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些年因资源出口限制措施引发的WTO贸易与环境争端开始涌现。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该案中各方的争议以及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体现了WTO贸易与环境争端解决的一些新特征。通过分析该案可以对资源出口限制措施与WTO规则的冲突有很好的认识。该案体现了WTO在维护贸易规则的同时日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就我国而言,该案凸显了协调国内法律与政策和WTO规则的必要性,也启示我国应合理进行资源出口限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原材料出口限制,向来是资源贸易领域的一大特点,也是近年来的一大焦点问题。DS394案,即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是从GATT签订至今,以及WTO成立十余年来首起由于原材料出口限制引发的国际法律争议。从2009年美国向DSB提起诉讼,到2011年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对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案作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这场稀有自然资源产品争夺的"攻防战",WTO成员方是否有限制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权利成为一个焦点,突出表现为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与WTO自由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一、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案概述2009年,美国、欧盟、墨西哥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等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和相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发布专家组报告,认定中国限制铝土、焦炭等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尽管这九种原材料并不包括稀土,但这一裁定却引起了我国政府和业界的强烈反应,普遍认为: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中国稀土。  相似文献   

5.
叶檀 浪博客7月8日 7月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向成员国散发了关于欧盟喝美国诉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投石问路”成功。欧美等国很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  相似文献   

6.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是WTO中最活跃、最有特色的机制,目前正式提交DSB处理的案件已经达到402件。运用DSB解决贸易争端已经成为解决贸易摩擦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WTO突破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原有的货物贸易  相似文献   

7.
警示台     
《中国对外贸易》2011,(8):72-72
世贸组织称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2011年7月5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就中国对原材料出口的限制措施案(DS394—美国,DS395—欧盟,DS398—墨西哥)发布专家组报告,专家组认为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的出口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专家表示,这份裁定无疑对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是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资讯     
WTO发布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裁决报告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就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世贸组织争端案发布裁决报告。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表示,中方欢迎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在几个重要问题上支持中方的上诉请求,纠正了专家组此前的部分裁决,包括裁定起诉方专家组请求违反《关于争端解决规  相似文献   

9.
加入世贸组织的11年来,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角色从学习与熟悉转化到积极参与,遵从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的裁决,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活动,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话语权的地位不断提高,在WTO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11年来,中国在WTO被诉的案件也显著增加,中国、美国、欧盟成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互涉案件最为频繁的成员,中国被诉案件呈现出向原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领域快速转移的趋势,中国逐渐成为WTO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领域的主要被诉方。  相似文献   

10.
WTO《反倾销协定》一方面对各成员方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从程序和实体上均设置了限制条件;另一方面又以第17.6(ii)条限制了争端解决机构(The 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审查反倾销贸易争端时法律解释的权限,这表明该协定对反倾销措施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政策倾向悖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促进自由贸易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政策考量,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由于政策倾向悖论外化表现为其价值定位的摇摆与振荡,导致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中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的动态博弈,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探询其中的规律性及启示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的裁决报告,我国在此次争端中败诉。我们认为,不应以贸易争端胜诉或败诉作为判断中国应对WTO是否成功的关键,从贸易争端中获得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我国应该继续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国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采取更有策略性的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中美DSB争端案件考察(2001~20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申诉方、应诉方以及第三方等角度考察中美DSB争端案件,可以发现"美攻中守"的态势。在"规则导向"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内,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其特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解决中美争端、缓解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应诉时注意加强证据的准备工作,执行DSB裁决时从实用角度出发并且构建相应的协调机制,同时也要结合世情和国情重新定位中国国际经济法学。  相似文献   

14.
在WTO的争端解决实践中,争端解决机构的"司法积极主义"受到了国际政治的有力制约,但是效果却因人而异。这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并未能彻底摆脱"权力政治"的阴影,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中国应积极参与WTO的争端解决实践,增强自身的政治操作能力和理念贡献能力,并争取相应的话语权,使得WTO规则朝着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WTO争端解决:2011年回顾与2012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2011年内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实践的总体情况,并对2011年内中国作为申诉方、被申诉方参与的磋商案子、专家组阶段案子、上诉机构案子做了概述。文章还就2012年中国可能面临WTO争端解决的3起案子做了预测,这3起案子涉及稀土、出口信贷和汽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实践中贸易规则的目的解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争端解决机构否认在目的解释与其他条约解释方法之间存在位阶关系,主张各种条约解释方法之间应保持统一和整体性;二是通过目的解释明确了世贸组织法律规则与一般国际法之间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强调世贸组织规则与其他国际法部门规则间的相互协调;三是通过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完善和发展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程序性规则,强化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功能。目的解释的正当性决定于它能否被争端当事方及世贸组织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17.
I propose a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o interpret and evaluate the major reforms introduced to the GATT system in its transition to the WTO. In particular, I examine the WTO Agreement on Safeguards that has amended the GATT escape clause (Article XIX), and the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DSB) that resembles a court of law under the WTO. Using this framework, I interpret the weakening of the reciprocity principle under the Agreement on Safeguards as an attempt to reduce efficiency-reducing trade skirmishes. The DSB is interpreted as an impartial arbitrator that announces its opinion about the state of the world when a dispute arises among member countries. I demonstrate that the reforms in the GATT escape clause should be bundl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SB,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of trade agreements. The model implies that trade agreements under the WTO lead to fewer trade skirmishes but this effect does not necessarily result in higher payoffs to the governments. The model also impli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TO court, which has no enforcement power, can improve the self-enforceability of trade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8.
李雁玲  刘晓惠 《商业研究》2006,(18):180-182
鉴于中国与贸易伙伴贸易摩擦的增多,深入研究WTO争端解决机制及案例对加入世贸不久的中国来说,如何更好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交叉报复和对报复要求仲裁的理解是对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中,针对我国"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有关的措施",美国最终共提出了3项指控。其中,核心指控是针对我国《著作权法》第4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的规定。《著作权法》第4条是建立在保护我国公共秩序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TRIPS协议,还是《伯尔尼公约》,都认可国家基于公共秩序而采取某些措施的权利,因此,第4条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不容质疑。美国的指控是建立在错误解释的基础之上,应该予以驳回。为有效地维护《著作权法》第4条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策略,我国有必要通过国际法院来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20.
争端解决机制是自由贸易区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CEPA中却没有争端解决方面的具体规定,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理论研究。本文将重点论述CEPA框架下有必要构建自身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构建什么样的争端解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