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青秀 《魅力中国》2011,(7):307-308
婚内强奸在理论上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在古代是一个不能想像的问题,但是在近代人权的兴起,尤其是现代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女性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独立的权利主体,那么女性的性权利当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无论是一般男性,还是女生的丈夫对于女性的性权利必须得遵守女性的意志。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婚内也有强奸问题的出现,婚内强奸问题变成一个当代刑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婚内强奸犯罪化也是成为刑法方面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婚内强奸,是指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并非新型的家庭暴力行为,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婚内强奸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却决定了其自身的复杂性,现行中国法律对婚内强奸是否构成犯罪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学界对于婚内强奸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争论也很大.笔者认为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有其充足的刑法学理由.此外,由于婚内强奸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3.
赵琦 《改革与开放》2013,(16):52+54
婚内强奸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很大争议,从研究角度来说,我们应当从刑法学的角度展开对婚内强奸的研究,将其界定为犯罪行为。婚姻有形式婚姻与实质婚姻之分,婚姻存续期间婚姻的判断应依形式标准,阻却强奸罪构成的婚姻应是实质标准判断的婚姻,婚内强奸应发生在形式婚姻之内,实质婚姻之外。性交这一概念存在着由狭到广四种层次的涵义,婚内强奸中的性交应采广义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婚姻的契约观作为认知的进路,对婚内强奸立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性权利是平等的,性违约可导致另一方提起同居之诉或精神赔偿,但性违约并不一定导致性暴力,尤其不导致性暴力之合法性。如果丈夫在违背妻子意志的情况下使用性暴力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即构成婚内强奸无疑。  相似文献   

5.
黄成 《新西部(上)》2012,(10):125-126
本文通过分析强奸罪的主体、客体及婚内强奸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完善强奸罪鹤建议。指出仍要保留强奸罪名,但应缩小或至少不再扩大其适用范围,要将强奸罪以外的性犯罪纳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或其它罪名中去。以保护性犯罪双方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从胶济铁路事故到甬温动车事故,铁路运营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事故发生后,铁路一线职工多以"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处刑,负有铁路安全监督职责的管理人员通常处以记过、降级等行政处分,如此处置模式有弱化铁路运营安全监管责任之虞,在刑法解释学上而也存在疑虑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刑法确立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概念出发,对刑法中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犯罪主体的各项罪名进行分析,从刑法解释学的角度归纳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核心标准,并运用这一标准对有争议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行政组织、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所谓乘机奸淫,是指行为人利用被害人处于精神错乱、心神丧失或者其他无反抗能力的状态,而对其实施奸淫的行为。对这种特殊的强奸犯罪形态,大多数国家刑法都对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规定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些国家在刑法典中对这种强奸犯罪类型设为专罪,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以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强奸罪的主体认定已经有很多学者在争论,主流观点还认为强奸罪的主体只包括男子及作为间接正犯的妇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认定标准是否真的还适合社会的发展却值得怀疑,因此,对强奸罪的主体认定标准将成为对该罪认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指出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海格德尔突出强调"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论述了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的本体论研究,完成了现代哲学的重大转变:从先验现象学到解释学的转变;强调了从一般解释学到本体解释学的转变;探讨了德海格尔文论的贡献和影响并且总结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解释学以其强大的思想观对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与教学亦是其中之一。外语教学中,通过完成哲学解释学语言教育思想的研究,能够对外语教学中"人的存在"这一重要理念加以完善。本文以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和"视域融合"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分析,提出通过把握"理解"要素和其基本过程、并以语言交流为途径,建立"视域融合"下的和谐师生关系,对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该相关领域的探讨走向更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婚姻走向也随之经历着一场"革命",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都市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选择"不婚",成为"不婚"一族。不婚,顾名思义,就是选择一生不结婚,一辈子要过单身生活。目前社会的"不婚"一族们大都是都市里自身条件比较优越,学历高、收入高、工作好的青年男女。  相似文献   

13.
1956年民主改革完成以前,彝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充斥了彝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级内婚”、“同族内婚”、“姑舅表亲先婚、姨表亲不婚”、“转房婚”和家庭“父权制”等一系列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彝族婚姻的缔结和解除程序,都对凉山彝族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这种影响作用于婚姻家庭司法实践,我国司法应当坚持合法性原则,同时还应当兼顾彝族固有的婚姻家庭习惯法。  相似文献   

14.
游戏·理解·视域融合——试论伽达默尔的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是哲学解释学的集大成者,其解释学文艺思想在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思潮中是独树一帜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游戏"、"理解"和"视域融合"这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探讨其文艺思想,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伽氏思想的现实意义与缺陷.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成见"在西方解释学中的不同理解。指出从古典解释学狄尔泰对它的否定和摒弃,到海德格尔时代对"成见"的正视与匡扶,最终伽达默尔运用历史视域来考虑"成见"问题。他认为在我们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成见"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关键是将正、误"成见"加以区分,从而使之有助于解释和理解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6.
试论特别防卫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超 《黑河学刊》2006,(1):89-91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应从概念、特征以及同一般防卫权的区别入手,对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特别防卫权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对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逐一做分析。特别防卫权是法律赋予防卫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特别防卫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17.
"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这是对如今社会孤寡老人的形象描述,也是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据最新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接近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而且这一比例正在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处境,近年来社会上悄悄流行起一股孤寡老人"走婚"潮.所谓"走婚",即不婚而居、不婚而伴.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解释学中,理解具有绝对主义倾向;在哲学解释学中,理解具有相对性主义倾向。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中,理解的性质应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1991—2009 CHNS数据研究了收入、健康对40—60岁单身女性(包括离异和丧偶)婚姻选择(是否再婚、跟谁结婚)和婚内权利的影响。我们用工具变量的方法来解决女性再婚决策中收入的内生性问题。计量结果表明,低收入并且健康的女性再婚的可能性更高;作为对照,我们也考察了男性再婚的影响因素,发现高收入的男性更有可能再婚,健康状况对男性再婚的影响不明显。这表明,中国现阶段中老年女性的再婚在很大程度上是贫困驱使的。低收入的单身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需要通过在家庭内出售劳动来获取生活保障,再婚实际上是一种"保姆换养老"的契约替代,健康的女性在提供这种契约方面更有优势。这种再婚模式下,女性在家庭内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和风险,但分享的婚内权利少。中国在转型期收入差距导致的女性婚姻福利差异,需要公共政策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解释学认为,反思是人类自我理解、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辩证运动过程。哲学解释学的反思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合理借鉴哲学解释学反思理论,积极建构反思性教学模式,以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