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调整现状回顾建国 50年来农业发展历程 ,我市共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农业结构调整 :第一次是 60年代初水稻单季改双季 ,双季稻面积由 2 1 0万亩增加到 3 1 0万亩 ,稻谷产量由 1 5.6亿斤增加到 2 1 .8亿斤 ;第二次是 60年代末水稻高秆品种改矮秆品种 ,稻谷产量由 2 3 .9亿斤提高到 3 0 .9亿斤 ;第三次是 70年代末常规水稻改杂交水稻 ,稻谷总产由 3 8.4亿斤增加到 51 .8亿斤。上述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短缺经济年代进行的 ,其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 ,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第四次结构调整是从 90年代以来 ,调整的重点由原来追求产量的提高转移…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该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中国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取值、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中 国作物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结论认为:(1)广义的秸 秆资源包括田间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田间秸秆量的估算采用作物经济产量与收获指数或草谷比来计 算转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量的估算多采用比重法。(2)目前对主要作物草谷比的取值以及秸秆资源量估 算结果尚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不同作物草谷比取值差异较大,同类作物受自然条件、品种差异、科技 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生长环境、播种面积、估算精度等因素不同,中国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 有年际差异和年内差异。(3)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秸秆还田、秸秆作饲料、秸秆作能源、秸秆作 工业原料和秸秆栽培食用菌,但目前作物秸秆利用效果尚难令人满意。秸秆资源利用仍存在利用率低、转 化率低、经济效益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该文对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进行综合研究, 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进一步规范秸秆资源量的估算范畴,准确测量和确定各地作物草谷比,探索秸秆 资源利用与主体产业的结合方式,拓展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核农业起步于50年代末,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其中许多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农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核农业利用核辐射诱变技术,已在40多种植物上选育和推广应用优质突变新品种513个,约占世界辐射诱变育成品种的1/4,位居世界各国之首。目前优质突变新品种的年种植面积在900万公顷以上,约占我国各类作物年种植面积的10%,每年可为国家增加粮、棉、油40亿公斤,社会经济效益达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令杂交稻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到下一代。杂交水稻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对推动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杂交水稻目前在我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的任何一个晶种从播种到收获,是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过程。单位面积收获的产量(或产值)和生产时间之比,为该生产过程的生产率,以种植作物品种来表示它以区别其它生产过程,称该生产率为作物品种生产率。有关系式N=C/T,其单位斤/亩·日,C——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T——生产时间(基本上是作物生育期),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烟秆(即烟茎、烟老壳):防治稻螟,(1)用烟秆切碎,1斤加水10斤,熬1小时过滤。(2)用烟秆10斤加水90斤熬2小时,用上述原液进行喷射杀虫,效果在80%—90%。羊角扭、大茶药、乌叶、假黄皮(羊角扭又名黄葛扭):用上述草药共30斤,兑水100斤,煮到水变黄色后,倒入木桶内,再兑石灰12斤,过滤后冷却,喷射。治三化螟效果良好。黄藤根土名水苯草、断肠草,(一)用黄藤根10斤,加老虫花5斤,烟秆3斤,石灰2斤,捣碎加水150斤,熬4小时,成黄色药液100斤,再加生石灰2斤,滤后加肥皂1两溶化的水,  相似文献   

