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寻乌县南桥镇移民安置点,于2005年开始实施建设,2009年6月,该县在移民安置点设立了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成为我省首个移民行政村——南桥镇金桥移民新村。通过当地政府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新村共计安置移民搬迁户354户,1388人。如今,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生活方便、富裕和谐的移民新村正呈现出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前双井移民区位于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南4公里处,总面积5平方公里,是2001年经田家批准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竣工,共建设移民住宅700户,搬迂旗内严重贫困人口2660人,移民迁出区涉及5个苏木、乡、镇30个自然村:移民自2002年冬季搬迁入住以来,在乌兰察布市、察  相似文献   

3.
百业致富     
百业致富蚕桑富了新村人立新村地处委源县太白乡西南边陲。全村83户居民皆为浙江移民,过去曾是个吃红锅菜、喝稀饭汤,种深山冷水田的穷村。自1987年起,村里部分人在开荒种果,挖塘养鱼的同时,重操在老家时的"旧业"──种桑养蚕,并很快尝到了甜头。1991年...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鄱阳县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工作,自2004年至2007年,先后移民搬迁1994户9500人,涉及11个乡镇、45个村委会、70个居住点。集中安置1806户8671人,分散安置188户829人;有土安置1833户8742人,无土安置161户758人。四年来,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结合各有关乡镇移民实际,  相似文献   

5.
中央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古蔺镇联合村,有8个社,502户,1940人,1053个劳动力,1530亩耕地。200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19元。其中劳务收人为866.16元,占57.02%。联合村农业已从过去单一的“粮猪型”过渡到“粮猪型 粮工型”。2003年全村劳务输出402人,其中男性221人。占  相似文献   

6.
《老区建设》2011,(21):40-42
江西省上饶经济开发区董团乡联合村位于董团乡北部,下辖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775户、3149人(其中劳力1983人)。辖区面积16.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0亩,山林面积10500亩,水面面积4000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属"十一五"定点扶贫工作重点村。按照省委的要求,国开行江西分行定点包扶工作组自2007年3月起到联合村开展定点包扶工作。四年来,工作组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赖波平 《老区建设》2010,(15):48-51
自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市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修水县各级各部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探索了一种具有修水特色的移民扶贫新模式(以下简称"修水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至目前止,全县共搬迁山区群众10912户53203人,建立安置小区221个,基本实现了"搬迁一座山头、建设一处新村"的目标。2003年9月,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专程到修水考察移民扶贫。2004年5月,全国移民扶贫现场会在修水召开。2005年元月,  相似文献   

8.
在兴国县均村乡坪源村中心的一片占地8000平方米的荒沙滩上,建起了一排设计新颖、整齐漂亮的砖混结构新房这就是均村乡石坝移民扶贫新村集中安置点。在搬入该移民集中安置点的移民户家中,家家户户打了压水井,有了便冲式卫生间,统一铺设了下水道和垃圾堆放点,接通了电线、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线,部分移民户还购买了彩电、安装了电话。移民户家门前的道路已经全部硬化。公路就在家门口;屋后的河岸已经浆砌了一条长1300米的护河堤,使整个新村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卫生整洁,基本达到“三清三改”的要求。石坝组地处兴国与泰和、万安三县交界的偏…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22日是个喜庆的日子。这天,世代游牧于格拉丹冬雪山脚下沱沱河地区的53户牧民北迁柴达木,搬入位于格尔木市南郊的牧民新村。这是格尔木市实施国家三江源保护政策,而组织搬迁的首批生态移民。当记者来到整齐有序,颇具藏族风格的新村,看到牧民们正忙碌着打理新家和陆续迁居。一张张倍受紫外线"煎熬"脸庞,此刻喜形于色,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被他们深深感染。  相似文献   

