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在市场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中,市场经济实质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对资源配置到社会生产最急需环节中,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资源是社会资源中最宝贵部分,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是发展我国科学技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作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目前,市场经济在我国尚属初始阶段,许多问题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给予科学的回答。适应这种需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阚泽彬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运行与调控》(以下称为《模式》)一书,这是我国经济科学中又一新的成果。通览全书主要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市场信用的缺失。市场信用既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又是一个经济、法律和社会层面的问题。煤炭市场信誉建设是我国市场信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造成煤炭行业信誉缺失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介入竞争性行业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经济理论界,对于政府是否还有必要投资于竞争性行业或盈利性行业,发展在这类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有不同看法。其中,有一种观点主张,国有企业现在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主要理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性行业所需要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在自由竞争的机制下实现最佳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因而无需政府的干预或介入。这种观点的进一步分析还认为,如果国家不再投资于这类行业,可以减轻其财政负担。然而,无论是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还是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来看,这种观点都未免有失偏颇。一、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结构模…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集约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目前,对企业集约经营的理解,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出发,忽略企业微观个体在目标追求上的不同,笼统地把依靠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称之为集约增长;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必然追求集约经营方式,因此,集约经营概念对于微观层面上的企业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当前国有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了构建市场经济体系,我们必须站在市场…  相似文献   

7.
陈佳贵同志的新著《市场经济与企业经营》最近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通观全书,这是一部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身的优秀著作。 党的十四大在理论上和政策上的一个极重要成果,就是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探讨其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包括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素质、企业经营和企业发展在内的严密体系。该著无论在理论观点、数量分析,或者在实际操作方面,都提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十四大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是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思想为指导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两个不等于"的观点,从根本上扫清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理论上的障碍。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空前的崭新理论。实践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日前撰写文章《房屋的价格和成本是什么关系?》,就目前业界讨论激烈的成本公开一事发表看法。文章指出,反对公布房屋成本有四种观点最具代表性:第一种观点认为,强制公布住房成本属于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既然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应该让市场去调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认识(续)张信传第二个问题: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什么叫经济学?萨预尔森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学问,是为了更快的发展生产,增长经济。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生产关系有所有制,有分...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运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地质队伍,要走向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是必由之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会计模式的目标和内容就很有必要。一、会计模式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市场经济是以法律作为规范的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法制经济,经济关系契约化是其重要的法律特征之一,作为契约的合同制度,是自人类社会出现国家以来就存在的古老法律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合同化一直是主旋律,1999年1月1日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原则会不会进入党的政治生活,给党的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党性原则会不会进入经济领域,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问题.对待这个问题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可归纳为两种:一种看法认为,市场经济原则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原则;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反映党内政治生活的规律,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不同概念,是互不相干的平行关系.另一种看法认为,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关系,市场经济原则决不能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否则党内就会产生消极腐败现象,丧失党的先进性;也不能以党性原则去指导经济工作,否则市场经济就会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经济模式的理论依据、基本结构以及各方面模式的大体构想。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并非只有一种经济模式,必须建立中国式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范围和企业范围的合理配置。还有四个理论支柱:(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社会主义承包经济相统一的理论;(2)社会主义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统一的理论;(3)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相统一的理论;(4)社会主义经济调节制度与商品生产形式相统一的理论。作者认为,中国经济模式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模式、分配模式、交换模式、消费模式、企业模式、城市模式、对外开放模式以及政企关系模式构成的,并分别阐述了作者的大体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市场的作用、完善市场体系的客观性、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其内部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有关理论问题。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应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反映了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各种不同利益的客观要求。作者分析了由基础市场、动力市场和枢纽市场三部分构成的市场体系。其中,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是按值(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的综合体现。价值规律调节的作用在市场,决定基本工资部分;按劳分配规律的调节作用在企业,决定浮动工资等部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有四种形式。最后,作者分析了市场体系内部的内在性机制、整体性机制、运动性机制和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煤炭开发的宏观调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傅贵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煤炭开发的宏观调控1.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措施。认真研究和总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理论和经验,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也就是为市场而生产的,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同一范畴。但是,市场经济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调节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而与商品经济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观点荟萃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成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扔教授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如果只有公有制经济而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就不会形成市场经济,从而也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些人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所谓补充,就是说它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象一个人心脏不好,安个心脏起搏器,它是心脏的补充,但却不是人体的有机部分。如果不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名分问题,我们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时就心里不踏实,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源流动是必然的,为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必须对劳动资源流动进行调控。调控的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流动的流向、流量和流速、调控的主要模式为:国家以计划、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作用于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的配置功能,达到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应尽可能的匹配或者说是权利与责任的对称。在国有企业中 ,经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但并不是剩余索取者和风险承担者 ,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对企业尽心负责。因此 ,经济学者提出产权问题 ,其核心就是私有化。私有化改革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难以跨越意识形态的障碍 ,尽管我们已经在向市场经济转制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经济改革必须是在公有制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创新。即使先不考虑社会性质问题 ,在国内也难以找到合法的财产所有者来购买国有企业 ,当然也不能将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