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中国金融家》2016,(4):108-109
再便捷的支付手段,如果不安全就难以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前不久在315央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晚会上曝光了一组涉及支付安全的诈骗行为:不法分子以低价促销为诱饵让受害人在被改造的POS机上刷卡或扫描指定二维码,借此获得银行卡卡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后,再复制银行卡进行伪卡交易。最新一期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伪卡交易已成为最常见的信用卡欺诈损失类型,占比56.3%,欺诈损失金额也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纠纷民事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不法分子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伪造银行卡,并使用伪卡盗取持卡人资金,持卡人发现资金被盗后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的案件,发案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伪卡欺诈类案件还出现了对银行尤其是发卡行越来越不利的局面。一是欺诈防控难度  相似文献   

3.
王莉 《中国外资》2011,(2):47-47
信用卡已经从跑马圈地时代进入成长成熟期,随着信用卡使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欺诈行为出现了。本文将这些欺诈行为分为身份信息被盗、伪造卡、卡未达、卡不在场欺诈、商户欺诈、ATM欺诈、短信欺诈七大类别并进行了相应阐述。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已经从跑马圈地时代进入成长成熟期,随着信用卡使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欺诈行为出现了.本文将这些欺诈行为分为身份信息被盗、伪造卡、卡未达、卡不在场欺诈、商户欺诈、ATM欺诈、短信欺诈七大类别并进行了相应阐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郊区银行卡业务风险苗子有所出现,因银行卡业务发生的经济纠纷、诉讼案件有所增加,银行卡业务潜在风险有所上升。分析我行银行卡业务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风险:(一)外部欺诈风险。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当前郊区银行卡业务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银行卡外部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外部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工程并实施伪卡欺诈风险转移政策.为积极应对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我们认为,通过学习与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动我国金融IC卡应用普及,并以此加强人民银行履职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16日起,《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首度对信用卡恶意透支、套现等行为构成犯罪做出了明确规定,填补了对惩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等行为在法律领域的空白。过去我们不太注意的一些用卡细节,今后都应对照相关规定规范一下了。  相似文献   

8.
"网络钓鱼"是一种网络欺诈行为,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电子欺骗手段,意图引诱受害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账号、ATM PIN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等)的攻击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银行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卡风险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银行卡的外部欺诈风险,如利用伪卡、假卡、冒用卡、盗用卡交易及持卡人本人的欺诈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我国银行卡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制约发卡行、收单行、特约商户良性运转的瓶颈。我国银行卡业务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银行卡争议案件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尤其是因银行卡签名引起的争议纠纷。本根据一起冒用借记卡的民事诉讼案件,结合工作实践,立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对这一问题及银行卡签名争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EMV的起因是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VISA和Master Card为避免伪卡欺诈而采了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在经历了美国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的震惊和国内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带来的不安后,正逐步接受和熟悉银行卡的国人在安全用卡、保护持卡人自身信息安全方面的神经紧绷起来。与此同时,利用磁条卡安全漏洞进行银行卡欺诈的案件仍不时侵害着持卡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安全用卡,在与伪卡,盗卡交易的博弈中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使用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让持卡人有个放心、安全的交易环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银行业处理争议交易的专家,  相似文献   

12.
立法的滞后、理论的空缺、司法裁量权的不统一是银行卡伪卡欺诈交易民事案件判决不一的主要原因。举证责任分配和实体责任认定的差异造成同案不同判问题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到储户和银行的切身利益,也损害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权威性,甚至诱发持卡人的道德风险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诚信建设。本文以举证责任分配及实体责任认定为视角,对银行卡伪卡欺诈交易民事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欺诈风险一直是各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一般包括伪卡风险、遗失卡风险、未达卡风险等。未达卡案件数量近几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未达卡风险已成为欺诈风险的主要类型。如何有效防控这一风险,是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尝试通过对未达卡风险特征的分析,探究一个风险防控的新思路——于服务中防控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在经历了美国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的震惊和国内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带来的不安后,正逐步接受和熟悉银行卡的国人在安全用卡、保护持卡人自身信息安全方面的神经紧绷起来。与此同时,利用磁条卡安全漏洞进行银行卡欺诈的案件仍不时侵害着持卡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安全用卡,在与伪卡、盗卡交易的博弈中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使用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让持卡人有个放心、安全的交易环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银行业处理争议交易的专家,他们在介绍了争议交易的处理机制的同时也对持卡人安全用卡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全国34亿张银行卡都要换成金融IC芯片卡?业内人士认为央行部署关闭降级交易的目的,说的更加直白透彻一些就是为了安全——我们使用的磁条卡如果被知道了卡号、知道了密码,就有可能做出一张完全相同的伪卡,而金融设备对此是无法识别的。对金融IC芯片卡而言,即使知道它的卡号、被掌握了密码也无法造出一张伪卡来。中国银联人士介绍,通过使用金融IC芯片卡关闭降级交易渠道,就能够有效避免伪卡欺诈,避免对银行卡的测录、盗刷。金融IC芯片卡自推广以来进展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03,7(10):48-51
为了解国内银行卡的风险状况,特别是伪卡欺诈情况,摸清国内是否也存在着IC卡迁移的风险动力机制,以及国内银行对EMV标准IC卡迁移计划的认识及准备情况,时值中国银行卡10周年,本刊选择国内银行卡产业比较发达、较具代表性的上海地区,组织对工、农、  相似文献   

17.
一、汇票的欺诈行为与防范 汇票欺诈的十种类型是:伪造整张汇票欺诈;伪造出票人或承兑人签章欺诈;变造汇票欺诈;利用窃取的汇票欺诈;利用骗取的汇票欺诈;保管、使用汇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欺诈;利用无交易基础的汇票欺诈;利用已过期无效的汇票欺诈;利用汇票委托书欺诈;利用有关汇票凭证欺诈.  相似文献   

18.
欺诈是发卡机构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2001年美国VISA卡的欺诈损失为4亿美元,美国万事达卡的欺诈损失为3亿美元。2002年美国信用卡行业的欺诈总损失为8亿美元,英国信用卡行业的欺诈总损失为4.25亿英镑(约7.5亿美元),2003年和2004年美国信用卡行业的欺诈总损失仍然高达7亿~8亿美元。许多欺诈是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行为。智能性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发卡机构反欺诈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利用信用卡当前交易信息和历史交易行为模式对比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的模型,为智能性反交易欺诈授权策略(Intelligent Anti-…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日趋成熟,信用卡业务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三季度,我国信用卡累计发行量达3.17亿张,信用卡交易金额6.65万亿元,同比增长49%。与此同时,同期信用卡欺诈损失金额达1.01亿元,其中伪卡、非面对面欺诈等交易类欺诈损失金额为0.66亿元,占比65.35%。欺诈风险成为影响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信用卡行业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行业整体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其中欺诈风险形势较为严峻。中国银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信用卡欺诈直接损失金额为0.85亿元,排在前三位的欺诈类型分别为虚假申请、互联网欺诈和伪卡欺诈,三者占比分别为66.30%、16.09%、11.81%。本文对有中介参与的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实际数据研究分析信用卡团伙欺诈风险,同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希望能对银行防范和治理此类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