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俊辉 《发展》2007,(7):105-106
每个时代的进步无一不和当时的精神道德文化建设相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在呼唤着一大批有崇高道德精神的人才。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是社会进步之必需,是学校发展之急务。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发展起着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诠释和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深刻的时代内涵。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他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目前,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形势复杂,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高校要从体制机制、教育内容、课堂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戴小江 《理论观察》2005,(5):103-105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大学要担当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职责.大学生肩负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其成才需要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牵动.对大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纳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大学生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要在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引领下,在实干中圆梦.  相似文献   

6.
陈雯 《黑河学刊》2013,(2):99-102
中华民族是一个伦理实体,民族精神的实质是伦理精神。民族精神的社会和伦理功能表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凝聚;激励民族奋进。在讨论爱国主义的道德意蕴、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二者伦理关联的基础上,从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两个方面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行了解读。最后,就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7.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捍卫民族文化安全,以及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成分,能增加国防教育理论讲解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培养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民族观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民族院校通过理论教学、校园环境建设、学生自我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培养教育功能和作用。教育与实践活动表现出一些鲜明特点: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性,教育目的明确,不断加强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该活动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发展进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认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树立投身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其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但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弱化,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民族精神培育,强化其民族精神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必须开展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张立群 《黑河学刊》2013,(8):142-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先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将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巨大作用,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因此高校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战略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学、管理活动中去,以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精神始终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党的十六大对其作了高度概括和发展。挖掘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优长,是培育民族时代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加强地方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学习黑龙江地方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掌握黑龙江发展的历史,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历史观,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泽林 《发展》2018,(4):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根本和灵魂。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国家,必然沦为失去根本的国家。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道德追求、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因此,文化自信的实质是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4.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有历史担当和大国责任最核心的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新时代爱国主义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的精神,新时代大学生要将此精神意识内化与行为深化相统一,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集体精神中的现代阐释,是指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意志、行为于一体的意识形态,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人生价值准则。当今时代,爱国主义仍然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奋进的核心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切实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北京冬奥精神能够为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供精神底气,为筑牢家国情怀提供精神力量,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持,为激发敢于进取、敢于奋斗提供精神动力。为此,新时代大学生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要着重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辛锐 《改革与开放》2013,(2):102-103
;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目标,要培养大学生的改革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进行品德教育,抢占网络阵地,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要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目标,要培养大学生的改革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民族精神要注重理论传输法、实践转化法、比较分析法与典型宣传法。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组织战斗力强,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关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张严超 《黑河学刊》2014,(11):108-109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创新和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要求实践教学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密切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发展实际密切结合,还要求实践教学满足主体性、服务性与开放性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