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林 《活力》2010,(4):129-129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1.坚持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新的就业机制的确立,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性明显增强.毕业生就业已逐步市场化。再加近年来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面对就业的新环境和就业中的竞争压力,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许多忧虑.不少毕业生表现出茫然失措、信心不足:同时。因传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误区对毕业生的影响.使得毕业生产生了不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或因利益的驱动和个人定位不准.择业时过分看重就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地域上偏重大、中城市,迷恋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2.
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现状突出表现在择业的意识上,其主要的择业心理特征有享受安逸的择业心理、爱慕虚荣的择业心理、盲目浮躁的择业心理、依赖等待的择业心理、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为了树立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以历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实例说明了以上心理对择业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心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49万左右,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难"的现象持续存在。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压力,高技能是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找饭碗"的压力巨大,具有"造饭碗"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更能适合社会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可持续竞争力,提高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财经类毕业生。一、高职财经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企业、行业、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的择业心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就是因为自己的择业心理存在问题。本文针对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对如何调整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很多.其中择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及时了解毕业生毕业选择、就业意向以及求职的看法是促进高校更好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前提和基础,从根源本质上分析当前毕业生择业难的原因,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困境提供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广泛社会关注。众所周知,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就业数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就业质量问题。而现在众多高校仅仅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进行考察,用极高的就业率来吸纳更多的新生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高校进行教学改进和创新,更不利于高校毕业生规避就业风险及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能使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本文基于统计学的视角,以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理问题日趋显著。本文以民办高校为例,主要针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及就业方面呈现的突出性心理问题给出自己的几点见解,帮助民办高校大学客观分析问题的存在的根源,使其能正确对待问题,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8.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求职是高职生在人生中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处于劣势中的高职毕业生更容易遭受困难和挫折,从而导致不良就业心理的产生。文章通过对在校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对于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实现科学就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以往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大部分在大城市、发达城市以及高薪行业就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在求职的财经类应届毕业生。他们多把注意力放在大城市、高薪职位上,但由于在这些行业的竞争性越来越强,因此求职的毕业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值。分析2002年财经类学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过硬同时又具  相似文献   

10.
肖莉 《集团经济研究》2004,(11):152-153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及表现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凋节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11.
<正>一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现状及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呈现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这几个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二是区域内省区之间的不平衡。具体表现在毕业生就业意向多偏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影响,这种趋势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依然呈现"孔雀东南飞""西才东送"等现象,即大量高校毕业生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而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和  相似文献   

12.
春光 《人力资源》2003,(2):8-10
近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寒流已经来临,210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一大焦点。对这一现象,人们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有人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症结在就业观念上,大学生不能“理性“就业;也有人说:“就业难,纯粹是‘扩招’惹的祸”,各大学在就业指导中提醒毕业生们,要“先就业后择业”,同时社会在呼唤着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不要太挑剔。真是舆论纷纷,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13.
任芳莹 《价值工程》2014,(3):245-246
"准就业"阶段是学生在"学校待业"与正式"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是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提出的,这种模式不仅是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择业矛盾的良方,是在对原有教育体制中实习制度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实行这种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张亚强 《价值工程》2011,30(33):233-235
只有把风险概念引入就业观念中,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才拥有实际意义。从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内涵入手,回顾学业界对大学生就业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风险从个体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对社会所构成的危害,在新的视野下提高大学毕业生维权意识,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管理风险能力,慎重选择专业等方面规避就业风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从认识误区、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和高等教育本身三方面分析了就业难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包括毕业生本人共同解决的相应对策思路及就业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择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就业意愿、就业行为和就业结果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其与普通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发现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地区期望、薪金期望和行业期望与普通大学生相似;在就业行为上,积极性不高、花费的成本较低;最终的就业结果并非普遍认为的悲观,广义就业率为37.05%,且多数学生回到生源地建设家乡。  相似文献   

17.
廉成 《活力》2011,(6):42-42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引起多方的重视,如何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提高毕业生自身技能、素质尤为重要。本次寒假期间笔者应用所学专业对广东省某职业学院(大专)的日语三年级学生(正面临实习与择业)进行了择业与就业及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的跟踪指导。  相似文献   

18.
覃思 《企业导报》2014,(3):14-15
文章选择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就业意愿、就业行为和就业结果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其与普通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发现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地区期望、薪金期望和行业期望与普通大学生相似;在就业行为上,积极性不高、花费的成本较低;最终的就业结果并非普遍认为的悲观,广义就业率为37.05%,且多数学生回到生源地建设家乡。  相似文献   

19.
邬丽群  张倩  常亮 《价值工程》2010,29(22):210-210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经济大环境的不断起伏,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先就业后择业"的情况发生,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课程,本文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为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扩招,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由于我国还仍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向工业化、城镇化转轨过程中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一直居高不下,财经类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仍有较大优势.但财经类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就业压力增大,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主动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