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并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地遏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缺乏会计信息、价格市场机制等,资产减值的确认及计量仍需大量的会计估计,这仍可能被一些作为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指出了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实务计提运用中的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并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本文就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此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其实施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靠性,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冲回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是2007年新实施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界定资产减值是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与以前的规定相比,改变之处较大,新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本文仅就资产减值变化及实施设想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较系统的规范,而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的减值则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范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相比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试图对二者进行比较,以揭示新旧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彭梅 《时代经贸》2008,6(8):126-127
随着新会计准则一起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变革备受关注。文章分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突破,通过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对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适用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列支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会计制度发生了数次巨大的变革,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财政部于2006年2月25日颁布了39项圣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就是资产减值准则。新准则主要规范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和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胡钰 《时代经贸》2011,(12):208-208
为了规范所得税费用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我国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基础上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本文针对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不断规范递廷所得税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会计准则一起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变革备受关注.文章分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突破,通过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对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适用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列支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规范所得税费用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我国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基础上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本文针对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递廷所得税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不断规范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3.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现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在计提基础、确认标准、计量标准和操作步骤方面较现行准则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关于禁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抑制一部分盈余管理手段。通过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计提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对比,对上市公司在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后可能出现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虽然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相对于1999年出台的有关具体准则、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修改后的具体会计准则而言加强了对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鉴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形式,完善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和加强监督控制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未明确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差。由于不同资产的性质及价值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规律,因此应对不同种类资产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本文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问题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从含糊到明晰的历程.当前资产减值准则因为“资产组”新概念的引入和计量上的公允价值判断,使得其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资产减值准则在实务中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存在的操作难点,尝试性地提出了四点应对措施.在今后会计实务中要不断去找寻现行准则不足之处,结合市场和体制的改善,进一步完善现行资产减值准则.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英  乐长征 《经济师》2008,(4):160-16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我国企业会计与国际趋同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剔除了会计报表中的虚假资产,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使资产减值确认、计量、披露形成明确的基本共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认真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核算和披露进行了较大修正。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对减值迹象的判断,详细规定了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增加了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的规定,对减值损失的转回处理做了重新规定。这些变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利润的计算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肖璐 《时代经贸》2013,(4):89-90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依据国情仍旧保留了小部分差异。本文主要针对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进行比较研究。从资产减值的定义、确认基础比较、资产转回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差异具有合理性、必然性、长期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未明确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差.由于不同资产的性质及价值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规律,因此应对不同种类资产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本文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问题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