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中等收入阶层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如何理解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内涵,提出中等收入阶层的划分方法,特别指出中等收入阶层的划分应当以收入为基础区分城乡两个中等收入阶层,并对福建省城乡中等收入阶层的划分进行了应用,得出福建省城市和农村中等收入阶层比重都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黄仰玲 《时代经贸》2011,(16):27-2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新的分化和重组。中等收入阶层由于其阶层的特征,决定了其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只有大力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才能切实改善我国社会结构,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3.
对扩大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阶层是推动我国消费需求的主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核心力量.因此,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是推进我国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也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彭艺 《技术经济》2004,23(4):20-22
一、中等收入的内涵 中等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或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中等收入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阶层,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  相似文献   

5.
论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晓亮 《经济经纬》2003,(6):19-23
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是我国今后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重点和目标,即实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消灭贫困人口。为此,在收入分配理论方面要实行一系列创新和突破;实践上,中等收入者的扩大,只能或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灭贫困其实质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在国民中的比重,但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需要三个社会条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只有三个条件具备了,才有可能使大多数人的收入趋于一致,中等收入阶层才能在人口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翠杰  孔沛 《时代经贸》2010,(20):27-28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在国民中的比重,但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需要三个社会条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只有三个条件具备了,才有可能使大多数人的收入趋于一致,中等收入阶层才能在人口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社会结构形态呈现为不稳定的"金字塔"型,要改变这种状况,构建一个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应努力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邻国印度,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减轻个人税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在短短10年内形成了2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阶层.借鉴印度经验,对我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在国民中的比重,但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需要三个社会条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只有三个条件具备了,才有可能使大多数人的收入趋于一致,中等收入阶层才能在人口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关测算,我国城乡各收入阶层规模呈现以下特点: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橄榄型收入结构尚未形成;从变量上看,我国不同收入群体比重变化阶段性特征凸显,且进程加快;从比较分析看,我国城乡居民绝大部分还处于由低收入逐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建议:一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提升中等收入者比重提供强大动力;二是加大分配制度攻坚力度,完善主体性宏观分配格局,优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功能,促进中等收入者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尽快提高山西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构建"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必须不断加强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舆论导向;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为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促使低收入阶层向中等收入阶层转化;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成为中等收入者;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介服务业.  相似文献   

12.
郑云 《经济师》2004,(6):25-26
文章认为 ,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 ,而中等收入阶层比重过小 ,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从而成为经济增速减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是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者研究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践后认为, 培养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形成稳定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与标志。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中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把"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策和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说明,在我  相似文献   

14.
曾军丽  曾国平 《经济师》2003,(12):57-58
文章针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按照经济尺度、立足社会现实、动态地界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 ,提出至2 0 0 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标准为家庭年收入 3万~ 9万元 (按 3口之家计 )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 ,分析了扩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必要性 :认为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制度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何军民 《经济师》2006,(3):47-48
文章提出了和谐社会背景下对目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内涵理解的几点思考,认为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具有多学科含义的综合概念,其内涵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和内涵因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中等收入阶层的内涵差别很大,但在不同国家其功能和作用却是相似的;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概念和内涵具有二元性。  相似文献   

16.
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顾名思义就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分配格局。而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学者们有归纳为金字塔形的,也有归纳为倒丁字形的。这两种收入分配格局都与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相去甚远,说明中国扩大中等收入家庭比重,形成理想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对中等收入阶层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有一些了解,以克服急于求成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中等收入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总体收入状况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和范围。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社会中等收入者阶层只占总人口的20%左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党和政府的既定方针,有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固然需要采取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但是只有把关注点集中在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合理的收入结构,提升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入世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既有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差距的增长效应;又有催化我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负效应.要趋利避弊,采取措施,抑制人世带来的收入差距恶化的负效应,强化人世的收入增长效应,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何悦 《时代经贸》2012,(20):70-70
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中等收入阶层。如何正确认识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中等收入阶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思想文化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的探讨,提出发展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充分发挥其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解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是实现现代化最稳定、适宜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