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必须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引导整合社会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本文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财政政策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晓嘉 《乡镇经济》2008,24(11):54-5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是政府财政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对我国农村财政卫生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文章通过建立“布朗-杰克逊”公共支出模型的扩展式,探讨了财政资金对农村医疗保障投入的绩效问题。  相似文献   

3.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有9亿农民,农村地域辽阔,财政支农力度加大虽然是近年来“三农”工作的一大亮点,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依靠政府大包大揽不符合实际,而必须坚持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是政府财政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对我国农村财政卫生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文章通过建立"布朗-杰克逊"公共支出模型的扩展式,探讨了财政资金对农村医疗保障投入的绩效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财政教育支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日前在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两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增加投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胡威 《魅力中国》2010,(33):27-2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重要内容,广播电视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重要手段,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要有财政支持,但决非是要政府大包大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起撬动大量社会奖金的杠杆作用,农民才是建设主体,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三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沛英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论点,值得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决策中予以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石瑾 《发展》2006,(12):58-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并在论述新农村建设中,要求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证明,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可以说,积极稳妥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和建设,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建设大量的小城镇就能解决“三农”问题,就能搞好新农村建设。要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大城市与新农村的桥梁与纽带,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带动作用,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吴毓伟  邓晓贤 《宁波经济》2009,(11):24-26,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但是相对于对“三农”的历史性欠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扣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茄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2.
陆改红  赖文燕 《特区经济》2013,(12):177-179
"三农"问题一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障碍,现代远程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科技型新农业、培育高素质新农民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对广东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视角下了广东省科教兴农运行机制制约因素,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视角下广东省科教兴农运行机制,加快广东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国锋 《特区经济》2007,(5):162-1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法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出发,着眼于新农村的法治现状,提出优化农村法治环境,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杜巍 《特区经济》2011,(8):161-162
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如何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做好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必须做好组织体系、金融体制和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构建和谐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三农”工作中应引起关注的十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科学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老"三农"和新"七农"的概念,并据此提供了一种系统研究我国"三农"问题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十个问题源于"三农",但又各有不同,它们共同构成当今"三农"问题的整体.不论是政府政策制定部门还是相关学界理论研究人员,通过对这十个问题的系统研究,对科学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决能力贫困是青海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红 《乡镇经济》2007,(3):36-39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其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是由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收入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青海省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典型代表,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既不在一个起点上,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青海省农村贫困的根源不是收入或消费的匮乏,而是由于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和机会等方面的贫困而导致的“能力贫困“,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就是尽快解决农民的能力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长江  陶诚华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35-42
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是现代农村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建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是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应抓住“三网融合”有利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进农村的“三网融合”,并利用“三网”技术,创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文章基于金华市农村信息化境况调查,提出了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构思路和方案,设计了内容超连接形式的层级制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结构以及“IP+TV”作为信息接受终端、电视机摇控作为翻阅信息工具的网络平台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但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不断萎缩、服务水平低下,与"三农"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本文提出了重塑农村金融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的责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新轩  武琼 《乡镇经济》2009,25(2):54-5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和免征农业税的实行,学界再次关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并围绕它展开争论。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阐述,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缺失。认为在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政府首先要建立相关的法规制度——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等,其次在制度的执行上,要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并结合公共产品外溢特点和受益范围,在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的基础上,实践中央、地方、农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农村,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迅速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它们大都遇到了继续发展的瓶颈。针对最近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对珠三角地区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