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风暴,给台湾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如今一年过去了,台湾经济走出低谷了吗?这可以从台湾经济主管部门2010年1月发表的去年11月台湾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得到答案。2009年11月,台湾经济受国际景气回稳影响,外贸动能呈逐月增温趋势,在工业生产扩增下,岛内厂商产能源用量已逐步提升,民间消费在失业率增幅有限及所得增长缓慢下,制约消费动能。台湾"行政院主计处"预估2009年全年经济增长衰退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和美、日经济关系与海峡两岸经贸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台湾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系,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格局有着密切关系。在冷战时代,海峡两岸经济往来完全中断,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台湾经济成为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4月,台湾"主计处"曾预测2010年台湾GDP成长率为4.5%。但是,随着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台湾经济表现亮丽:第一季度增长13.17%,第二季度增长12.53%;第三季度增长9.8%,预计第4季度增长4.7%。因此,2010年12月,德意志银行将台湾2010年GDP增长率调整为10.2%,台湾行政部门则表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化趋势下,21世纪初的台湾经济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用经济周期理论和世界经济论坛的评估指数来探析当前台湾经济形势,可以更清楚地回答当前台湾经济的全球竞争力状况及其  相似文献   

5.
<正>服务业一直是台湾的主导产业之一。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发展,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专业人才缺乏、经营效率不足、出口竞争力弱化等问题。近年来,台湾服务业政策和推动方案的实施,加之ECFA的后续推进,两岸服务业合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台湾服务业竞争力有望获得提升。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经济环境,服务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服务业不仅是台湾的第一大产业,而且也是近年来台湾当局重点推动发展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台湾服务业的未来决定了台湾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的“两重性”特征,具体表现在:经济衰退,但经济仍然有一定的基础。进出口双双下降,但贸易仍然有顺差;岛内投资不振,但岛外投资却热潮叠起;传统产业十分疲软,但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台湾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和日本,但台湾经济的增长点却在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7.
台湾经济的“两重性”特征,具体表现在:经济衰退,但经济仍然有一定的基础。进出口双双下降,但贸易仍然有顺差;岛内投资不振,但岛外投资却热潮叠起;传统产业十分疲软,但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台湾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和日本,但台湾经济的增长点却在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两岸经济合作是在大陆单方面市场开放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两岸形成密切的经济互动。大陆不仅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也为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台商对大陆投  相似文献   

9.
林小芳 《亚太经济》2000,(2):37-38,57
1999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5.48%。台湾“经建会”估计,2000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可能为6.1%。本文认为,影响2000年台湾经济的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两岸月览     
<正>Voice声音马英九:ECFA非台湾经济万灵丹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台湾经济的维他命,并非万灵丹;台湾地区经济若要立足世界舞台,必须加强培养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台湾现代经济建设50年的历程,指出台湾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同时分析福建经济建设现状,提出借鉴台湾经济建设成功经验,吸取台湾经济建设的失败教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台湾现代经济建设 5 0年的历程 ,指出台湾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同时分析福建经济建设现状 ,提出借鉴台湾经济建设成功经验 ,吸取台湾经济建设的失败教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悦 《辽宁经济》2003,(9):86-86
清代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随着台湾的开发而进一步增加,台湾的进一步开发又促进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在清代,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闽粤等沿海地区的大量人口移居台湾,对宝岛展开了一浪高于一浪的开发;二是台湾的大量物产输入大  相似文献   

14.
<正> 80年代后半期,大陆与台湾的投资、贸易合作关系迅猛发展,这种合作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已达到相当程度,对台湾、大陆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增长速度及相互依赖程度;(2)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分工形态;(3)大陆、台湾与港澳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一年多来两岸政治情势破冰,台湾与大陆洽签《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议题已成为目前执政当局致力推动的重大经济政策。双方主管部门已于今年1月下旬以来展开初步接触。近来,有关签订ECFA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台湾报章多将议题设定在"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台湾经济边缘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经济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是台湾当局坚持“台独”路线、拒绝“三通”;最后对台湾的经济边缘化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4月,台当局"行政院长"江宜桦坦言,台湾经济很"闷"。从此,"闷经济"成为形容台湾经济持续停滞不前,表现低于预期,台当局各项经济刺激政策均无明显成效,缺乏发展动力的一个特有名词,频繁见诸岛内各界人士之口及各种媒体报端。台湾陷入"闷经济"困境所谓"闷经济",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台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合作互动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2001年底大陆与台湾先后加入WTO, 使两岸经济交流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台湾扩大在大陆投资的地域范围提供了机遇。东北地区因具有沿边和沿海的双重优势,与台湾经济互补性较强,对台商有较大吸引力,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研究台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合作互动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现实要求,符合2006年4月14~15日在京召开的“两岸经贸论坛”提出的“要加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间的经贸合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对推动两地区经济转型与发展,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打着"反服贸"口号的"太阳花学运"落幕,但未能解开台湾的经济僵局。台湾担心被边缘化,想借着服贸协议的通过取得区域经济整合的入场券,面对审查无期,执政当局至为担心。台湾经济区域整合始终得面对中国大陆的默许,现又得担心服贸通过无期;"经济部"大小官员以台湾会被边缘化为说帖,现更进一步地说服贸不能过,台湾会垮掉,就是希望岛内民众能明白,服贸未生效的影响,其所引发的效应恐怕是台湾所不能承受之重。外贸始终是台湾的经济命脉,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不断加快,台湾长期被排除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之外,对台湾的贸易、FDI以及服务贸易等经济领域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为积极融入东亚经济区域整合,台湾不仅需要完善自身经济表现和采取相应政策,而且更需要加强与大陆的经济合作。以ECFA的签署与实施为契机,利用多种合作渠道,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以纳入大中华经济圈,进而更好地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