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正式交流与知识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支配作用的经济形态 ,其根本特征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中 ,非正式交流对知识创新和扩散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几乎所有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学者 ,无一不对成功区域的非正式交流对创新和扩散的作用感到惊奇。本文从创新扩散模型、知识的种类以及非正式交流对创新和扩散的作用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本质,认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在提高高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上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非正式交流是高科技园区传播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主要途径高科技园区要注意发展非正式交流来传播隐含经验类知识,提高园区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喻小军  蒙庆 《经济师》2005,(7):142-142
企业集群内部的非正式交流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其可以实现经验、知识及信息的共享,大量信息、各种思想意识的碰撞产生了创意,使人思维敏捷与灵活,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非正式交流增加了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从而加速了创新。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群内部的非正式交流内生了交流主体的创意和创新果实的扩散渠道,同时,随着加入交流主体的增加会形成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信息传播、采用者的采用、学习,也有技术间的相互竞争和博弈。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其扩散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小企业间建立起动态的创新联盟的新型理念,用以整合企业的核心资源,扩散技术创新成果,提高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率,增强中小企业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经营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成长期的知识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政府在知识创新从集群外向集群内扩散的重要作用,重点对知识创新在集群内扩散进行博弈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成长期集群内部知识创新扩散本质为企业间的模仿。  相似文献   

7.
再论创新特征对技术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谦  万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72-174
根据协调博弈模型,通过技术创新特征(产品性能、消费者异质性)刻画出技术创新扩散阈值函数,并根据技术创新扩散阈值概率分布的分析结论,来讨论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其目的是为处于不同市场位置的企业制度创新产品市场进入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与方式.指出引进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消化吸收、扩散创新以实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由此论证了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机制、文章最后介绍日本“引进技术网络”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扩散创新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研发能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扩散方式进行金融创新将是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对金融创新扩散的研究不仅有其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浅述了金融创新扩散的过程和机理,并给出了比较普遍的金融创新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清晰地了解国内外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热点,以1998—2020年创新扩散领域333篇中文文献和7 801篇英文文献为数据池,运用软件Cite Space Ⅴ,可视化地呈现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技术创新扩散与创新扩散模型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国内研究侧重于对创新扩散理论的适用性以及技术创新扩散进行探索,偏向应用视角,而国外创新扩散偏向于对理论的研究;二是国内外对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差距大,国内学者之间、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三是国内高等学校对创新扩散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是创新扩散领域研究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企业知识扩散与知识创新的协调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与扩散的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认为知识型企业的知识活动存在着认知困难、"囚徒困境"、协调问题等困境。并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可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产业层面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BA无标度网络的SIR模型,分析了知识扩散过程中扩散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无标度网络结构特性具有促进知识扩散的独特优势;要加快创新方法在产业中的应用,应重视组织结构和服务平台的构建,设计科学的流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引入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用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别衡量“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的便利程度,通过收集2007-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线上“显性知识”交流与线下“隐性知识”共享对区域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考虑了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之后,“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并非完全替代关系。虽然“线上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数量,但对创新成果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只有把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线上交流”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的“线下交流”相结合,才能综合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升区域创新成果质量。文章的研究为持续推进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影响已深入到产业结构内部节点互联化发展网络层面。结合网络分析,针对长三角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创新溢出网络化层级与动态结构分析,测算创新扩散溢出与吸收在流程和产品维度的网络扩散结构、活动集聚程度及其层级变化态势。结果表明,结构化效益差异是创新扩散对于创新网络式转换及传播的机制作用;创新转移传播与溢出具有从多节点、多部门走向相对单一的科技服务类别的特征,且创新扩散溢出网络分布不均化特征逐渐增强,并具有层级网络扩散特征和相对均衡化的创新溢出吸收扁平化网络层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协调博弈模型,通过创新特征(产品性能、互补性)来刻画创新扩散阈值函数,并根据该创新扩散阈值来分析和讨论不同特征对创新扩散阈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②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③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7.
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研究了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的作用机制。以6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概念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在行业竞争强度与创新扩散效率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在行业竞争强度与创新扩散效率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考虑到行业竞争强度的不可控性,从强化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入手,提出了促进创新扩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服务创新系统状态取决于社会网络中知识主体之间的有效连接,服务创新关系优化表现为社会网络知识链结点之间,知识服务关系和创新过程的协同。通过分析基于社会网络拓扑结构的服务创新关系结构特征,从不同维度的结构关系研究其对创新性知识扩散过程产生影响,解析知识扩散过程和创新价值实现的效率。通过构建基于社会网络的SIR知识扩散模型,进一步对基于服务创新关系的知识扩散过程进行数量界定,提出了优化知识扩散效果、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辩证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和扩散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具有等同重要的地位。对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