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拉大。社会保障制度作为除税收之外政府发挥再分配职能的重要手段,对缩小贫富差距具有很强的效果,但在我国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差距的效果却很不理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如何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有效的缩小贫富差距,以及我国和英国社会保障政策效果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它在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的维系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要立足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现实国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防贫减贫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调节功能。在过去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中,虽然不同阶段的改革重心有所不同,但始终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有着很强的逻辑连续性与目标一致性,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快速城镇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公平性与衔接性问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包容性问题。为了更好解决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问题,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筹资渠道,盘活社保存量资金;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新常态的适应性;完善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并向新生代农民工延伸。  相似文献   

4.
张琳 《金融与经济》2015,(2):73-75,32
社会生态平衡就是要面向全社会,使处于不同社会生态层次的各阶层能够公平地参与环境与资源的管理分配、合理地占用资源,以实现社会各主体和谐共生。社会保障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社会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设计、保障水平、覆盖范围、基金储备和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从而影响了总体的社会生态平衡,这就要求发挥多方力量,整合"碎片化"、修复"断裂化"、树立"法制化",从总体上促进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实现平衡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尼系数是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的重要指标,系数越低表明分配越均匀。我国多年来由于权力寻租、经济发展不均衡、制度因素、劳动力价格因素、政府职能等原因使基尼系数高于国际"警戒线"。因此,应积极实施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税收调节、加强垄断管制、保持经济协调发展等措施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住房价格持续高涨形成的财富效应是我国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从体制机制视角系统分析,在房地产领域的地价剪刀差制度、住房税收免征制度、城乡不动产流转分割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它们共同在逆向调节收入分配。认清这些制度存在的问题,秉持收入再分配公平原则改革这些制度,是理顺我国房地产经济关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覆盖面以及相关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就目前环境来看,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存在严重的待遇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所要履行的基本要求就是保障其公平性,但这些年调查发展,我国因不公平问题而采取的相关诉求在逐年升高,而我国社会保障待遇的群体性差异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维护我国人民利益公平性的社会政策,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下一步就需要解决我国发展所带来的不公平问题,所以本文就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及对策做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现今城市居民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张敏 《金卡工程》2010,14(8):369-369
探析了现阶段我国城乡、地区、行业及阶层间的贫富差距,初步总结了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特点,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入数字化时代,新业态、新经济蓬勃发展,社会进步有了新的动力.同时,非正规就业者的队伍迅速扩大,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现行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有效范围相对缩小.为此,学界需要考虑一个现实问题:诞生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  相似文献   

11.
段大为 《新理财》2011,(1):50-53
缩小贫富差距、维护公平正义和实现共享发展成果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基本价值取向。要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应妥善解决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应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而且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3年黑龙江省及全国农村社会保障数据为依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赵庆欢 《中国外资》2013,(7):112-1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变革,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政策以及制度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比较重要也比较显著的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我们知道社会保障制度如果不合理,将会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前进,进而就会对我们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创新变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将会从我们国家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设性质的改革建议这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希望对于相关人士能够起到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全国、省际、典型地区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结构性状况,并从收入极值比和基尼系数双维度剖析农村内贫富差距现状,继而从经济学视角阐释农民纯收入结构性差异以及农村内贫富差距的成因。最后,文章分别从制度改革、产业融合、政府转移支付和农民教育等方面提出缩小农村内贫富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对消费和投资的刺激作用还比较有限,仅仅依靠降低利率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当前,解决内需不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并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利率对消费和投资的调节效应,还必须加快有关方面的改革,以便形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体制和各中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坚持平等共享、互助共济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统筹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有差别地推进。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历史考察和现状评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而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日益突出,如何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城乡统筹的背景,分析了我国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反思,从正确理解城乡统筹内涵、明确战略思路、确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突破口和明晰三方责任分摊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在促进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东部12个省市为例,借助广义熵对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进行分析,得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拉大了东部农村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东部城市居民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不明显,相对缩小了东部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但是对整个东部地区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在提高.以此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重视社会救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阐释了各种制度环境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同影响,分析了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能定位,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依然以城乡二元体制为路径选择,城乡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结构失衡,给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回归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为时代的强烈声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农村由于处在经济贫困与贫困文化两大因素的困扰下,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而其中农村的贫困文化更是起着根源性的作用,如何破解农村的贫困文化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是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