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利率市场化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利率体系在利率市场化举措出台后,仍存在利率决定机制僵化等诸方面问题。我国应选择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作为切入点,以促进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达到建立起以央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三位一体的市场利率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经由国债市场的发展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之一,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文章提出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霍伟东  邓国营 《特区经济》2005,(10):153-154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利率的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金融交易主体有利率决定权;②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③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④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依靠间接手段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也就是说,货币市场严格遵守价格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中美利率结构概述 (一)美国的利率结构及其作用机制 美国的利率包括再贴现率、国债利率、联邦基金率(即同业拆借利率)以及存贷款利率和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  相似文献   

5.
采取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利率市场化中的基准利率的选择和培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应选择再贴现率作为基准利率,并通过发展票据市场、取消信用在贷款、改革再贴现政策、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等措施来培育、强化其基准作用.  相似文献   

6.
蔡亮 《产权导刊》2013,(9):11-13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步骤。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正款款而来,渐行渐近。蹒跚而行17年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均按照市场供需定价,完全由市场调节。以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起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迄今已经历了17年时间,碎步慢走,蹒跚而行。  相似文献   

7.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率的决定因素会由政府或中央银行行政控制逐步转变为更多地由市场因素影响和决定,本文以我国已经实现市场化改革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研究对象,选取1999.1—2005.3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考察了市场化以后影响同业拆借利率的国内和国外因素,进而分析了由于利率影响因素改变带来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银行间货币市场的现状以及微观交易主体的交易动机以及偏好做了分析。然后运用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性检验等计量方法,对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做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存在单向的信息传递效应。实证表明,在2006年之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并没有起到基准利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章旌 《沪港经济》2006,(5):29-30
"中国版LIBOR" 2005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首次通过中国货币网对外发布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是以银行间市场每天上午9:00至11:00间的回购交易利率为基础,同时借鉴国际经验编制而成的基准性利率指标,每天上午11:00起对外发布.市场人士指出,这一决定是为创建中国版本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所迈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在总结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基本属性和评析国外基准利率选择的基础上,围绕基准利率的四个属性,系统比较分析了中国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并对相关利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和Granger 因果检验,认为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作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基准利率优于其他利率。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国首次发行的30年期国债招标利率揭晓为"2.9%",其利率水平远远低于财政部确定的利率招标上限3.6%,也明显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国债招标利率持续走低的趋势,引起市场投资人广泛的关注.他们认为,今后发行国债尤其是中长期国债时,宜逐步引入新型债务工具--通胀指数化国债.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中国已加入WTO,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意味着第二次改革开放,即中国经济的彻底市场化和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之一,显得极为紧迫。 利率非市场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我国利率形成及管理机制中的非市场化表现 从目前我国利率政策的制定或形成过程来看,我国利率的水平和结构仍然不是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的。由于利率的形成机制仍然是非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靳萱 《中国经贸》2007,(8):12-12
7月27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成功发行了首笔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金额100亿元,期限2年,中标利差18BP。本期债券首个计息期基准利率为起息日前-工作日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起息日为8月14日,预计首个付息周期票面利率为3.38%。进出口银行本期债券由于品种设计新颖、符合投资者资产配置要求,  相似文献   

14.
舒畅 《湖北经济管理》2013,(23):158-159
我国在1993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设想,随后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进行了完善与实践。随着改革的深入,发现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缺失阻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96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尤其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进一步放开了除个人住房贷款外其他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浮限制,基本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利率进入市场化时代。利率市场化后,增加了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自主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机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问题凸现在人们面前。本文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模拟市场利率变量,以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日头寸为分析对象,通过定量的方法考察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波动环境下利率日风险值具体数值的大小,研究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偏大,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利率风险最小。在上述实证结果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债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债价格成为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关注的关键变量。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重要的进展,将西方成熟的国债定价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国债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分析了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单因子模型和多因子模型的特征,并利用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回归得到几个随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用这些期限结构模型给我国国债定价。根据国债定价结果,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资金的价格随着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而上下浮动:如果市场上资金供给大于需求,利率就下降;反之,则上升。从本质上看,这与普通商品价格升降的原理别无二致。当然,广义的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还同时包括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以及债券利率的市场化等方面内容,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     
《上海经济》2012,(10):72
日本再推货币宽松基金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日本央行9月19日宣布,进一步追加货币宽松措施。日本央行在当天的金融政策会议上决定,资产购入基金规模将从70万亿日元(约合8850亿美元)扩充到80万亿日元(约合1.0114万亿美元)。新增的10万亿日元资金中,5万亿用于购入短期国债,另外5万亿用于购入长期国债。日本央行还决定,将作为基准利率的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继续维持在零至0.1%的实质零利率水平。日本央行同时将日本景气现状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