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涛 《广告大观》2004,(9):103-104
2004年上半年,功能性饮料一下突然成为了饮料市场的最亮点,并成为电视广告的“新宠”。在我们的监测中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了几十种产品。广告成为品牌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电视广告投放,共同带动了功能饮料消费的迅速提升,广告迅速培育了这一消费市场,打造了品牌个性,丰富多彩的不同个性品牌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需要。  相似文献   

2.
田涛 《中国广告》2004,(9):120-121
2004年上半年,功能性饮料突然成为了饮料市场的最亮点,并成为电视广告的"新宠"。在我们的监测中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了几十种产品。广告成为品牌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电视广告投放,共同带动了功能饮料消费的迅速提升,广告迅速培育了这一消费市场,打造了品牌个性,丰富多彩的不同个性品牌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需要。  相似文献   

3.
经过2003年的非典,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同时对饮料的营养、保健功能更为关注,从而使功能性饮料在饮料市场得以迅速成长。因此,不仅饮料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惟恐在这场竞争中掉队,而且很多新兵也瞄准了功能型饮料这块“蛋糕”。以生产糖果闻名的金丝猴股份有限公司借此推出了PM3点乐神康饮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饮料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不仅体现为口味、包装、价格;而且还体现为健康、时尚、环保等方面。饮品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的情况,不断发现消费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应该通过独特的包装设计、差异化的广告定位、合适的价格和调整饮料的分销渠道来迎合消费者现在追求时尚、张扬个性,追求健康意识的心理,从多角度抓住消费者的心,使得本品牌饮料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饮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品。各种纯净水、果汁、碳酸饮料以及新概念饮品等层出不穷,在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饮料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而在今年的饮料市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有“饮料新贵”之称的茶饮料了,在这个市场上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相似文献   

6.
2004年功能性饮料发展势头强劲。其他品类的饮料与之相比。都失去了光彩。专家预计,2005年国际功能性饮料可以达到250亿美元的规模。在我国功能性饮料也将占到10%的市场份额。面对这么大的市场空间。饮料企业都充满了希望,认为功能性饮料的春天终于到来了。但从目前的市场看。一些跃跃欲试的企业却放弃了进军这一市场,一些饮料企业也逐渐减少了对功能性饮料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1998年某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课堂上,王群教授请来的美国专家给学生们授课,为表示亲切随和。这位专家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们今天早上喝果汁了吗?研究生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王群教授由此感慨:中国饮料市场的结构和消费观念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果汁,饮品市场新机会目前的饮料市场上,碳酸饮料、天然饮料、功能性饮料呈三足鼎立之势。以可口可乐、雪碧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其独特的口味和消暑止渴作用及适中的价格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饮品,占饮料市场的最大份额。而功能性饮料虽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独特功效著称,却并未如预料的那样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发现,被列入销售排行榜前十名的竟有七种为碳酸饮料,而被调查的消费者中的大多数都希望换一换口味,尝一  相似文献   

8.
饮料产品属于“快速消费品”,这里的“快速”是指消费者的消,费“速度,它对应的是“耐用消费品”。从饮料市场上近5年的情况看,饮料产品“快速”特点已经开始从消费者的“消费速度”,扩展到了市场上“主流产品快速更替”——1998年前碳酸饮料、1999年纯净水、2000年绿茶、2002年二代果汁、2003年功能混合饮料、2004年功能饮料……;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4,(33):A012-A013
功能性饮料是今年饮料企业的卖点,但是市场上流行的功能性饮料产品,无论从产品定位、产品的诉求点、产品宣传还是消费人群上,都陷入了雷同的陷阱。  相似文献   

