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合作,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任务,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提出了区域合作的构想。农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农业合作的开展,必将有力推动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董思雁 《农业经济》2024,(4):127-129
农业国际合作是关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大议题。2022年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生效,为我国农业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重要战略机遇。以此为背景,本文围绕农业国际贸易、区域产业链、跨境电商和国际投资四个维度,系统把握RCEP协定下我国农业国际合作面临的重要机遇,梳理可能存在的挑战,提出与RCEP成员国深化农业国际合作的路径。对我国推动建设开放型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2003-07广东省首次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概念以来,一个新的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在不断地酝酿。湖南作为“泛珠三角”的腹地,同广东省的经济联系由来已久,在新形势下,更应该抓住机遇同广东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就湘粤经济合作的条件、领域及途径作了初步研究,旨在促进两省经济合作,获得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加强和巩固的态势。东北亚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虽然开发较晚,但却是当代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之一。因此,应加强东北亚区域的投资合作,把全方位经济合作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际上倡导“持续农业”,即要在有效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条件下,持续稳定协调和全面地发展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这种进步思潮,已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它列为今后工作计划的重点优先领域,并将积极推动开展持续农业方面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而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中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受到了很多压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做好后盾,所以需要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通过技术资源、社会人力推动农业稳步向前发展,保护好农村环境,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已经进入了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在这种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加强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对于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热带花卉产业是海南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南农业在泛珠三角区域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海南加强与泛珠三角省区在花卉产业上的交流合作,通过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花卉种植培训基地,在技术研发、产品育苗、人才交流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的海南荣丰热带花卉产业园由海南荣丰花卉有限公司与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合作投资建设,该基地花卉种植规模约3000亩,种植产品主要有睡莲和苗木、切枝切叶、小盆栽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农业国际合作工作实践,以及自己所学、所见、所闻,我谈谈自己对农业走出去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资源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分析研究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状况对于研究制定我国矿产资源国际合作战略,推动建立全球合作网络和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就资源禀赋、规模经济、科技水平和农业政策与贸易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的比较利益进行分析,并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法得出我国当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推进农产品技术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建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和采取积极的政府支农政策等是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国家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重要表现,充分利用国际平台,发掘沿线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优势,推动农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吐鲁番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处于战略节点位置,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推动吐鲁番农产品发展与出口,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理性认知该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思考突破困境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农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这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明了方向,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江苏把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加强外向型农业载体建设作为  相似文献   

15.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开发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与我国合作开发地缘优势明显,是我国农业海外合作开发的重要首选区域。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格局指导下,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等方法,立足我国对粮食等大宗战略农产品的发展需求、东南亚各国的农业资源禀赋与合作意向,从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高度,系统谋划了东南亚地区农业合作开发的战略重点领域,确定以稻谷、天然橡胶、油棕榈、木薯、甘蔗和林业六大行业为合作重点,以提升原料掌控权和贸易话语权为关键环节,根据东南亚重要交通物流通道、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区域差异,提出"三线两区"的合作开发总体布局。围绕各种合作有力推进,提出设立专项基金、加强金融支持、提升政府服务等政策建议保障,为我国政府与企业在东南亚地区长远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进程中浙沪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沪两地农业发展各有优劣势,显示出很强的互补性。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两地农业面临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浙江农业应抓住机遇,主动接轨上海,在推动两地农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在华农业国际会议的召开,对掌握世界农业的最新动态、发展、变化、问题以及经验,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我国农业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财政部2012年《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财行[2012]1号,2015年9月1日废止)和2015年《在华举办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来自农业的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探索农业经济发展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农民创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是人均资源小省,但又是农产品加工、贸易和消费大省,迫切需要通过开放合作,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近年来,江苏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区位优势,积极把全省农业发展置于国际农业大市场中谋划,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20.
踏入农业领域,个私经济探新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搞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单靠农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外部资源和外部力量的推动,需要大量工商企业携带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知识进入农业领域。这为私营个体经济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90年代中期,南通市农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