8.
<正>(一)稻谷供需平衡分析2013年国内稻谷产区自然灾害多发,旱涝并存,加之播种面积下降,影响了总产量。2013年全国稻谷产量约4061.5亿斤,同比减24.3亿斤,减幅0.59%。其中早稻产量约681.5亿斤(统计局公布数据),同比增15.7亿斤,增幅2.36%;中晚籼稻产量约2016亿斤,同比减39亿斤,减幅1.9%;粳稻产量约1364亿斤,同比减1亿斤,减幅0.07%。受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2013年我国稻米消费总体平稳略降。2013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3932亿斤,同比减9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3238亿斤,同比增2亿斤;饲料用粮338亿斤,同比减2亿斤;工业用粮268亿斤,同比减8亿斤;其他88亿斤,同比减1亿斤。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旱、薄、粗、单、低、穷"状态。灌溉农业因其高产特征为解决低盖度草场及禁牧造成的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途径。探究水源开发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确定有效用水量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是协调农牧交错带生产稳定发展与生态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盐池县皖记沟村下辖5个自然村进行灌溉农业相关调查,结合LSD、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现有滴灌条件下,研究村域内作物产量由气候条件主导,各自然村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在1 200~12 750(kg/hm~2)之间大幅波动;不同土质及农艺差异会导致各自然村之间产量的差异;当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在2 245.5~6 888m~3/hm~2时,节水灌溉既有效也具有很好的产出效益;从地下水年补给量供给平衡而言,研究区内不适宜大范围发展灌溉农业。[结论]气候及土质等因素共同影响农牧交错带灌溉作物产量,同时灌溉农业应合理布局以实现作物最大产出以及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三农”     
<正>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新产业新业态势头强劲。2017年粮食有望继续获得丰收,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2017年夏粮产量2810亿斤,同比增加0.9%,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达27.5%,提高2.8个百分点;早稻产量635亿斤,同比下降3.2%。截至10月17日,全国秋粮收获超过七成。水果、茶叶、蚕桑等作物生产基本稳定。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相似文献   

11.
甘蔗是一种糖料作物,也是亚热带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除用蔗茎制糖或鲜食外,其蔗梢、叶、渣等副产品又是生产饲料、食用菌、化工产品、酿酒、造纸的重要原料。在我国食糖工业中,蔗糖产量约占食糖总量的80%,是我国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食糖自给不足,按目前人均年消费6千克计每年消费量为729万吨,但年产约400万吨,每年需进口3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自立灌排区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 ,水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农业用水供需状况对于农业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解决现行农业用水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农业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据此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灌溉体制问题 ,提出通过建立与发展经济自立灌排区 ,实施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与做法。一、农业灌溉基本情况我国人口众多 ,可耕地面积少 ,然而我国在占世界 7%的耕地面积上养活了占世界 2 0 %的人口。目前我国灌区面积占耕地面积不足 40 % ,但灌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2 / 3。由此可见农业灌溉在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14.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是农作物生产的副产品。我国每年约生产6亿吨秸秆,本市郊区每年生产300多万吨秸秆。上海郊区的农作物秸秆过去广泛用于炊燃、养殖、积肥和副业加工等。进入90年代以来,市郊科学种田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及与产量相关的秸秆数量也相应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种植农作物31.99万亩,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粮食总产超2.49亿斤,各类作物产量均创历史新高。20.27万亩大豆,最高亩单产586斤(高产攻关示范田),统管地块平均亩产460.7斤;8.95万亩玉米,平均亩产1482斤,最高亩单产1695.5斤(标准水份14%)。这些高产丰收的背后有什么“秘诀”?  相似文献   

16.
刘仕华 《山西农经》2017,(21):84-84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能够有效的解决农作物、农产品产量低的问题,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水稻栽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帮助我国广大农业种植户掌握水稻的栽培技术,进一步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新型农业,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为人类服务。由于这项农业是在实验室、工厂内进行生产,人们都穿着白色工作服从事工作,故被形象地称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如我国农作物秸杆每年约5亿吨,如果利用其中的20%,即1亿吨秸杆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饲料,则可获得相当于800亿斤的饲料粮,这是目前我国每年饲料粮的三分之一。目前,白色农业已形成六项产业: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物、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  相似文献   

18.
一、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状况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人口约3.52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3;有近4亿亩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的1/4。全流域自然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80年代初,全流域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34.9%,其中,种植业占34.5%,林业占33.4%,牧业占38%,渔业占27.8%。全流域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相应产品产量的比重为:粮食占40%以上,棉花占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经济意义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是它产量较高。全国播种面积不到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产量却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5%。如以辽宁省1978—1982年来四大作物平均亩产比较:水稻为794斤,而小麦为208斤,玉米为606斤,高粱为497.6斤。且5年内  相似文献   

20.
如何预测农作物产量是农业规划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很重要、但又不易解决的问题。农业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而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在农作物产量的变化上。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多,机制复杂。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它们大都是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或是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函数来进行的。然而这些方法在函数形式的选择上受到较大限制,并且不宜处理不确定性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一个具有较强描述性、适于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