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凯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1):17-26,110
为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已经形成了常规化石能源的供给保障与节能、新能源、低碳减排并行的多元化能源政策体系。同为能源消费大国,日本大幅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经验以及发展新能源和低碳减排的教训,值得我国学习借鉴,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在确立能源战略时,要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与主要油气出口国开展能源外交要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充分重视经济成本效益分析,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经济、环境、能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大型能源企业,德国RWE能源集团以在欧洲大陆经营电力、天然气为主营业务,通过强化战略管理、业务一体化运作、积极开拓邻国能源市场、加快新技术开发应用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概要介绍了RWE的主要业务、组织机构,分析了其在煤电一体化、并购等方面的经营特点和发展动态,提出了对我国能源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美国、欧盟、法国、德国、源政策的5个新特点,即:减轻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本国的优势能源;鼓励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建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能源政策动向,指出了在目前的能源危机下各国能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促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好立石油储备制度,调节石油市场;统一区域性的能源政策并加强协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能源战略和政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重化工业为主拉动工业增长的阶段、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发展过程,将使中国对能源增长有更高的依赖。本世纪头20年,中国要实现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就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即:能源供应要从以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保障需求与环境效益并重;政策重点由注重供应方的能力保障,转向提高供应能力与需求方提高能源效率联劝;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方向转变;能源发展从依赖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到2020年,中国将力争达到如下目标:一次能源需求少于25亿吨标准煤,相应节能达到8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比例控制在60%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5.25亿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控制在6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为45%~60%。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安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和能源节约是围绕日本能源状况的两个关键问题。日本的基本能源政策强调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然而这种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似乎在可预知的未来并不能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6.
福岛核事故给日本能源和电力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回顾日本核电及能源政策,从介绍后期处理措施入手分析日本核事故后的政策动向。分析了新形势下,日本政府对中长期核政策的调整和未来可能采取的能源政策。从加强安全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我国不宜轻言弃核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年6月新出台的日本“基本能源政策”强调,进一步寻求能源多样化鼓励使用天然气以减缓气候变化,减少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有效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核电政策依然是日本能源政策的核心。目前日本已经有52个核反应堆,计划到2010年和2050年,分别再建造4个和6个新的核反应堆。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日本环境省拟对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使用,按照碳含量征税。但该计剐目前受到来自各方的反对。2004年2月29日成立的日本石油是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JOGMEC)已从即将解散的石油公团手中接管了国家石油储备的全部管理职责。原有的8家国家石油储备公司现已实行私有化。为改善地区和国家能源安全,日本政府迫切希望建立“10 8”能源安全体系和东盟的联合石油储备。同时,还鼓励中东主要石油出口国投资于日本石油的下游业。2004年8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作为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已首次投资日本炼油厂。  相似文献   

8.
欧盟能源政策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挑战,欧盟2007年年初公布了新的能源政策提案(Energy Policy for Europe〈EPE〉),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达到20%,能源效率至少提高20%,交通生物燃料的使用比例达到10%等.为实现新的能源政策目标,欧盟发布了"2007-2009年欧洲委员会能源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欧盟统一的天然气与电力市场,保障能源供给的稳定与安全,实施全方位国际能源战略,提高能源效率与扩大核能利用规模,研究新能源技术与开发绿色能源.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的新的能源政策立法建议,提出了拆分能源巨头并约束外资并购,对第三国企业收购欧盟境内能源输送网络的行为设限,并要加强和确保各成员国能源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中国与欧盟同样面临着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应借鉴欧盟的做法,完善能源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10.
指出资源约束可分解为"存量约束"和"流量约束"。介绍了日本能源约束类型及其突破能源"流量约束"的具体实践。得出节能降耗、开发新能源可以克服日本能源"存量约束",降低其对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江苏银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案例,分析了EMC案例的节能效益及以EMC机制为代表的节能服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措施建议,以期减少能源成本,使EMC机制能更科学、更合理地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国外能源公司节能减排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埃克森美孚公司和BP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做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国内能源企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石油公司转变观念、推进技术进步和在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是实现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光伏发电产业亟需政策扶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在世界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内需不足、研发和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研究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和上网电价,分析了发达国家对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的特点;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我国太阳能产业“两头在外”的形势下,大力促进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更需要政府扶持,所以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从能源总量自给率、油气自给率、煤炭自给率等3个方面对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了系统评价,重点分析了油气自给率低导致的能源供应风险。之后分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我国的能源效率,认为环境和能效也是能源安全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并提出了做好煤炭深加工规划,创建碳捕集与封存产业链,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及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路径设计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和能源发展将进入新的时期。中央电力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新环境下,中央电力企业将明确发展定位,进一步发挥在行业发展中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通过深入分析中央电力企业现状及“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研究提出了中央电力企业“十二五”发展定位和重点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水平、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置于国民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予以支持已成为世界大国博弈的重要命题.文章将破坏性创新理论用于指导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在公共科技政策分析的基本政策工具框架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2009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对特斯拉汽车成功进行破坏性创新的案例及对我国的启示作了实证研究,进而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坏性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80~2012年间,全球CO2排放量中约80%来自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对于暂居CO2排放和能源消耗之首的中国,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CO2排放量比例更是高达90%。扭转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被动局面、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持续正态演进,既是化解短期内节能减排压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长期内实现能源系统清洁化的根本途径之一。本文以全国及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结构———CO2排放强度关联模型,分析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同CO2排放强度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从能源消费结构演进视角探讨了区域节能减排的路径和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间接支持和直接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能支持"能效电厂"建设的电价政策。前者具体包括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自备电厂用户开征所有已随电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加快电力行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程、继续推行"差别电价"和改进分时电价设计。后者主要是指采用随电价征收排污费、小额附加费等作为节能基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东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从发展空间、发展条件、示范项目已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环境,总结了目前在相关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机制设计不合理、政策不配套等,从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创新清洁发展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