10.
《今日重庆》2007,(4):43-43
2006年9月,忠县全面启动解决移民家庭就业两个"零目标"问题的工作.经过层层摸底调查,全县两个"零目标"家庭共209户626人,其中: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44户234人,农村移民"零转移就业"家庭132户392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忠县全面启动解决移民家庭就业两个“零目标“问题的工作.经过层层摸底调查,全县两个“零目标“家庭共209户626人,其中: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44户234人,农村移民“零转移就业“家庭132户392人.……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德兴市万村乡新屋村新村位于万村北3公里,建节水畔上德公路沿线,是一个以“两江”水库迁赣移民集中组建的移民村组,于1970年初二次迁移至德兴市万村乡新屋村插队落户,冈与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不同,移民们提出建队的要求在得到当时的公社党委和政府批准后,于1972年在建节水畔杨林洲田畈东侧山脚下辟出了二十多亩地,通过规划建房筹建了建队移民生产队,全队38户,173人,均为童姓村民。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永新县实施移民扶贫工作的第一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自我加压,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移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移民搬迁276户1200人,其中有土安置218户944人,占总数的78.6%,无土安置58户256入,占21.4%。移民补助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移民户手中,绝大多数移民户在春节前喜迁新居。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找准切入点,在夯实移民工作基础上下功夫移民扶贫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而且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此,永新县广泛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积极探…  相似文献   

14.
移民扶贫是转变扶贫方式的一大创举,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吉安县有贫困人口2.7万人,其中1.5万人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易涝易淹区。根据全省移民扶贫工作统一部署,我县2004年移民扶贫任务为1800人。面对新课题、新任务,我们举全县之力,高规格、高起点、高标准地扎实推进,使得这一“民心工程”更加深入民心。全县391户1800人的移民对象中集中安置352户1618人,分散安置39户182人。16个安置点全部按“五通一气一绿化”标准,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一是带着感情主动抓。移民扶贫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上犹县位于赣州市西部,罗霄山脉南部,国土面积1543.87平方公里,辖6镇8乡,131个行政村,人口31.2万(其中农业人口26.8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全县有57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其中国家级贫困村28个),贫困人口64058人,贫困发生率23.83%.上犹还是库区移民大县,14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是库区乡(镇),库区面积达12.6万亩,库区乡(镇)人口20万,有大中型水库移民8645户38334人. 2014年江西省下达上犹县搬迁移民计划1022人,目前已全部落实搬迁对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户78户325人、库区农户87户410人、深山区农户65户287人.  相似文献   

16.
天峨县六排镇云榜村是天峨县城的南大门,距县城12公里多。全村原有20个村民小组420户1760人,在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中,该村设有5个移民安置点,接纳库区移民400多户2000余人。外来移民的涌入使该村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移民和当地居民因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纠纷不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山区农民住房也呈现出很大变化。最近,我们对四川省古蔺县联合村农户住房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联合村距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有8个社,481户,1941人口。在481户农户中,系钢混结构住房的有23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9%;砖瓦结构18户,占0.4%;土瓦结构198户,占41%;土草结构12户,占0.2%。全村住房  相似文献   

18.
下山移民、异地致富是山区群众在脱贫致富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也是我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西部山区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瓯海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我区西部山区的移民致富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山区群众搬迁下山,促进了西部山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统计,我区西部山区累计搬迁8200户32521人,分别占欠发达乡镇总户数、总人口的52%和56%,分布在我区的梧田、新桥、郭溪、瞿溪、泽雅等镇和街道。喜迁新居的农民彻底改变了陈旧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日渐稳定…  相似文献   

19.
义务抄表员     
报载上海200万户居民实现一户一电表。我想,大家在由衷地高兴之余,对于合用电表、水表的那段尴尬的历史一定还记忆犹新、然而对于我来说,那段历史岂止记得,简直是刻骨铭心!1957年,我们全家搬到天山新村一幢新建的三层楼工房里。这幢楼有21户人家,大人小孩共100人,合用一只大电表,一只大水表。每月水电费的记帐和收缴工作都由居民自己推选合适的人担任,没有一分钱的报酬,纯属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健全下山移民长效机制,真正实现“迁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最近省发改委对11市、7个县(市、区)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与基层乡镇、下山移民进行了面对面的富有成效的交流、座谈。经过调研考察,对全省下山移民取得的成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