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国际经济危机会影响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我国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容易降低我国的就业率。国际经济危机降低了我国的出口量,也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消费不足、储蓄过盛的条件下,投资也无法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利用大量投资这一手段,还会引起产能过剩或者需求不振的问题,会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稳定性,还可能造成经济垮台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国家相关人员一定要利用调整内需的手段,带动经济的增长,还要增加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难问题,这样才能恢复社会的稳定性以及安定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虽依靠经济扩张拉动就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在逐渐降低,经济增长不再是解决就业增长的充分条件了。本文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出发,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作了阐释,并对促进我国就业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潘蒙红 《当代经济》2016,(4):120-1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齐头并进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有关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也要相应的改善,使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4.
张岩 《生产力研究》2013,(12):90-92
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带动经济增长。然而,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文章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解读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制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就业产生多大的拉动力,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就业增长产生了挤出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过分偏重GDP、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和教育结构失衡等。要实现经济和就业同步增长,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对以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角度,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三大产业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它们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却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率的上升。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六大产业部门构成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长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上升的主要力量。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产出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给予了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往往依靠对外贸易和高投资的拉动.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变得日益重要.然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是无条件的,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现状,从消费的供给、需求以及可连续性的视角分析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即产能约束、购买力水平和外溢程度、乘数效应等,进而从制度、生产、消费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特殊的人口环境使得用就业弹性和奥肯定律均无法有效反映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更无法刻画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冲击。本文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影响就业增长的三个路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政府公共就业政策来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以探析经济波动与就业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滞后冲击效应。在劳动力供给系统中,经济波动使经济活动人口增多,加快了就业增长;在劳动力需求系统中,经济波动不利于经济增长,从而不利于劳动力需求增长;在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系统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投入缓和了经济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李红松 《财经研究》2003,29(4):23-27,66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运用差分公式法和经济增长模型法分别测算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就业弹性值。指出了差分公式法的局限性。测算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水平出现显著性下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最后,就提高我国就业弹性水平以促进就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模型,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高等教育相对较小。因此,建立模型分析不同受教育年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理论界对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关注不够,既有刻意回避的因素,又有认识不足的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政府既应推动部分行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又应避免社会总资本有机构成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双高型区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四个省区1996~2007区间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存量、无差别劳动、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均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物质资本存量对双高型区域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依然最高,达到93.5%,表明其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拉动。(2)人力资本投资导致经济增长是必然的,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四个省区经济增长所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固定资产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显然尚未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迫切要求各省区,特别是人力资本丰富的双高型区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实现物质资本推动型经济向人力资本推动型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杨小玲 《经济前沿》2010,(2):97-104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1997-2008的面板数据,对社会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最后本文从政府应注重投资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新发展阶段如何通过数字贸易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备受关注。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数字贸易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考察期数字贸易对高质量充分就业有显著推动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结果揭示,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积累分别从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端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渠道作用。门槛分析显示数字贸易水平越高,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推动作用越强。空间溢出检验发现,本地数字贸易发展对邻地就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中,数字贸易对高质量就业比对充分就业的推动作用更大,对东部地区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更全面地考察数字贸易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经济增长动力变迁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三驾马车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拉动条件,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资本流入:周期变动、冲击因素及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VEC模型,对1982年~2008年间中国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存在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资本流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同周期变动;国内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国内股票收益率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对中国资本流入的规模和速度会产生较强冲击;国际资本流入的周期变动能引发人民币出现新一轮内外价值偏离,能延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还能放大外汇储备贬值风险,甚至增强宏观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统计年鉴中有关经济、教育数据计算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与物质资本存量,并利用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估计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资本存量的作用更为关键,而且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逯进  李霞 《财经科学》2007,(8):111-117
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对比,并运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各省区人力资本积累和外溢的增长效应做出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有效劳动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此外,还对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水平的增长贡献率做出了核算.  相似文献   

20.
郭凌峰  韩英 《技术经济》2007,26(3):85-87
讨论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对供给因素对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经济从外延到内涵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必须加强对无形资本投资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