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     
《经济导刊》2024,(1):4-6
<正>2023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0%,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978~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而又缺乏秩序的时代.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达到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出游为106.1%,比上年增长14%;总花费为62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相似文献   

4.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持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呈现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据测算,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突破1万亿元大关;图书销售增长20%左右,产值约780亿元;报刊业保持6%的增长速度,日报出版总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印刷业总产值达到5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新媒体出版增长42%左右,总产值超过750亿元,几乎与图书销售产值相当;出版投资总额增长35%左右.  相似文献   

5.
10年来,中国外贸出口每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从10年前的3%增长到14%.这两驾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马车已逐渐饱和.一方面,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直接导致中国出口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不会再允许房价疯涨下去.为了让未来中国经济仍要保持每年8%的增长,就必须找到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6.
正1.经济增长告别过去两位数高增长模式,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官方文件对此的表述是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2001~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值为10.4%;从2012年初至2014年初,各个季度的GDP增长率都在7%~8%之间,2014年一季度GDP增长7.4%。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只要年均7%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的特征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飞 《江南论坛》2005,(11):4-6,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均增长9.4%,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目前,中国GDP总量已达到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外贸增长达五十多倍,2004年达到1.1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前总统克林  相似文献   

8.
《经济与管理》2005,19(11):1-1
当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厂矿还是家庭,“节能”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影响2005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2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有关专家统计,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其中,煤炭18.7亿吨,同比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2001 ~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9.89%,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13%和15.2%。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率有所差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92年,中国开始了经济起飞,经济增长由停滞进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迅速提高到9%左右;而在推动市场化改革的1992-2002年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陆桥商讯     
中国港口及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居世界之首据了解,2008年全国港口生产延续了近几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9.1亿吨,同比增长13.9%;内河港口完成10.6亿吨,同比增长18%。据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忠喜介绍,中国港口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达到1083.1亿美元。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吸收外资出现小幅下降,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537家,比上年减少14.9%;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40.7亿美元,下降13.2%。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也呈现增长态势,2010年达到历史新高,为11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011年在国  相似文献   

12.
对话“科学改革观”——访经济学家邹东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红 《经济导刊》2007,(1):78-81
中国经济增长28年来举世瞩目,平均增长速度在9%以上,而2006年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0%以上,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是改革开放.两位数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3.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经济与管理》2009,23(9):20-2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波动增长期,9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和2000年以后的下降恢复期.就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说,资本投入的贡献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占到46.90%;劳动投入的贡献较为稳定,但水平相对较低,只有17.36%;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平均维持在35.75%的水平.因此,从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效率较低的粗放型增长,但其趋势是向着集约型增长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本文是许小年教授2008年12月27日在燕山大讲堂做的题为"迟到的衰退"主题演讲的一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全靠投资.目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投资现在占GDP的42%左右,其增长率在过去几年平均每年为20%;出口,通常经济学上的计算只是净出口,去年净出口占中国GDP的9%,而出口的增长平均每年为30%,有些年达到了40%;消费方面,居民消费占中国GDP的35%,消费的平均增长率大概是在10%~15%之间.  相似文献   

15.
回顾和分析出口增长分解的相关研究方法,并进行创新,新方法有利于对两个不同的时期进行比较。通过将中国对主要国家的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数量和价格三个方面,得出结论:从1995—2010年,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数量的增长,贡献度为66.81%;而出口价格年均增长仅为1.55%,所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改善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6.
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新签合同额14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中国电力企业参与的海外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其中  相似文献   

17.
一、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一)贸易额度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的情况下,2011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进口总额达到17434.59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广东经济的特点和机遇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二十多年来,GDP年均增长13.4%,2002年GDP11769亿元,超过埃及、希腊、以色列、泰国等国家;财政收入占中国内地的14.1%;外贸出口1184.7亿美元,占中国内地36.4%,相当于俄罗斯的出口总量;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688.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7%;2011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262亿美元,较2010年上半年增长17%;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6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3172.1亿美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  相似文献   

20.
陈丹 《经济导刊》2010,(2):44-45
温州市是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经济历年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08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中国经济,温州经济发展数据仍超过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90.4亿元,同比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9亿元,同比增长30.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82.7亿元,同比增长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