10.
于银 《糖烟酒周刊》2004,(27):27-27
2003年的非典加快了功能性饮料的发展。功能性饮料也不象以前那样雷声大雨点小。只闻战鼓。不见硝烟了。在商超的货架上。功能性饮料自成一派。新奇的包装、怪怪的名字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1.
功能饮料是2004年最热的市场消费热点之一。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曾掀起一阵功能饮料的热湖,但“一枝独放不是春”市场拓展非常困难。长时间内,市场上除了红牛外很难找到其他功能饮料的踪迹。2003年是中国功能饮料的转折年,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在“非典”后有了明显改变.“健康”.“功能”,“补充维生素”等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朱亮 《中国广告》2023,(4):77-81
近年来,健康经济的兴盛催生低减饮料的发展,低减饮料品牌也通过营销逐渐抢占市场。营销方式从总体上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塑造、圈层破壁、场景构建。通过数字展现更低的糖分,在原料上诉求天然,以“健康配方”为产品增添独特功效三种方式将低减饮料与健康深度关联。圈层方面,通过跨界联名、明星营销、事件营销等方式,使部分人低减成为全民低减。在场景构建上,线上通过KOL种草、社交讨论、二次传播等,加速低减饮料社交化的形成。再在线下渠道与消费者构建连接,“脱虚向实”,使低减场景与生活紧密关联。本质上看,低减市场的火爆实际上是符号消费的盛行。通过对低减饮料符号化以及社交化打造,满足了消费者补偿消费心理以及对健康和群体归属的需求。符号消费顺应了时下趋势,但也不能顾此失彼,应该真实宣传,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南京中高档消费场所,维林克菲奶醋饮料以其细腻的口感、诱人的清香和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维林克菲奶醋是由江苏恒顺集团推出的高档醋饮料。从产品成分的构成上看,它实现了牛奶和醋的嫁接:从市场潮流看,它搭上牛奶和功能性饮料的快车。可以说,维林克菲奶醋集诸多时尚元素于一身。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10,(8):60-61
炎热夏季饮料销售开始进入旺季,饮料市场群雄争鹿。各饮料厂商纷纷通过推新口味、新品类,改进包装,多渠道投放广告,展开各种市场活动等方式抢占市份额。但哪些因素最能打动消费者呢?  相似文献   

15.
蒋云峰 《中国广告》2004,(9):116-118
一枝独放不是春:功能饮料群雄并起,激活整体市场迅速增长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在发言时特别有感触.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曾掀起一阵能量饮料的热潮.但是“一枝独放不是春”,市场拓展困难。她将前8年称为“八年抗战”,而2003年是中国功能饮料的转折年.消费者消费意识在“非典”后有了明显改变.“健康”、“功能”、“补充维生素”等概念深得人心。2004年,激活、脉动、尖叫、他她水等众多实力饮料企业的品牌加入这一领域.迅速加大的品牌传播力度也进一步培育了功能饮料的消费意识.广泛传播了功能饮料对消费者的利益点.共同做大了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一、背景随着社会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然与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相应的发生了很大改变,在饮料市场上也一样,消费者对新的产品的接收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对一些有特殊功能的价格较高的饮料产品的接受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无论是大企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还是小企业(广贝、东一堂)要在市场上更好的立足,都必须准确了解消费者消费  相似文献   

17.
蒋力 《华糖商情》2001,(23):22-23
随着饮料市场的升温,饮料行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都在发生显著变化。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进行的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调查表明,茶饮料的市场渗透率1999年至2000年急速飙升了71%,与此同时,速溶饮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增幅达到53%。业内人士分析,茶饮料和速溶饮品市场的迅速扩大是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走向融合的一种必然结果。今年五一刚过,娃哈哈、康师傅、旭日升、宏宝莱……各种茶饮料广告纷至沓来,这使我们相信,茶饮料将成为继碳酸饮料和水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料主力。而可乐、汽水等传统饮料则开始侧重于“情感营销”,如可口可乐的“亲情阿福广告”,以求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饮品一年四季都有,市场上常见的饮料有果汁、啤酒、茶类、功能性饮料等。在夏季,很多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冰镇碳酸饮料、凉茶和冰镇啤酒。这些丰富的饮品并不一定给人带来健康。本文从安全和健康的角度,谈谈关于夏日饮品的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要学会正确地选择夏日饮品。  相似文献   

19.
劳兵 《销售与管理》2006,(10):I0006-I0006
饮料行业自80年代发展以来共经历五个阶段,从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到今天的功能性饮料。其实早在80年代健力宝就因为推出了功能性饮料“东方魔水”而在当时名声大噪。按照目前趋势,功能性饮料到了市场细分时代,从以上案例我们也可看出,主要几个饮料品牌都是在市场细分当中寻找自身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红牛”打着解困、驱乏的功能牌,被爱蹦爱跳的年轻人和忙于工作的白领阶层“宠”了一回。随后,脉动、激活、维C鲜橙多、“他+她”营养素水等功能饮料相继问世。时下,以“王老吉”、“苗条淑女动心饮料”为代表的一批功能性饮料,或宣称“祛火”,或标榜“瘦身”,搅热了今夏饮料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