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前农信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时期,中间业务尚不发达,贷款依旧是主营业务,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工作,毫无疑问成为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竞争能力和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稳定的迫切需要。分析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行业,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盈利为经营取向。在贷款利率确定的条件下,银行贷款利息能否按期、足量收回是确保银行效益的关键所在。然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存在的收息难,企业欠息严重已成为影响银行经营效益的一大难题。一、成因...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1999,(7)
1998年,农行临海支行针对不良贷款占比高、贷款收息率低、经营亏损、压力大的状况,该行党委确立了迎着困难找出路,自加压力想办法的工作思路,围绕“效益”这个中心,把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为事关全行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从建立和完善信贷责任考核办...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理念创新,关键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效益监控体系,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从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入手。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要不断地创新。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费信贷业务相对其他贷款业务而言,风险性小、不良率低、产生效益快,同时,还能为农行带来综合效应,是农行应继续加大拓展的贷款业务。为做强做精个人消费贷款这块“蛋糕”,在营销消费贷款时应坚持正确的信贷经营方向,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方针,严把准入关,但同时也要关注风险的随时发生,特别是在目前的国家经济金融形势下,更要做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生的全过程风险控制,增强各环节相关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这样,才能消除风险隐患,才能带来信贷经营效益和相关经济效益,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金融系统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居高不下,近一个时期旧的不良资产尚未消化贻尽,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逾期贷款,不仅形成了不良资产,而且造成了社会效益和银行效益的低下。  相似文献   

7.
优化贷款存量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唯一途径李国庆,王文学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和专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不良债务和债权;例如从河南安阳市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来看,其不良债务、债权1994年已达335825万元,占银行全部贷款存...  相似文献   

8.
冯瑞亮 《经济师》2000,(7):97-97
金融部门的传统业务,是组织存款、发放贷款,以收取贷款与存款利差为自身的经营效益。存款是贷款的前提,没有存款就无法贷款;贷款则是存款的后续或目的,不发放贷款,或者贷款发放出去收不回来,也就没有好的效益,甚至亏损。因此,存款与贷款是金融传统业务中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家金融机构把组织存款工作提高到全行“第一业务”来抓,提出“存款就是实力”、“存款就是效益”以至“存款立行、存款兴行”、“存款立社、存款兴社”等等口号,千方百计争存款,以提高存款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增实力、提效益,争夺资金…  相似文献   

9.
企业负债经营中的数量分析刘孟山“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谋求资金效益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而普遍采取的经营战略。我国传统观点认为,企业资金利润率只有大于银行利息率,负债经营才能实现盈利。但是,日前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比较差,资金困难。国...  相似文献   

10.
张芮生 《经济师》1997,(8):34-35
浅谈改善基层行信贷资产管理●张芮生近年来,基层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普遍下降,贷款大量沉淀,目前逾期、呆帐等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很大,应收利息直线上升,在权责发生制下,形成营运资金被大量占用于应收利息和垫交税利,削弱了银行资金营运能力。在银行的收入结构中,...  相似文献   

11.
康修江 《经济师》2000,(1):48-48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行县级支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存贷比例失调,经营效益不尽人意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帮助欠发达地区县级支行摆脱经营困境,走出经营低谷,本人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见解。一、当前欠发达地区县级支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1、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贷款收息率偏低是县级农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笔者调查,某行1999年5月各项贷款21225万元,其中:逾期贷款4974.8万元;呆滞、呆帐贷款6170万元。两呆贷款比例29%,不良贷款占比52%,贷款收息率仅为2.24%,信贷资金的沉淀和收息率低下,…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就是通过经营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从而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集约化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要效益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必然选择。一、增强资金筹集能力,向增加低成本资金要效益存款是立行之本、效益之本。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必须在扩大同业占比,提高存款总量的前提下,优化存款结构,大力组织活期存款等低成本资金来源,一是积极提高和拓展代理业务领域。代理业务要在质的提高和面的拓宽上花功夫,不断增加业务种类,扩大业务范围。对已开办的代理业务…  相似文献   

13.
杨华平 《经济师》1999,(6):87-87
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合作金融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以追求自身效益为最终目标。但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近些年来的情况来看,信用社经营环境恶劣,导致严重亏损。一、信...  相似文献   

14.
境外贷款是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国外资源的重要形式,善于利用境外贷款,不仅可以拓展企业融资的渠道,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货比三家、币比三种,降低经营成本,而且可以通过与国外银行的合作,借助其严格的管理系统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决策缜密周全企业在进行境外贷款决策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一些基础工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处理与银行的关系,建立、发展合作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定位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取得双赢。企业需要建立战略合作银行计划,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增速稳步攀升,但贷款增速却逐次惯性回落,靠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将面临着银行利率通过两年6次下调和一次性大幅度下调准备金率的新的政策驱动下,资金上存央行已基本无利可图。再不研究贷款营销渠道,要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只是一句空话。对加快贷款增速的有效办法是创造需求与增加资金供给并举、信贷投入与效益并重的信贷战略,把握信贷投入切入点,实施存、贷增速同步增长经营格局。具体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找准贷款营销…  相似文献   

16.
李溯明 《经济师》2000,(8):179-179,182
《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 :“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为增强银行贷款的三性 ,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保护商业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 ,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近年来 ,以企业客户的房屋、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及存货等为抵押而发放的抵押贷款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青睐。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抵押贷款比信用贷款长和其他担保贷款具有更多的优点 ,安全系数也更大。因此这种贷款占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越来越大。从理论角度讲 ,这种贷款应该说不具有多大风险。但是 ,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加强银行信贷管理的对策●李增强张明臻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企业的经营行为发生了变化,其经济活动中的有关问题陆续暴露出来,给作为企业最大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银行原有的对企业贷款、资金的某些管理办法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专业银行信贷资金营运现状,对政策性贷款负效益营运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而剖析了专业银行政策性贷款负效益营运给经济,金融生活带来的现实危害,在此基础上,提由了建立政策性贷款利益补偿机制的基本构想,即国家对政策性贷款提供利益补偿;中央银行对政策性贷款实行区别调控;专业银行强化内部管理,立足自我消化,自我补偿;承贷主体搞活经营,增强高利率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几个问题万小丽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巩固与壮大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中心任务。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新型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0.
梁林军 《经济师》2005,(1):29-29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银行业竞争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正逐步成为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银行同业竞争焦点已由负债市场转向资产市场,积极拓展有效信贷市场成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贷款营销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