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近年来在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金融业增加值突飞猛进,对全国的辐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本文从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人才和金融环境四个层面,对三地的金融国际化现状进行描述,并与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知名国际金融中心相互比较,分析总结沪京深三地在金融国际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由此提出沪京深三地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城市,其金融业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本文从金融功能演化的视角,对上海金融业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在剖析上海金融业发展与金融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制约上海金融功能拓展的若干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代金融创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从而成为金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但也加大了金融业的风险。从整体看,金融创新的影响远远超过它的消极影响,应当积极地推进金融创新,并要加强有效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4.
王东  吴明 《特区经济》1997,(1):47-50
<正> 深圳和香港社会制度虽然有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经济基础,即市场经济,所不同的仅在于深圳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较之香港为低而已。深圳今后的目标毫无疑问的是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存在是以与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为前提的,因之,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利用地方立法权,率先在本地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制。 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又在于培育在经济中居于枢纽地位的金融市场,因而,金融业法制建没问题特别突出。 香港在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金融业的过程中,已经积累起来丰富的立法和司法经验,这对深圳今后地方立法、特别是金融业的立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此作一抛砖引玉式的分析。 一、借鉴香港金融法规,加强深圳地方金融立法的意义 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金融、商贸、旅游、信息和货运中心。在香港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金融业起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香港金融业在香港GDP总值中已占到1%;1994年平均每3,655人即  相似文献   

5.
黄列 《特区经济》1996,(3):44-46
<正> 深圳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城市。进入1996年,已走过15个春秋的深圳特区,面临“九七”回归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胜地”的发展战略。而以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开始新一轮经济腾飞的上海,则提出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蓝图。我们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发展经济,金融先行,因此,建设金融中心皆被列入沪深发展战略的重点。那么,沪深两地在成为21世纪的金融中心方面,发展前景如何呢?本文拟从以下诸方面作个比较。 一、中央重视程度 在政府主导型经济改革中,中央重视程度对于能否成为金融中心显然是很重要的。目前从受中央重视程度看,上海明显优于深圳。 1、政策优惠。深圳的高速发展曾得益于中央给予特区的很多优惠政策,而今这些优惠政策已由“特惠”变成“普惠”。而上海浦东虽开放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深圳的经验,且中央一开始就给予浦东十条优惠政策,其中还包括一些比特区还特的政策。 2、行政级别。上海是中央直辖市,享有省一级权限,本身具有立法权。上海市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两位曾任上海市长。深圳是省辖市,虽然中央也规定深圳在某些方面可享有省级权限,但作为一个省辖市,?  相似文献   

6.
姚嘉 《特区经济》1995,(3):38-40
<正>深圳目前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如何确定深圳未来的金融发展战略目标,在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中深圳究竟承担什么角色,很值得研究。 一、深圳金融发展战略目标比较与选择 近年来,关于深圳金融的定位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逐步实现金融国际化,把深圳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另一种观点是随着港澳珠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金融活动日趋活跃,未来的港澳珠金融一体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深圳未来的金融定位,应是融入港澳珠金融一体化之中。以上观点,笔者都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7.
论广东金融强省的四大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主要金融总量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省。但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广东金融产业大而不强,表现在:①金融产业地位低。2003年广东省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8.3%和3.3%,比最高的上海低12.5和6、8个百分点,甚至比江苏、浙江也低。②金融增量小。2003年末,广东地区人民币各项存、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8.5%和18.2%,分别比浙江低12.8百分点和2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③金融开放程度低。上海外资银行在全市商业银行外汇贷款中的比率已达50%,而外资银行相关业务量在广东只占15%左右。④广东金融产业还存在金融机构规模小、历史包袱沉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效益不高、保险业发展速度缓慢等不足。⑤从单个城市比较,深圳、广州金融地位比上海、北京要低。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模式看,有市场化发展型的,也有政府推动发展型的。浦东金融发展可以说是政府推动型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在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背景下,在上海及浦东新区的现实情况下,浦东金融发展选择由政府推动的道路,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从浦东新区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发展的进程,总结金融发展成功的经验;立足于金融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瓶颈问题;由此揭示浦东金融发展的方向,展望浦东金融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浙江金融财团是随着辛亥革命以后华资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形成的标志:一是浙系金融资本迅速发展,在上海居于主导地位,且经营趋于集团化;二是浙籍金融资产阶段基本掌握了上海金融业同业组织钱业公会和银行公会,有了财团的组织形式;三是随着金融实力的增强,浙籍金融资产阶级步入了要求独立发展的成熟阶段;四是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浙籍金融家,有了财团的优秀代表和有影响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钟毅恒 《特区经济》2006,211(8):61-62
香港是深圳的连体城市,拥有完整的并具有国际辐射能力的金融市场体系,CEPA的签署给深圳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金融信息一体化是深港金融一体化的有力保证。从“龙头”(香港)到“龙身”(深圳),再到“腾飞”(一体化),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深港金融一体化的过程。深港金融一体化的切入点在于建立共同的金融专业市场,其中主要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但一个科学、合理的途径,需要树立共赢或多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国外历史经验对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合理定位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朴 《特区经济》2008,(9):99-100
目前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三地各有优势。本文回溯了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新家坡和巴哈马四个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以史为鉴,来指导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选取沪深两市1998-2012年被ST的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A股)样本,以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为指标结合单样本T检验从经营业绩观视角计量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需要承受明显的财务困境成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全球金融中心做了科学分类,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做了界定。对几个重要金融中心的区位以及国家政体做了一些比较分析,涉及到经济地理因素、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政策、金融机构因素;做出了上海将会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推断。  相似文献   

14.
周洁 《特区经济》2006,(6):47-49
本文首先论述深圳市福田区金融业的发展基础,介绍了福田区金融业的发展成就和在深圳市所处的地位。然后讨论了福田区金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最后对福田区金融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进行预测并提出具体措施促进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11):230-231
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金融业既要坚持开放,又要审慎性监管。然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诸如金融监管理念模糊、监管者角色定位不准等缺陷,不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完善我国金融监督法律制度必须确立开放与保护并重的监管理念,实现监管者角色的转变,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协调和完备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刘伟 《特区经济》2011,(7):49-50
金融海啸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经济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东莞的金融业也受到了影响,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本文通过对东莞金融发展及其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旨在为东莞金融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鸿雁 《特区经济》2011,(12):214-216
宁夏作为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和其他优势等,便于与伊斯兰国家交流与合作。宁夏可以通过制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培养伊斯兰金融专业人才,建立与伊斯兰金融业合作的有效机制等举措,来促进伊斯兰金融在宁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瞿兵 《特区经济》2007,(12):50-51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业飞速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上海的定位应以内需型国际金融中心和类似伦顿城的集中型模式较为适合。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和金融人才的培养,在强调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更是经济的关注焦点。文章以2010-2012沪深上市房地产企业为样本,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房地产业的财务实力,对其进行了排名,并依据排名结果剖析了各类型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增强企业财务实力的途径。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有效决策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策略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金融深化问题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金融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面对金融深化进程中存在的市场效率损失问题,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融市场,推动和指导中国金融深化进一步深入,使金融深化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