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燕舞 《时代经贸》2012,(22):60-60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成立的一种绘画类型,是江户时代的大众艺术,叫锦绘。浮世绘是唯一让江户自豪的,是当时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的代表,并以版画,版印书,图画的形式得到广泛普及。它有着丰富多彩的题材,比如戏剧、古典文学、和歌、地区传说和奇谈妙论、画像、风景、文明开化、皇室、宗教等等都是浮世绘的题材。浮世绘版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绚丽的着色。将水性颜料引入在和纸的纤维中,这样就会产生与其他版画或印刷画不可能有的颜色和韵味。因此,江户时代的人们把绮丽的套色彩印浮世绘称为“锦绘”。浮世绘曾远渡重洋,对世界艺术也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2.
陶缀 《江南论坛》2010,(2):50-51
在英语中Print一词其意为印刷、版画。可见版画艺术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追根溯源,版画的产生与印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版画种类无不是伴随着新的印刷技术的产生而出现,可以说版画就是印刷术的产物,是绘画艺术对印刷技术的借用,因而现代版画也是造型艺术中与科学进步最为紧密的画种。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  相似文献   

3.
艺文     
《新经济》2013,(28):76-76
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版画作品陈列展 中国现代美术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由新兴版画开拓的,它以其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可以与革命紧紧结合在了一起。本次陈列展主要是上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新兴版画发展最为蓬勃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的版画,都是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也没有任何一个画种,以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丝网印刷作为一种新兴的印刷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电子电器、服装印染、印刷出版、商业广告、包装装潢、装修材料、工艺礼品等诸多行业。使用丝网复制的艺术品与原作别无二致。艺术家利用丝网印制的丝网版画为版画的四大版种(石版、铜版、木版、网版)之一,属艺术品原作。  相似文献   

5.
姑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而苏州桃花坞不仅因吴中才子唐寅的一首《桃花庵》曲而名扬海内,更诞生了中国版画史上的一朵奇葩——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发展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辉煌以后.在清末走向衰弱。在此同时期在上海又由洋商兴起了一种新的商业广告形式——月份牌画。虽然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仔细比较之下,桃花坞年画无论是从题材、技法还是商业手段上都对月份牌画产生了影响.或者说为月份牌画的流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民画的发展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和地区的画作风格与特点进行产业化发展,以促使其进一步拓展性发展.桓仁版画是桓仁地区的重要特色旅游商品,历经多次开发,现在出现了发展瓶颈,需要对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桓仁版画及其发展背景提出了桓仁版画产业发展模式与方法,并在实际产业发展中进行应用,进行本溪桓仁版画文化品牌的市场对接.  相似文献   

7.
建筑创作是为了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从而为我国人民创造出更为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文化传承的原则和建筑创作中地域文化的体现,简单探讨建筑文化传承的内容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创作中地域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地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受地理、行政等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文化形式,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标志。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性。在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不仅是一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更是一种对区域经济有着深度影响的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人口变动地域类型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聚类方法将广州市112个街镇按人口变动情况分为人口增长型、人口基本稳定型和人口减少型,在对广州市地域结构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每一种类型的位置特点、人口特性、社会特性和土地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0.
鲁迅非常重视美术的社会作用,同时也注意民族、民间传统作品收集和研究.他收集汉画拓片、中外木刻版画、近代石印画谱,也收集了各地民间刻印的木版年画,不少实物均存在纪念馆中.关于年画的来历和消亡,鲁迅作过专门研究,他在1931年《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中说:“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或者刻在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木板上,分布人间.后来推广为书籍的绣像,单张的花纸,给爱好图画的人更容易看见,一直到新的印刷术传了中国,这才渐渐的归于消亡.”鲁迅在对木版年画之兴起与衰落的叙述中,不仅把年画列为木版刻之分支,还把汉代的石刻线画列为我国传统版画之一,告诉版画家们要收集它,研究它,因为当时北京的一些外国人已在搜罗这类文物拓片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厚根基和宝贵财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燕赵文化,也包含着可资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借鉴的丰富资源。从历史传统和地域特征来看,燕赵文化大体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区划所辖属的河北区域文化。燕赵文化发端于燕赵大地古老的先民,一代代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尽管随着人们文化视野的扩大和相互交融的深入,地域问的趋同倾向越来越重,彼此间的文化相似性也愈来愈多,但积淀于心理深层的文化个性和鲜明特质,仍然顽强地流淌在本地域人们的血脉之中,影响和规范着本地域人们的精神风貌与风俗习惯,由此形成一种本地域共有的价值观和认同感。燕赵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慷慨悲歌、勇武任侠”、兼纳包容、变革图强,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过现代语境下的梳理与阐释,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可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所借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是地区旅游资源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共同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新疆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高、独特性强等特点。少数民族文化、遗迹类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新疆地域文化百花园中的三枝奇葩,也是新疆文化旅游资源的三大支柱,对它们分别梳理,可以更好地展示新疆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高新区科技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机制问题。在高新区建设的不同阶段,创新文化与地域文化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科技文化强势导入机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中期,地域文化缓慢渗入机制渐渐发挥作用;到了高新开发区的中后期,需要启动特色优势互补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浙江和新疆两省的A股上市公司2012年度数据为样本,在控制了地域差异中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中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相比于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方位开放文化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允许外资、外资企业以国民资格直接参与经营、平等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无锡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发挥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开发保护利用传统文化,以地域化、多样化、民族化与个性化为一体,强势推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徐长倬 《经济师》1997,(12):39-40
名牌企业公关文化基本特性的研究●徐长倬世界经济正从产品的质量、价格的竞争进入企业品牌与服务竞争的时代,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文化进入产品、文化进入管理、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公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文化——公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衡  伦忠胜 《经济师》2010,(8):67-68
城市建设与其所在的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建设推动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以青岛为例,通过研究城市建设与地域文化形成的紧密关系,避免特色地域文化的流失,重新认识地域文化的变迁,探索"都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初步讨论了国际主义风格对我国近几年建筑表现形式的影响。探讨了建筑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下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最近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设计手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吴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尘埃,光彩依旧,由于其独特的内涵与神秘魅力,又被古今中外学者、专家所重视。一、涉及吴文化研究的地域范围大吴文化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至秦统一以前,生活于长江流域的古人类在生存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大地域文化,即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和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无论是吴越文化,还是吴文化,实际上是指长江下游地区从远古至春秋时形成的区域性文化。从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地域界定上来说,应该是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地带,以太湖为主。无锡…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以其广泛而深刻的渗透力对经济增长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地域文化的空间差异也必然导致区域间生产要素非线性组合绩效的不同。然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均质文化的假设却使得地域文化这种生产要素被长期忽略,从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经济表现出难以克服的割裂状态。将文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绩效研究,探析地域文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弥补过往经济增长理论的不足,而且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非连续性的解读也为我国提出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