2月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特点为: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平衡增长,现金回笼速度快;企业存款增幅提高,居民定期储蓄明显增加;金融机构贷款进度加快,贷款结构继续优化;基础货币稳步增加,商业银行头寸总体正常;货币市场成交活跃,资本市场筹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一、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平衡增长,现金回笼速度快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36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增幅比上月末下降1.5个百分点,比去年  相似文献   

3.
《经济》1999,(5)
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明显上升,春节后现金回笼势头强劲;金融机构贷款适度增加;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率基本正常。 1、货币供应量明显增加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084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增幅比去年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天津市货币供应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为满足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于货币的需求,有效保证货币供应,针对天津市现金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结构特点,选择多个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天津市1999—2013年十五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确定各个因素对于货币供应量影响的权重,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最终得到的模型进行优化,深入探究和总结天津市现金运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货币的类型与货币供应量调控余力一、货币形式多元化是信用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俗称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有人问你(尤其是企业法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你一定会这样考虑:第一你会想到有多少现金,第二你会想到有多少存款,第三你会想到手中掌握的支票、汇票、本票...  相似文献   

6.
M0 M1 M2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流通中的现金是购买力,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存款也是购买力,由存款人开出的支票(或信用卡)同样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些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都是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 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发表了讲话,本刊将其整理如下。 2001年,人民银行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强化金融监管,既支持经济增长。又防范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 (一)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适应。2001年,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了年初制定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到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狭义货币(M1)为5.9万亿元,增长12.7%,市场现金流通量(M0)1.6万亿元,增长7.1%。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为5.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199亿元,同比增长1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4万亿元,比年初增  相似文献   

8.
现金,在谁的口袋里●张运生冯万进刘大安罗安宝现金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金投放的多少与消费需求关系十分密切,而消费需求又直接影响零售物价指数。实践证明,货币投放较多的年份,都是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年份。因此,控制现金投放,对于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  相似文献   

9.
●判断货币供应量增速是否偏低,有三个“不能”:不能以货币供应量增速自身的高低来判断;不能以货币供应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和价格上涨之和的关系作结论;不能不顾经济增长速度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判断。 ●判断货币供应量增速是否偏低,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偏低。二是价格水平是否偏低。 ●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途径不畅,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试析开放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勇军  邱毅 《经济论坛》2005,(11):53-55
2003年,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定,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统计表明,至2003年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7%。二者增幅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幅之和,超过了年初央行的调控计划。造成货币供应量偏离GDP增长的原因较多,但国际资本的流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郑勇军  邱毅 《经济论坛》2005,(13):33-35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定,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统计表明,至2003年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7%。二者增幅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幅之和,超过了年初央行的调控计划。造成货币供应量偏离GDP增长的原因较多,但国际资本的流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将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放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大背景下考察就会发现,这些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的推动力是基本健康的,远远没有达到所谓失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2007,(1):8
据海外媒体报道,渣打银行在报告中预计中国2007年通胀将上升,并预计中国2007年上半年将加息27个基点。报告称,中国过去半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稳定,H2货币供应量年比增幅持稳于17—18%。鉴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稳定,人们可能预计通胀保持稳定,但货币供应组成成分正在发生改变,这将令人担忧。渣打仍然相信中国人民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并承认供应面改善将限制资源价格在2007年上涨。  相似文献   

15.
<正> 调节好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和物价,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关键问题。而要调节好货币供应量,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货币包括哪些内容过去,我们一直把货币理解为市场上流通的现金,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不全面的。现金只是货币的一个部分,我国的现实货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市场上流通的现金,另一部分是可用于转帐结算的单位活期存款。西方国家把这两部分之和称做Ml。我们所讲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就是指的对M_1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Moneysupply)是西方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货币量的宏观控制角度来看,它与我们常用的货币需要量(必要量)概念有下面两个重要区别:第一,分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概念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宏观控制的中间目标,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而货币需要量概念更多地是进行商品货币关系理论分析的工具。在我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控制的货币指标是现金与信贷总规模,它们在实践中的作用与货币供应量概念比较相近。第二,不论在哪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概念都是指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负债业务中的诸项目,(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也是中央银行负债中的项目)而我们在研究适合经济需要的货币量问题时,则有时指银行资金来源而言(现金与存款规模),有时又指银行资金运用而言(贷款总规模),它的内涵不如货币供应量概念那样明确,就是指具有购买能力的流通支付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一、农副产品商品化进程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农副产品商品率与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农副产品物品率越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出售农副产品现金收入水平越高。198o年全国农副产品商品率为50.2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12元,其中出售农副产品货币收入48.周元。1992年全国农副产品商品率为5449%,比1980年高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08!6元,其中出售农副产品货币收人462.67元,分别是1980年的人M倍和4.8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人!996年全国农副产品商品率为56.439.比!992年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2701元,其…  相似文献   

18.
易纲 《资本市场》1999,(10):6-11
<正>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在从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了达到稳定币值的目标,有些中央银行主要以调控利率为工具(比如美国);有些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中国在过去和现在都一直采用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在9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现金计划和信贷计划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步由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为理解这一过程,我们必须对货币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民银行最近授权《金融时报》公布今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资料。资料表明,经过三年来的艰苦努力,金融宏观调控现已取得显著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物价涨幅持续回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顺差,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与此相对应,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货币供应量逐渐接近调控目标;城乡居民储蓄稳定增长;贷款总量投入适度,支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得到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继续上升,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显示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央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至9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为72042.7亿元,增长26.8%,逐步接近25%的调控目标;狭义货币M_1余额为26336.0亿元,增长17.1%,基本接近18%的计划目标;1-9月累计投放现金523.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投443.3亿元。9月末,市场货币流通量为8409.0亿元,增长14.1%。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