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省和四川省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山地都多,都是农业人口大省,然而近几年来四川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贵州,人均GDP远远高于贵州,本文选取了2001-2008年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贵州省和四川省农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背后的成因,为提高贵州省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基于这一点,本文选择了河北省农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北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了1995-2008年的消费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以及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度的变化情况,在实践中印证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消费占GDP的比重越高,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强.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提出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海南建省以来各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率、边际效应及拉动弹性,指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增长差距过大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带动内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虽然暂时过去了,但是其影响却远未停止。经济危机使得我国对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很大打击,同时使得我国政府和经济学界更加认识到拉动本国内需是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国内消费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必然要加强的"短板",破除阻碍消费的"藩篱"势在必行。而且应当看到,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而农村消费总量却只占国内消费的40%,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因此广阔的农村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应当是进一步挖掘的重点。本文简单分析了刺激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机制逐渐完善,不仅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研究农村改革对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劳动力方面的贡献、资金要素的贡献以及乡镇企业的贡献等,不仅促进了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为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此,主要研究农村改革对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但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旺,其根本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因此,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提高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收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发展、完善消费信贷。而要促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除了通过前述途径在扩大消费需求上下功夫外,还要在经济增长本身相关的方面下功夫。具体讲,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培育消费热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是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依靠"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消费一直低迷,特别是农村消费.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7-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消费、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对我国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居民消费,其次投资、政府消费和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投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政府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进口。同时,我国的投资消费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不合理。要调整失衡的需求结构,需要调整宏观经济增长战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提升经济产出效率,确保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0.
论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7年10月以来,我国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走低,国民经济出现了轻微的通货紧缩的局面。中央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增长乏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近年来采取了大幅降息、发行...  相似文献   

11.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足以说明投资、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选用1978年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的31年数据,通过不同的计量经济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作用,确认了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的影响关系,为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提供了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公路的建设.文章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省农村公路交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想象,并从农村资源优势的转化、投资环境的改善、旅游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着重剖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rn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methodologylstrategy to study rural women's work patterns in Haryana. The major concern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work patterns of rural women belonging to different work status categorie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economic contribution to family resource development both in terms of real income (unpaid work/household production for use) and money income (paid work).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减贫作用的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别建立农村与城镇的时序数列模型,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由"经济增长引起的"和"收入分配引起的"两个部分,并进行绝对量、相时量比较以及动态的比较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长期弹性变化规律.文章分析得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效率"与"公平"的地位变动.以及收入分配在我国减贫工作中的关键地位,进而强调从对"量"的经济增长的追求转向"重"视质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成为理论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对该问题的讨论大致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这种讨论致力于区分是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规模的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增长.第二,对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际测算.这种研究一般承认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测算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的讨论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中国交易效率进行测度;其次是建立包含交易效率的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现阶段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交易效率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综合交易效率和交易技术效率指数逐渐提高,综合交易效率指数增长幅度较小,且其数值总体偏低,而交易技术效率指数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交易效率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中国综合交易效率的逐年上升,交易效率贡献率也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12%上升到2008年的29.36%,而技术进步贡献率在2000~2008年间存在较大波动,没有明显的发展变化趋势。交易费用或交易效率水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商贸流通业对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而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为直观表述商贸流通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贡献,本文对1978~2009年陕西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对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对于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确实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外贸易额由1978年月的1.5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25.7亿美元,增长了79倍,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湖南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时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财政支出结构中各个项目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1990-2008年的财政支出的各个项目与GDP等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黑龙江省财政支出各项目与GDP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